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贷、房产、法规、历史知识点大全

金融信贷知识类
1、贷款简单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
2、利息是指借款人为取得资金使用权而向贷款人支付的报酬,它是资本(即贷出的本金)在一定期间内的使用价格。贷款利息可以通过贷款利息计算器详细的计算出来。在民法中,利息是本金的法定孳息。
3、个人消费贷款是指银行向个人客户发放的有指定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业务,用途主要有个人住房、汽车、一般助学贷款等消费性个人贷款。
4、个人经营贷款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流动资金周转、购置或更新经营设备、支付租赁经营场所租金、商用房装修等合法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
5、抵押贷款指借款者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向银行取得的贷款。它是银行的一种放款形式、抵押品通常包括有价证券、国债券、各种股票、房地产、以及货物的提单、栈单或其他各种证明物品所有权的单据。贷款到期,借款者必须如数归还,否则银行有权处理抵押品,作为一种补偿。
6、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其占有的财产优先受偿。其中,债务人或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或权利为质物。
7、质押和抵押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转移担保财产的占有。抵押不转移对抵押物的占管形态,仍由抵押人负责抵押物的保管;质押改变了质押物的占管形态,由质权人负责对质押物进行保管。
8、贷款从期限长短上分:短期贷款、中期贷款、长期贷款。
9、贷款从主体性质分:经济组织贷款、企业单位贷款、事业单位贷款、个人贷款
10、贷款从担保方式分: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
11、贷款从资产质量分: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12、贷款从存续情况分:正常贷款、逾期贷款(逾期0-180天)、呆滞贷款(逾期181-360天)、呆账贷款(逾期361天以上)。
13、贷款“三查”制度的三查是指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
14、根据担保方式不同,个人贷款产品分为个人抵押贷款、个人质押贷款、个人保证贷款、个人信用贷款。
15、等额本息、等额本金、月还息到期还本、一次性还本付息是目前主流的还款方式。
16、贷款的5级分类是: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17、身份证,车辆登记证,行驶证,驾驶证,备用钥匙,车辆保单都是车贷进件的必备条件之一。
18、目前主流的贷款资金的支付方式是自主支付和受托支付。
19、保证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20、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
21、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是指银行向经营性物业的法人发放的,以其所拥有的物业作为贷款抵押物,还款来源包括但不限于经营性物业的经营收入的贷款。经营性物业是指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商业运营,经营性现金流量较为充裕、综合收益较好、还款来源稳定的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用房,包括商业楼宇、星级宾馆酒店、综合商业设施(如商场、商铺)等商业用房。期限最长原则上不超过8年。(最长可达15年)
22、银行核销呆坏账后,借款人仍需要偿还贷款。
23、贷款期限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借款人贷款用途和综合还贷能力、银行资金状况和资产流动性等因素。
24、征信报告分为个人信用报告以及企业信用报告,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记载个人信用信息的记录,用于查询个人或企业的社会信用。征信报告分为三类,分别是个人基本信息,信用交易信息,其他信息。
25、征信报告分类:
一、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通讯地址、联系方式、婚姻状况、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
二、是信用交易信息,包括信用卡信息、贷款信息、其他信用信息;
三、是其他信息,如个人公积金、养老金信息等
26、征信报告详情:
在个人信用报告中,通常有以下表述符号:
/———表示未开立账户;
*———表示本月没有还款历史,还款周期大于月的数据用此符号标注,还款频率为不定期,当月没有
发生还款行为的用*表示;开户当月不需要还款的也用此符号表示。
n———正常(表示借款人已按时足额归还当月款项);
1———表示逾期1~30天;
2———表示逾期31~60天;
3———表示逾期61~90天;
4———表示逾期91~120天;
5———表示逾期121~150天;
6———表示逾期151~180天;
7———表示逾期180天以上;
d———担保人代还(表示借款人的该笔贷款已由担保人代还,包括担保人按期代还与担保人代还部分贷款);
z———以资抵债(表示借款人的该笔贷款已通过以资抵债的方式进行还款。仅指以资抵债部分);c———结清(借款人的该笔贷款全部还清,贷款余额为0。包括正常结清、提前结清、以资抵债结清、担保人代还结清等情况);
g———结束(除结清外的,其他任何形态的终止账户)。
#———还款情况未知
27、公积金贷款不会体现在个人征信报告中。
28、信托是以信任为基础的财产管理制度,信托财产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相分离。
29、信托是按照“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经营宗旨来融通资金、管理财产,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个当事人,其信托行为体现的是多边的信用关系。而银行信贷则是作为“信用中介”筹集和调节资金供求,是银行与存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发生的双边信用关系。
30、信托业务的行为主体是委托人。在信托行为中,受托人要按照委托人的意旨开展业务,为受益人服务,其整个过程,委托人都占主动地位,受托人被动地履行信托契约,受委托人意旨的制约。而银行信贷的行为主体是银行,银行自主地发放贷款,进行经营,其行为既不受存款人意旨的制约,也不受借款人意旨的强求。
31、信托一般按委托人的意图经营管理信托财产,信托的经营风险一般由委托人或受益人承担,信托投资公司只收取手续费和佣金,不保证信托本金不受损失和最低收益。而银行信贷则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存放款利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自主经营,因而银行承担整个信贷资金的营运风险,只要不破产,对存款要保本付息、按期支付。
32、银行破产时,存、贷款作为破产清算财产统一参与清算;而信托投资公司终止时,信托财产不属于清算财产,由新的受托人承接继续管理,保护信托财产免受损失。
33、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第二类,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等。第四类,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以上各种金融机构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
34、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机构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 按地位和功能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等。
第四类,在中国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2) 按照金融机构的管理地位,可划分为金融监管机构与接受监管的金融企业。例如,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是代表国家行使金融监管权力的机构,其他的所有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必须接受其监督和管理。
3) 按照是否能够接受公众存款,可划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与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存款形式向公众举债而获得其资金来源,如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合作储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则不得吸收公众的储蓄存款,如保险公司、信托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各类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
4) 按照是否担负国家政策性融资任务,可划分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由政府投资创办、按照政府意图与计划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非政策性金融机构则不承担国家的政策性融资任务。
5) 按照是否属于银行系统,可划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出资的国别属性,又可划分为内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合资金融机构;按照所属的国家,还可划分为本国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
35、借记卡是指发卡银行向持卡人签发的,没有信用额度,持卡人先存款、后使用的银行卡。借记卡按功能不同分为转账卡、专用卡和储值卡。借记卡不能透支。
36、信用卡又叫贷记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
37、以房屋抵押贷款、房屋及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应当同时抵押给一个抵押权人。
38、“自主支付”:贷款资金可以由借款人自行使用,无需经过银行的审批。
39、“受托支付”:贷款每笔资金的使用需要经过银行的审核,符合贷款用途的方可使用。
金融相关政策法规类
40、金融行业中常说的一行三会具体指的是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
41、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商业银行的监管单位。
4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保险公司的监管单位。
43、中国证劵督管理委员会是证劵公司的监管单位。
44、各地金融工作局或金融办公室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单位。
45、中国人民银行是典当行的监管单位。
46、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不可以对企业直接发放贷款。
47、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按照城市划分,不同城市不可以设立分支行。
48、银监会负责监督金融业务,不能领导金融业务。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施行时间是2006年3月1日。
50、有权批准设立公证机构并颁发公证机构执业证书的机关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
51、担任公证员需年满25周岁,公证员不可以同时在二个以上公证机构执,不可以从事有报酬的其他职业。
52、公证处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的有关规定改制的公证处,应成为执行国家公证职能、自主开展业务、独立承担责任、按市场规律和自律机制运行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
53、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
54、公证机构应当将公证文书分类立卷,归档保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等重要的公证档案在公证机构保存期满,应当按照规定移交地方档案馆保管。
55、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
56、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可以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
57、公证书的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公证机构应当撤销该公证书并予以公告,则该公证书自始无效。
58、委托人办理委托公证后可以自行撤销委托公证。
59、委托人授权可以转委托的可以自行将委托事项再次委托给别人。
60、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通过办理委托公证委托他人办理事务,但遗嘱公证必须本人亲自办理。
61、公民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人。
62、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的自然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8-18周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8周岁以下无民事行为能力。
63、子公司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并独立承担责任。
64、分公司不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65、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
66、法律规定,自然人之间签订的借款合同自出借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67、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68、根据法律规定,借款利息不可以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借款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按照实际借款金额计算利息。
69、设立商业银行,必须取得银监会颁发的金融许可证。
70、根据法律规定,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限计算利息。
71、债权人将债权转让给第三方不需要征得债务人的同意。
72、债务人将债务转让给别人承担还款责任,转让行为需要征得债权人同意。
73、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3年。
74、现阶段央行贷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