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亚东谈中国企业的超越与转型
2012年,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形势依旧不明朗。面对变革的时代,全球化正在改变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格局。中国企业正在谋求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移。如何以更开放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如何在海外扩张和立足本土中寻求平衡?国际企业管理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亚东教授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专访表示,中国企业需要以创新的管理智慧和广博的战略视野来迎接发展中的转型与超越,并在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理念创新上超越竞争对手。
消费经济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机会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大量中小企业命运引起社会关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导致企业难以转型。您对此有何建议?
陆亚东:我想从战略层次上谈这个问题。第一,中小企业,尤其是珠三角中小企业应该把重心放在“联合”,联合不仅指做合资企业,更指开放式、多形态,战略性合作。不是讲实体上兼并,而是要分享经营理念和信息。首先要联合自己,在国际产品市场、设计等各种信息、理念模式以及经验上实现共享。建立联合会、俱乐部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第二,中小企业要走小而精的道路。联合只是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但能否真正生存还取决于核心竞争力。这里的小不仅是指固定资产规模、职工人数少,还有经营重心限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但潜力很大。在理论上叫“利基战略”(指企业通过专业化经营占领市场,从而最大限度获取收益的战略)。中小企业不能走那种高生态成本,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大规模劳动密集型生产路线。当前我们提出要迈向消费经济,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意味着机遇。
第三,中小企业的理念要与时俱进,具备前瞻性。欧美很多中小企业主出门旅游也不忘调查市场,他们对国际市场的把握和理解往往比大企业还好。在美国,研究企业家就意味着研究创新。不仅仅是产品创新,也有流程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包括理念的创新和经验模式的创新。中国有越来越多成功的企业家,但都来自大企业,中小企业中领先优质的企业不多,还需走强身健体的道路。无论转型还是结构调整,要强调集中在产业层次、政策层次。
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别于大型企业或多年老字号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一个“变”字,快变,易变。另外社会网络应该是中小企业的优势。开发社会资源,利用社会网络建立社会关系,包括新客户、新渠道,这也是中小企业的优势,船小更灵活,也更容易掌控方向。
南都:通胀、融资难等金融问题目前给中小企业造成了不少麻烦,您从管理学的角度有什么建议?
陆亚东:我们的资金水库太大,资金流动性太强了,同时市场上还有国际资金的流动,这就导致通涨难以控制。银行除了调高存款准备金之外,还有其他手段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还能做的,那就是调高利率,包括存款和贷款。中国的“负利率”问题长期严重,很多年纪大的人不愿意冒风险做各种投资,所以只要存款利率合理了,把实际的“负数”调整到趋于为正了,那么很多老百姓会愿意将社会闲散资金投到存款中。
现在问题是银行愿不愿意牺牲高利润率,毕竟适度提高存款率的同时贷款利率又不能提得太高。把负利率程度减轻,同时贷款利率基本不变或轻微提高,这样对经济的损害能降到最低程度。
破除企业国际化软肋先去除负面影响
南都:当前中国仍未能走出太多真正让国际敬佩的跨国公司。面对成熟而复杂的海外投资环境,我们的企业实施向外扩张战略,究竟还欠缺什么?
陆亚东:我认为第一个难点是缺乏国际经验。中国有不少优秀企业达到一定程度的国际化,但国际经验还非常缺乏。
第二个难点是对国际组织的理解不足。组织是对全球资源的利用、配置、整合、适用。例如联想ibm的pc战略事业部,基本上是双赢的结果。但联想对国际化融合的困难的预计和处理方案还是不够。对中国企业来说,类似的购并目标在世界上有很多家。当有很多潜在购并对象时,就要设定整个购并战略思路设计,毕竟有众多选择和只有唯一选择时的战略是不一样的。很多企业在某一个的行业里做到很精通,但真正国际化的企业经营范围并不仅仅是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层面上,而是多层面多元化。
其次就是经营层次的组织。概念包括哪里是最好的原材料选地、半成品生产集中地、成品集中地、分销中心等。国际化指数、跨国指数高的时候,经营层次的整合变得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全球经营层的概念就是将一个产品全部打开,调研哪个国家最有优势生产特定产品,从而进驻并设立生产集中点,根据不同的功能在全球布局。理论上的好处是获取国家层次的比较优势。
第三个难点是中国企业自身长久以来的软肋在国际市场造成的负面印象,包括产品低价、低质、抄袭等。怎样建立品牌,打造商业信誉,怎样从国外合法公民那里获得利益,这些需要我们的政府、企业联合会、行业联合会、外交系统甚至我们的公民共同努力。
最后我们的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品牌、渠道和人才方面还存在不足。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际企业必须具备的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有了人才和资本才能搞研发中心,有了研发中心才能开发关键技术。对中国企业来说,技术和人才是当务之急,资本的压力相对小一点。
(下期请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亚东:海外资本运作最大风险是自理成本》)
南都记者陈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