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子商务为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又痛在哪里?

人们早已经腻了“电子商务”这个概念了,所以有人便高呼,“快快乐乐上网,让电子商务见鬼去!”。在炒过b2b、b2c、c2c、b2g等概念后,媒体们倒打一耙:电子商务希望渺茫,而做电子商务的人们感叹,我们的路怎么越走越窄。
但中国电子商务走到现在成为问题经济,外在的客观条件不是主要病因,问题还是出在电子商务公司的心态上,而决不是一些业界人士所抱怨的消费者心态、商品、供应商等问题上, 消费者没有错,健康的电子商务是可以减小成本的,如果电子商务做不到这一点,它没有别的优势和传统商务竞争。消费者没有义务去培养中国电子商务,只有中国电子商务去培养消费者,对于消费者而言,买东西很简单,物美价廉,没有任何消费者会去考虑你商家是否能够挣钱,如果你的价格比别人高,那么他抛弃你是无可厚非的。以目前的中国电子商务,正是由于支付和配送带来种种不便,才要求电子商务的价格必须低于传统商务。消费者往往要经过一定的配送时差,并且还得必须为配送支付一定费用,如果与传统商务的价格是一样的,他为什么要选择电子商务买东西呢? 消费者是很客观的,他们的价值衡量往往正预示着电子商务的走向,如果电子商务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实惠的话,消费者的拒绝是肯定的。电子商务的方向也肯定是朝着方便、价格低方向发展,但现在为什么与电子商务本意相反,以电子手段做商务的成本反而比以传统手段做商务要高?
可以说中国电子商务第一个痛是业界人士迷信神话,相信电子商务能够一夜致富,在6月份前,这些做电子商务的公司大多还没想过要赢利,那些壮志凌云的精英们把所有幻想都寄到上市融资上去了。在这种心态下,电子商务随互联网大流,大肆烧钱做广告,眼球是有,点击率也上来了,但就是没有多少销售额,自然成本降不下来。
中国电子商务第二个痛是传统商务还不完善,大的经济环境没有给电子商务多大的空间。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电子商务离他们太遥远了,别说电子商务,就是互联网都离他们太远了。而且传统商务服务在大多城市都不完善,农村就更不要提。事实上支付和配送问题仍然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最大障碍,也许对于业界人士来说,提到支付问题总会认为现在已基本解决,但是对于大多用户来说,他们会发现网上支付程序太复杂,以至于他们情愿选择货到付款,但对于大多数电子商务公司来说,他们大多不能接受货到付款,而采用邮寄的方式又使得用户不满意。
中国电子商务第三个痛处是业界人士过于急功近利,没有主见。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我们的电子商务想着是不惜成本吸引眼球,这可以说正是商品问题的来源,亏损销售商品当时甚至认为是网站的一种高明的市场战略,因为高一点的营业额可以使用来对付投资方的财务报表做得好看一点。当电子商务开始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媒体动不动就问题经济,泡沫经济,这时所有的电子商务网站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想马上把眼经济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赢利。 电子商务仍然还刚起步,事实上整个互联网产业还刚刚起步,电子商务将是一场马拉松,认为电子商务会即将夭折还是认为电子商务马上会成为天上掉下的馅饼都是过于天真的。如果业界人士围着媒体和一些所谓的it评论家转的话,无疑是自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