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的互联网与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的发展,承兑汇票行业也在这个势不可当的大趋势下转型与升级,一直以来,承兑汇票是以纸质的票据占据着票据行业绝大部分市场,但很快纸质承兑汇票就被人们“玩坏了”,“假票”、“伪造票”、“变造票”。侵蚀着整个票据市场,而“萝卜章”更算的上是收票人心中“抹不掉的痛”。
整改、监管、讨论、呼声、票交所的同时出现在了票据行业,而电票更是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占领整个承兑汇票市场,这个发展速度有多快呢?可能就是在一年的时间内,以电票为主的交易迅速就占领了市场,试想下,纸票在国内的发展,可是经历了十几年呢。也就在同时,国家部门也发布了通知,“单张高于300万的承兑汇票必须要用电票”,而单张的票据金额必须使用电票,还在下降。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电票的风险相对于纸票来说低很多。
但是,如果完全认为电票真的就没有风险了,这本身就是很大的风险。电票也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如果对于电票完全信任,那么风险就很可能降临。
首先就是道德风险了,这个风险相信在任何模式下都不能完全免疫。在增大自己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断压榨对方利益,简单来说就是损人利己。例如电票背飞的风险。大额的票据背飞不翼而飞。将是一笔巨大损失。所以这个风险不管是在未来任何模式的情况下,都要时刻做好防范!
再一点,千万别以为电票就真的完全不会出现假票了,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到来,一些“票据高端人士”利用电票“做文章”的也不是不存在可能,举例来说,电票的“电子签名”就是为了防范电票造假的,通过权威机构的数字证书发放,不可篡改。但是,反过来想,谁能保证未来“电子签名”不能被模仿?所以,对于电票的真伪,我们至少要为自己“留一手”
还有一点,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的风险,比如书写错误、背书不连续、重复背书等。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新模式下同时也会伴有新风险的产生,这也宣告规避风险成了重中之重,在风险的防范上,不仅要依靠征信与监管,同时很重要的就是票据交易人自己要擦亮双眼。不错过一张真票,也更不要被假票所困扰。
本文由牧杉金融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