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优质的高校虚拟仿真


吉首优质的高校虚拟仿真
2016年春季学期刚刚开始,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实验室内还只有寥寥几人,但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实验中心)的线上却忙碌异常。同学们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着各种实验,尝试着自己的科研想法,也在检验着各种实验成果。
实验中心成立于2012年。自成立以来,该中心就按照正常的实验教学需要和我国对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要求,结合生物学科与技术发展和自身特色,努力完善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努力让虚拟仿真融入实验教学中。也就在不久前,实验中心正式通过了由教育部组织的我国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评审,成为扬州大学唯一一所我国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那么,这是一所怎样的实验中心呢?
在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取得骄人成绩的基础上,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了490门“我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在国际上是一次,也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十玖大精神、努力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深入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变轨超车”,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此外,我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还推出英文版本,项目名称及内容介绍均以英文呈现。想體验炫酷的虚拟仿真吗?想零距离感受不同的世界吗?太遥远,太困难?不,我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让你在高校就可免费體验、梦想成真!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度我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2018年度我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工作。根据《通知》,对认定的“我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相关高校要确保项目被认定后1年内面向高校和社会免费开放并提供教学服务。具體内容随小编一起看↓↓↓
基于3d虚拟仿真技术的智能建造实验项目9月21日对社会全部免费▲布置钢筋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等5个专业、二年级以上的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基于3d虚拟仿真技术的智能建造实验项目9月21日对社会全部免费▲检查摆放情况(错误了,加油)传统的教学方琺大多数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或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工艺流程,学生处于“被学”的一种状态。而现在通过3d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在“被学”的同时,可以增加实践动手能力,让传统的理论知识融入虚拟操作中,让学生能在虚拟仿真中真正模拟现实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也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蓄势十七载,只为做得更好
事实上,早在中心成立多年之前,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就已经开始了数字技术协助教学的探索了。
在采访中,实验中心主任张彪对《我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说,早在1999年,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就已经开始了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积累;2002年,学院又开始了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并在2005年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实验教学平台。
正是有了这样雄厚的技术积累,实验中心才得以在2012年成立并迅速发展。近两年,中心按照“一个平台、二类终端、三大模块、十二门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体系,已经建成了一个多功能的生物学实验课程在线教学平台。
“我们探索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教学的初衷,是希望从根本上避免一些有䓯有害生化式剂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促使同学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缩短实验教学时间。”张彪说,而经过学院17年的建设与发展,实验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了生物组织结构数字切片100余套、生物形态特征虚拟标本200余套、虚拟仪器10余套、生物组织结构发育和生理功能演示flash动画60余套、动物组织结构解剖流程(鱼)和植物野外调查与采集3d动画各1套、生物技术大实验教学流程2d动画1套、在线考核题库15个。
操作信息化,只为教得更多
区别于原始实验的固定操作流程,虚拟仿真试验从头至尾实现全方位信息化。
在张彪的带领下,记者“游览”了“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看到了精心分类的实验模块。“虚拟仿真实验室分为实验预约、实验考核、共享资源、线上交流四大板块,在实验中重要的不仅仅是实验操作,实验预习和实验后的交流也是占很大比重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这一块,让学生无法得到全面的知识。”张彪主任说。
由于虚拟仿真技术人机界面形象、操作可重复、教学内容丰富,同学们不仅仅局限于机械的实验操作流程,更能进一步观察动物组织内部的细微结构,了解器関内部的运作模式。
当谈及虚拟实验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时,生科学院院长魏万红告诉记者,虚拟仿真实验是为实际实验服务的。由于生物实验具有成本高、失败率大、实验材料少等特点,同学们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熟练操作技术。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实现辅助性信息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实际实验,辅助老师们教学,也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单独操作。
总的来说,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全放位合作,改革原有的教学课程、实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够既学到应掌握的理论知识,还能在毕业前得到应有的上岗技能锻炼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校来说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同时发挥教学实验平台的使用功能创造现实的经济价值。基于3d虚拟仿真技术的预制构件生产智能建造实验项目由长春工程学院bim技术产业学院、山东百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家单位共同完成研发,9月21日对社会全部免费开放。
二是大规模应用惠及高校和社会学习者。首批课程中,选课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有78门,占比15.9%,其我国防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口语》选学人数超过98万人次,同济大学建设的《高等数学》选学人数近85万人次,北京大学在国际平台上线的《chineseforbeginners》(《初级汉语》)选学人数达45万人次。
今年我省建100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是依托虚拟现实、多媒體、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训。目前,我省已经遴选了省内7所高职院校为项目牵头院校、16所中高职院校为项目主要参与院校。截至4月底,七个专业大类项目所包含的126个二级子项目,已经有116个完成招投标并进入制作阶段,其中34个项目已经完成校内验收,并在学校实际教学中发挥作用。待试用、调试与完善后,将进行省级验收。
学习不限时,只为受众更广
为了进一步方便学生的实验操作,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创了“学习、操作、考核不限时”的教学模式。
据介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目前已经成为该院3个专业、每学年400余名学生的基础、专业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使用,并进行线上记录学习动态、考核虚拟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并重。
“我们秉承学校创始人张謇先生倡导的‘学必期于用,用必期于地’的办学思想,将数字化实验教学要素资源与共享平台建设作为抓手,并以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为目标。”张彪说,目前该平台已经实现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时空范围上的全覆盖,学生不但能够应用计算机在办公室、实验室和学生宿舍在线开展虚拟仿真学习,还能够在无线网络覆盖的校园内外开展在线学习与交流。
二、中视典仿真实验室构成體系虚拟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平台1、中视典虚拟实验室中视典虚拟现实教学实训实验室,是一个将先进的虚拟现实软、硬件技术高度集成的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实验操作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进行虚拟现实人才实训培养与相关专业课题研究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多功能虚拟现实实训室是一个新技术与实用人才的孵化器。在这个实训室里以项目培养人才,通过人才实现创新。在高校中建设的多功能虚拟现实实训室更是肩负着集培育专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积累科研成果、提高学术水平等重要使命。
02、到2020年,教育部将推出1000个示范性项目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首批示范性项目是教育部仅从生物科学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等8个专业类别中认定的,而其余52个专业类的示范性项目认定将在后续几年相继开展。教育部的计划是,面向2020年推出1000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其中,2017年度能有100个项目被认定为示范性项目,随后逐年递增,到2020年达到顶峰,当年将有350个项目被认定为示范性项目。
吉首优质的高校虚拟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