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上的独家生意,农村的大事都离不开这个器物!

不同的地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胶东农村,有许多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比如,家里有什么大事,都离不了一种器物。图片中,农村大爷面前摆着一个白白的圆柱形的手编器物,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这个器物,在胶东农村叫“斗”,日进斗金的斗。小编在网上查询了一下,其他地区有的叫笆斗。斗,圆圆的口,里面深深的,表里如一,可以放粮食等。
这个“斗”,在胶东农村家庭有着特殊的地位。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斗,平时放在高处。遇到大事,斗就派上了用场。比如:年轻人结婚、盖房子上梁、生小孩过百岁以及操办白事等等,都要用到它盛小饽饽。
这个斗,做得很精致,是用柳条纯手工编织的。胶东农村的斗,与南方的笆斗有点不太一样。胶东农村的斗,口径大概30cm左右,但是要深许多,大约50cm深度。斗身编织的很密实,斗口又用柳条扎了一圈。
手工编织柳条斗,是一项民间老手艺。卖斗的老人,在大集上也是独家经营。老人说,编斗,是他们村的祖传手艺,如今就要失传了,年轻人没有会编的了。现在村里编斗的匠人,最年轻的也78岁了。
询问了一下价格,卖斗老人的说,230元一个。这个价格,有点出乎意料,小编也感到吃惊!
不过,卖斗的大爷却说:这个斗,卖的一点不贵。编斗用的柳条,成本就要80元。这个斗是一位81岁的老人编的,编这样一个斗,至少要两天时间。听大爷解释,感觉价格也可以接受,你觉得贵不贵?
正因为“斗”在胶东农村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家里有大事,不论多贵,都必须要买一个。一位大叔家里孙子过百岁,多番砍价,最后花200元买了一个斗,用摩托车载回家。
卖斗的老人,也很懂得饥饿营销,摊位上只摆一个斗。卖完一个,又拿出一个。这种器物,在你们的老家有什么用途呢?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欢迎关注小编,了解更精彩的胶东农村。本文由农里农气原创,剽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