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的儿子在国外不一定学得好管理

内容来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0周年院庆活动于3月12日至4月27日举行。清华经管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中远讲席教授、系主任杨百寅做主题演讲。笔记侠经公众号清易研究院(id:iiifchina)授权发布。封图设计&责编| 蔚蔚第 2598 篇深度好文:9645 字 | 16 分钟阅读
完整笔记·领导力
本文优质度:★★★★★口感:现穿羊肉串
笔记君邀你,阅读前先思考:
怎样创造变革型学习?怎样开发战略领导力?
今天下午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变革型学习与战略领导力开发。
前面几位老师讲的对我是铺垫,我的题目整个是把各种理论,我不会讲很多段子和案例,我讲理论的东西,把文献和理论结合起来,也没有做很多实证研究,基本是观察和思考,但是这些观察和思考可能对大家有一些共鸣。
在讲之前报告一下,去年《福布斯》财富的调查,中国最富的人,中国最富的人是谁?是不是王健林?大家想想王健林最大的痛是什么?
这份报告只有王健林知道,大家可以猜一下。
接班人,人力资源领导力,谁接他的班。前年排行榜是谁?宗庆后,宗庆后最大的痛是什么?也是接班人,也是领导力。
去年11月底,12月初,报纸上登了一则新闻,王健林说他的儿子好好锻炼锻炼,怎么锻炼,给他5亿人民币,让他去炼炼,失败了20次也没关系。
我就想当时应该让他儿子上我们这上这课,而不是小学送新加坡,中学和大学送到英国,什么意思呢?
我们的学习,我们的能力是学来的,英国学中国的管理肯定不一定学得到,假如英国现在是未来20年发展的东西他儿子学的还有用,我这里说的是学习的重要性。
刚才陈老师讲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引起我们什么样的行为。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方面,领导力很核心的问题。
第一,领导力是先天遗传的还是后天可以学习培养的?
假如是先天遗传的,在座商学院的老师我们就不学习了,或者我们用不着拿文凭了,中国人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当然有的人说后天培养的,需要学习,但是学习是不是在高校还是实践方面学习,这方面研究一下。
所以第二个问题假如后天可以培养的,那么培育和开发我们领导力到底有哪些因素。
刚才陈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内部的学习和外部的学习,有复盘,有反思等等不同的学习方式。
最后第三个是高端战略领导力,因为我们这个题目是高端人才的开发,高端战略领导力是怎么,我说是锻造而成的,刚才郑老师说的很好的,是锻造而成的,除锻造以外很重要的是淬火,锻造让其学习有正能量。
可是有的时候一个人发展太顺利不见得是好事情,我们去研究那些真正高端的战略性领导力就会发现,他的早年生活是不顺利的。
比如说柳传志,比如说任正非,下面我想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是什么样的负面经历可能能锻造我们战略领导力。
今天下午想给大家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领导力开发的理论基础。
我这个理论会建立在什么样已有的理论基础之上,刚才我说还是理论性的,请大家稍微耐心一点,概括性的比较多。
第二讲领导力开发。
领导力开发不同的阶段,这个是借助管理学畅销书的作者柯林斯他写《从优秀到卓越》里的模型。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领导力到底是怎么锻造或者淬火而成的。
这一讲汇报的是我现在在写的一篇论文。
这篇文章是整合了四个理论基础,第一是jack mezirow变革型学习理论。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第二个理论是connic gersick间断均衡范式理论。第三个理论是接见jim collins的领导力五个阶段模型理论,最后我提出知识的整体论,我们的学习分三个方面。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学习有不同的类型。
jack mezirow提出来我们的学习非常重要的是工具性学习,以任务为导向,旨在解决问题,确定因果关系。
清华大学很久定下来我们使命是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我们有汽车系,我们有电机系,有各种各样很专业的,汽车的动力是多少,有多少马力,其次掌握理性的知识,工具性的。
你想王健林,包括宗庆后,宗庆后送他的女儿到美国加州读的大学,我们中国现在很多家长把小孩送到美国去读书。
经常有人问我,杨老师你在美国待了16年,你说说看要不要把小孩送美国去,什么时候送出去好,高中送出去还是小学送出去,像王健林小学把小孩送到新加坡去了,中学、高中送到英国去读书了。
我说你早送出去这小孩可能将来不是你的小孩了,为什么呢?
我们的一个人学习成长并不简单是工具性学习,工具性学习是使得我们掌握基本工具。
比如清华有会计系,其中很多课程是告诉我们工具性的,比如投资回报率怎么计算,怎么分析,这里工具性学习实现我们短期目标。
还有一类学习是我们叫做交际性学习,跟他人情感、需求、愿望进行交流沟通。
我们来自不同环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区域,我们有语言的障碍,我们有历史传统,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这是交际性的。
最后是变革性学习,大家想变革性学习很重要,我们学习是非常变革的。
给大家一个学术界的定义,是引起变化,既对我们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产生剧烈而根本性的变化。
原来认为正确的东西结果发现不对了,原来做的好好的,发现这个世界到处是你的敌人,是一个负面的,是一个打击。
jack mezirow这个人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他在ucla做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的时候。
70年代初面试了很多做了成人,工作很长时间以后再过来拿文凭的哪些人,发现这些学生中间有大一部分人进了学校不仅仅学到了公式,不仅仅学到汽车发动机的原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他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所以他定义这种学习叫做变革型学习。
大家想想这是一种淬火,任正非有一个理论叫变革性学习。
做生意是不是一帆风顺什么都做成的,结果有一天有一个朋友骗了你的钱,你对友谊这个词,你对人生,你对同事关系可能有一个崭新的看法,这种学习就叫变革型学习。
我来说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然变革性学习使得我们更具有反思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当然批判性思维这个词用的还是有点负面,其实是需要我们批判性。
我有两个博士生可能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正确是明辩性思维比较好,更开放对待他人,减少抵制的心里,更易接受新的观点。
我们的学习有的时候不仅仅是积累一些工具性的,交流的东西,我们很多事的确是工具性的学习,但是有的时候人变了,就叫变革性学习。 
另外一个理论我应用的,叫做间断均衡范式。
这是1991年在美国顶级管理学期刊提出来的一个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应用非常之高,我在看到底什么叫变革。
他提出来变革是一个间断性的均衡过程,刚才提到变革性学习,我们假定领导力、胜任能力,不管员工也好,高层领导也好,我们的领导胜任情况都是可以学来的。
我们的学习有普通的学习、渐进式的学习,有变革学习。变革到底是什么过程?
按照gersick的定义是这样,一个个人、团队、组织,甚至是一个社会都会经历变革过程,这个变革过程通常会经历较长时间的渐进式适应的时期,其中个人的深层次结构并没有发生深刻的变化。
同时又会经历一个极为短暂的,但是间断性的这种革命性的剧变。打比方我们人生就是这样,我们团队也是这样,比如说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人生有几个大的发展阶段。
举个例子,团队这个理论应用非常之广泛,团队通常有几个主要的发展时期。第一是形成时期。第二是风暴时期,开始大家形成的时候还挺好,但是命运期往往很短暂,一下子发现大家的习惯不一样,冲突也来了,相互指责,任务也完不成了,相冲突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我们叫慢慢形成归集,形成游戏规则,相互尊重,大家责任比较清楚,最后形成规范期。第四个是每个人做绩效的时候,一个团队发展是这样,组织有一个发展阶段,我们有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或者变革期。假如用这个理论可以看到,今天辩证唯物论事物的发展阶段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是相近的。
我们个人的发展,团队的发展,甚至组织的发展,一般往往会经历这些时期,很长一个阶段我们很太平,我们很均衡,我们一点点积累经验,一点一点增长。
但是到一个特定的阶段可能来了集中爆发的革命式,人的想法换了样子,一个团队换了样子,组织原来是创业型,进入成长期快速发展,到成熟期有一天突然发现市场机会没那么高,到成熟期不见得有那么多想法了。
再分享一个理论,我提出来知识整体论。
我认为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企业,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可是知识到底有哪些?恐怕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中国的企业家像王健林、宗庆后那样把小孩送到国外去学习,到国外读什么?
只能读理性的知识,那是理论、原理、公式、模型,这是理知,但是我们知道也有一些感性的知识,有一些小孩在国外习惯用刀叉,在中国用筷子不一定习惯了。
在国外做生意并不一定像中国在酒桌上解决问题。
有一些小孩据我所知,企业家的小孩回来以后不愿意跟朋友们一起喝酒、唱歌,谈生意就比较难了,这些其实是感性的,我们知道感悟、诀窍、直觉、洞察力,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现在有很多企业家钱多了没地方花,花400多万美元跟巴菲特吃顿饭,当然有的人炒作自己那是另外一个概念。
你想想巴菲特有没有可能一顿饭的功夫把过去几年的真知灼见,把他的诀窍传递给你,这是感性的,有一些东西是没法给你分享的。
最后还有一个知识我定为叫活性知识。
有人不太理解,活性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动机。
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活着,一般来说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所以这是活性知识。
我后面加了一个词,叫良知,因为良知是哲学家王阳明提出来的,王阳明有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中国的思想提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良知是区分事物好坏的知识,你知道好坏。
陈校长给大家提出来不要做低良知高智商的人,我们的汽车系也好、电子系也好,电机系也好,我们了很多原理、知识,这是理性的东西,机器人可以感知事物变化,但是它没有良知。
有的人智商很高,假定这三种知识是存在,我们怎么应用领导力理论开发呢?
下面介绍领导力开发非常影响大的一个模型或者是理论概念框架,是柯林斯的领导力开发五阶段理论,柯林斯大家知道是畅销书的作者,影响非常之大。
在中国比较大的是《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超越卓越》。
有一个概念我借鉴了他的理论,他提出来他研究美国1970年到2000年30年之间上市企业的财务绩效情况,发现极少数财务绩效是基业长青的。
即使基业长青的企业都有卓越的领导者,这些卓越的领导什么特点,我定义叫战略性的领导者。
第一个层面的领导者一般来说张同学清华毕业分配到一个民营企业,他通过自己的能力、知识、技能和专业好的习惯对组织作出有益的贡献,这是第一个层面。这些人用他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周边同事,因为领导力是影响的。第二是有贡献的团队成员,张三毕业几年以后,发现他自己做的工作是依赖他人的工作,他不仅要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还需要跟别人交流沟通协作,这定位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一定的平衡力。还有第三个层面比如张三从清华毕业若干年以后,若干年这个阶段是三、五年到十来年,假如自己非常能干,沟通能力也很强,有一定的组织才干,非常有可能提拔成基层的管理人员。柯林斯提出来叫称职的管理人员,主要做好组织人员,调配相关资源,以高效实现组织的相关目标,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你懂得授权,懂得调配资源,懂得时间管理等等。第四个阶段是有效的领导者,假如说管理人员、管理者是把事情做好的话,我们一般来是领导力的定义,领导者是决定做好的事情,这是领导者,注意人的情感,注意激发人,注意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愿景和目标。第五个层次柯林斯说个人领导者,这些人给企业和社会带来长远的发展。柯林斯研究1000多家企业里面发现,十来家企业里面真正卓越的领导者,而这些卓越的领导者他认为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为人非常之谦虚,很平易近人,很容易沟通,很低调,不是去做媒体炒作自己,或者是宣扬自己,这是一个人的个性。有坚强执着的意识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他的特征。
我们把这几个理论结合起来怎么说呢?
第一个阶段我们刚毕业的学生往往是按照当前的工作把事情做好,表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