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还是在“玩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口号始于西方现代工业革命之初。工业化时代任何一个工厂生产的任何一类产品都是批量进行的,不论汽车、自行车、还是衣服、鞋子和帽子,这种质量标准包括原材料的质地、设计规格、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外形色泽等等。
因此,每种产品都有特定的规格质量指标,为了保证每一类产品的质量整体一致,每个厂家都要为自己产品确立质量标准。这个标准逐渐推广到整个行业。19到20世纪整个世界走向工业化,并进一步打破地缘限制进入全球化时代,昔日各国标准逐渐为世界标准所取代。”
质量专家普遍认为,质量管理是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它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一方面,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达到国际技术标准新要求,取得国际权威技术论证和进口国特殊技术许可;另一方面,则要强化顾客满意度质量意识,努力使产品与服务达到甚至超越消费者的预期,提升顾客满意度。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那么质量文化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强化企业质量文化意识,推动企业质量文化创建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战略,提高人的质量文化意识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重要发展课题。
质量标准古已有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今天如此,古代也如此。《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故事今天家喻户晓。这故事隐含一个问题是孔明巧取的十万支箭是否可用?我们知道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车同轨、书同文、还统一了度量衡,这种统一到了东汉末期三国鼎立之初,应该未曾改变。当时军队使用的弓和箭定有特殊质量技术指标。周瑜为杀诸葛亮要求他在10日内造出10万支箭,孔明看透周郎意图仍痛快答应,并说10日太久3日即可,私下里诸葛亮却向周瑜副手鲁肃借来20只大船且在船四周绑满了稻草人,利用天亮前江上浓雾将这些草船悄悄驶到曹操水军阵前做出偷袭假象,不明虚实的曹操急令弓箭手万箭齐射。诸葛却稳坐船舱与鲁肃喝酒聊天,不费吹灰之力,轻松快乐地得到曹操“赠送”的10万支羽毛箭。
现在设想,如果诸葛草船借来10万支羽毛箭送与江东,周瑜验收时质量不合格怎么办?周瑜照样置诸葛亮死地。其关键点是“借来”的箭有没有质量问题。可惜曹公的“馈赠”无懈可击。
容易理解的是,三国时期天下作战工具之一的弓箭,肯定有通用质量指标,这个指标天下弓箭制作者都必须严格遵循。如果每张弓不是大就小,每支箭不是长就是短,如果在制作弓箭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弓箭制作者轻则坐牢重则杀头,甚至祸及九族。
当年的弓箭制作者就像今天的兵工厂军火商,对弓箭制作者来说弓箭质量就是他们的生命,谁敢有半点马虎?
再以古典小说《水浒》为例,武松的兄弟武大郎卖烧饼,如果他的烧饼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不是烤得不熟、咬一口全是生面,就是烤得焦黑,那么谁还会买他的烧饼呢?这种蚀本买卖想必任何人都不会做。因此,生产决定消费。若想使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畅销,就必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
强化“递进质量”意识刻不容缓,所谓“递进质量”,是指企业为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不断推动企业质量与标准化向前滚动运行,实现产品质量与标准的连续升级升档。“递进质量”是追求卓越品质的指导方针和创新行为。
科技的日新月异推动着人类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标准和需求水平都在不断提升,这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它时刻鞭策企业必须在质量经营中精益求精,始终提供超出顾客预期的产品与服务。这样,企业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稳立不败之地。
因此,许多优秀企业都将“递进质量”视为质量建设的核心内容。归根到底,优秀品质决非一劳永逸的终身认可,而是一个不断锤炼和提升的过程。
提高人的质量文化意识刻不容缓,对于质量文化的解析,目前国内外比较典型的一种观点认为,质量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质量发展目标而自觉遵循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
质量文化由表层、中层和核心层三部分组成:
第一即物质层(或表层),它包括质量管理的硬件设施及生产环境等;
第二即制度层(或中层),它代表具有企业质量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
第三即精神层(或核心层),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质量意识,是质量文化的核心。
文/ 零缺陷文化中心
来源:克劳士比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