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武当山
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位于方山县境内,吕梁山脉中段,南距离石市32公里,东北离太原216公里。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它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
北武当山不仅自然风光绝妙,而且渊源悠久。据对现存的《永宁州志》考证,北武当山在唐代以前就已形成一处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圣地,山顶建有玄天大殿。至于唐之前何时而建,尚待稽考。以后随着岁月嬗递,多数庙观都经过多次毁坏和修葺。其中仅明万历年间,就曾进行过两次大修,当时汾州府庆成王尤敬真武祖师,不惜花费巨金将登山道路改造成石阶,并将早已圮毁的玄天大殿修复一新,龙王山遂改称北武当山,一时鼎盛。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五月四日,玄天大殿被毁。雍正二、三年(1724——1725),在山头建无梁砖窑一眼(即正殿)。乾隆二十三年(1758),又事修葺,两年内山上玄天庙、0殿、龙王庙、灵宫庙和山下太和宫相继落成。道光二十八年(1849),金顶南天门修整一新,并在大门上刻了“武当山”三字。以后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又数次修葺。由此可见,北武当山的道教庙现建筑群,是经历了长达一千余年风雨变化遗存下来的,尽管现有建筑多系明清或近代遗物,但其表现了古老的历史渊源。其主要建筑有:对万神庙、灵宫庙、山神土地庙、二龙庙、乔松室、三官庙、火神庙、龙王庙、黑虎庙、玄天大殿和太和宫等。1984年5月,方山县人民政府为开发武当胜景,保护文物古迹,着手开发建设。1990年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1994年公布为国家第三批风景名胜区。
左国城
在今山西方山县境内的南村。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匈奴汉国的都城,今仅存遗址。
历史左国城,春秋战国为白狄、皋落所居之皋狼邑,汉为皋狼县。从公元140年西河郡内迁离石起,这里建为左国城,南匈奴的首脑机关——南单于庭就入驻这里。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的核心基地,先后辉煌400多年,孕育了一支强大的“离石胡”人,在民族融合史上产生了里程碑的意义。
南单于庭入驻后,对这里进行了创造性经营。沿用并扩展了春秋战国和秦汉城池,背靠东部大山,面向北川河水。依山就势,构筑城垣,东、南、北三面环岗而筑,东城墙沿山脊线而建,内外双城,严密捍御。内城呈长方形,外城随地形呈不规则形变化。总体建设为内城、西城、东城三个部分,成为城套城、城包城,内外结合,互为照应的军事城防。最外围周长9932米,总面积达到8.7平方公里。
南村城址(第六批国保)
地址:方山县城南南村
城址始建于战国,先后为战国皋狼邑、西汉皋狼县治所,十六国汉刘渊起兵反晋在此建都,称左国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3.5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面积近900万平方米。战国的皋狼城位于中部,城址平面呈梯形。汉代的皋狼县城和十六国时期的左国城系皋狼城内外套城,内城继续沿用战国皋狼城。外城城址平面呈喇叭型。为加强防守,在套城基础上扩充城的东部——东城。南村城址独特的布局,为研究战国至晋的历史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鼓楼
地址:方山县城南
鼓楼又称观音楼。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观音楼记》碑载,创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后又多次维修。1986年至1989年翻修时,将楼整体抬高1.5米。现存建筑除个别构件外,均为明代原物。
楼通高18.5米,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三檐十字歇山顶,布瓦覆盖,黑色琉璃瓦剪边。一层基础砖砌,高1.5米,上立柱16根。四面敞开,为十字通道。二层设平座,楼之斗栱形制因使用位置不同,也略有差异。第一、二层檐下三踩出单昂;第三层檐下单翘单昂出五踩;平座三踩出单翘。楼内现存彩塑2尊。
南阳沟森林公园
南阳沟森林公园位于东经111°15′-111°36′,南纬37°53′-38°11′之间,山西省吕梁地区境内。塞北五寨沟-南阳沟森林公园,山上森林植被覆盖总面积为57369亩,木材总蓄积量658202立方米,是山西省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森林公园。树木种类繁多有100多种,其中以油松、杨桦、落叶松、云杉为主,兼有灌木丛为辅。山中野生动物珍禽异兽随处可见,有1000多种,其中最珍贵的有金钱豹、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牦牛、狼、狐狸、鹿、狍子、山猪、蛇等。山上野生中药材有1000种,有上百种名贵药材:人参、灵芝草、沙参、鸡头参、党参、猪苓、黄芩、芪、柴胡等,山上一年四季山花烂熳、花开花谢,异彩纷呈。
南阳沟森林公园呈东南方向的峡长谷地,两边排列着两座山脉,就象一对夫妇头向东南,脚向西北横卧于此。南阳山庄、塞北五寨(伏虎山寨、任家峪知青山寨、卧龙山寨、南阳山寨、新窑山寨)就象六个婴儿卧在怀中,南阳天池之水终年哗哗地流淌,仿佛为婴儿们啍唱着一曲眠歌。
南阳沟森林公园在旅游业中尚属一片处女地。它有着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莽莽林区森林茂密,势如海洋,山脉纵横,层峦叠嶂,置身其中,犹如回到大自然怀抱,令人心旷神怡。但闻松涛阵阵,山泉潺潺,鸟语唧唧。春季百花争艳,夏季绿荫如盖,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时而晴空万里,白云点缀;时而云遮雾罩,雨帘掩盖。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可形成集观光避暑、休闲垂钓、跑马狩猎、游船戏水、登山观日的综合旅游区。
南阳沟森林公园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全,周边旅游景点遍布。209国道、太佳线、忻碛公路沟0会。距县城27公里、太原市136公里、古交市88公里。进沟公路及沟内移动通讯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与庞泉沟保护区隔山相邻,距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北武当山47公里,陕西佳县白云山138公里,忻州奇村温泉、顿村温泉、溶洞170公里。
于准墓
在山西方山通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的路途中,有一个名叫来堡的村子。被康熙皇帝亲封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就出生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
时光流逝,历史仍清晰地记录着这位流传千古的清官事迹。目前,方山县境内发现于氏文物82件,征集关于成龙民间故事和佳话100多篇,于成龙墓地、故居、家祠等主要遗址尚保存完好。于成龙清正廉洁的事迹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方山和吕梁一代更是盛传,特别是2000年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后,更是轰动全国,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
吕梁木楼
原名观音楼,在方山县大武镇。明景泰四年(145)建筑,三层重椽、十字歇山顶结构。高5丈许,宽3丈余,内有观音、玉帝等塑像17尊。下边由16根木柱支撑,其中
4根直通楼顶。整个建筑为全木结构,严密精巧,造型美观。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庞泉沟风景区
庞泉沟风景区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地处关帝山中,位于方山县北十公里处。山高林密,峰险景奇,山泉长流,鸟类群居,野兽出没,自然景-人。是以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要保护内容的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也是黄土高原上难得的一片绿洲。为全国八个鸟类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4.5公里,总面积达14430.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区内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3-4度,相对湿度为6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800毫米左右。区内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水潺潺,有植物60余科500余种,其中药材达200种以上,也是珍禽异兽栖息繁殖的良好场所。鸟类有15目40科150余种,兽类6目11科80余种,两栖爬行类10余种,昆虫上千种,菌类5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黑颧、金雕等。是人们避暑、疗养、旅游、度假的良好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