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咨询创始人兼CEO谭亚幸:从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寻找商业创新模式

来源:五新学堂
作者:谭亚幸
内容来源: 2017年12月16日,msc咨询创始人兼ceo谭亚幸老师在阿里巴巴商学院2017总裁班第三期课程上的分享。
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500强、企业家、企业为什么要做可持续发展?企业该怎么进行可持续发展布局规划?
一、是什么?
当我们在谈论可持续发展问题时,常见有三类主体:世界500强、企业家、企业。
世界500强,官网上曾经只显示 “关于产品”、“关于服务”、“联系我们”,而现在会出现 “社会责任”或是“可持续发展”栏目。在这一栏目,会有企业做公益的部分:为留守儿童小学捐建爱心浴室;也有生态环保的部分:生产节能节水产品;还会有科技发展的部分:谷歌和苹果的低碳环保大楼等等。
企业家个人也越来越多开始做公益和慈善。马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企业家们在这个过程中,或是感到自己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或是单纯地想做点好事,回馈社会。
企业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也会想到可持续发展。比如企业危机出现的时候它会反思,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以避免一系列的公关危机?
二、为什么做?
许多企业在看待社会责任或是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会认为企业的商业发展和面临的社会问题之间是存在矛盾的,是不可调和的关系。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以上三种主体,都在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企业的商业里了。
对于500强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长期利益。如果企业的产品包装是环保的,或是供应链是低成本、绿色的,这些产品可能卖地会比同类产品好很多。回顾这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或是社会责任报告,这些事情不是等企业赚了钱以后才做的,而是企业在初创时期就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所以它能够做到500强。
对于企业家而言,许多企业家喜欢把公益或者志愿活动放到平常的社群运营当中,这能够为企业家带来一种新的机遇,这种机遇帮助企业以一种更加温暖的方式将企业家召集在一起,而不是用商业的方式,最终达到把服务推广出去的目的。
对企业而言,在浙江,有很多纺织类企业,纺织企业对环境污染是比较大的,企业家们也说:没有人做企业是为了破坏环境的,只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平衡。如果有一种方法能一方面让企业得到盈利,另一方面也能去保护环境,尽到社会责任,企业也肯定不会拒绝。
三、怎样解读
学界对于csr有3个经典的模型:金字塔模型、利益相关方模型、三重底线理论。不同的主体看待csr,也有自己的观点:防守型csr、攻击型csr、csv(企业共享价值)等等。
但在根本上都是基于三个层次。第一不管社什么企业,首先是做到合法合规,是法律上的诉求。第二,在这个基础上是企业的慈善,它指的是在出现一些外部事件时,社会公众认为企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所以舆论引导企业去做一些事情。最后的金字塔顶层是企业治理,对比于舆论诉求如果是外力,这是一种自律的方式:想要把企业打造成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它会落实到企业管理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中,会落实到组织形式、考核模式中。
四、本质是什么?
无论这些概念叫做可持续发展还是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都可以被解读为两个方面:
1.在社会领域中发展商业机遇
2.在商业逻辑中创造社会影响力
1.在社会领域中发展商业机遇
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智能物联网领域的芯片公司,前几年面临转型。当找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帮助他们在社会领域中寻找新的机遇点。
经过两个月的调研,我们在不改变技术的情况下,给出了将芯片技术应用在解决出租屋房安全,电动车偷盗、老人走失等社会问题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之后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通过这一产品和技术,我们在温州共找回了104个走失的老人,已戴手环老人走失后找回率达到了 100% 。
只是换了一个应用场景,天地人公司不仅成功转型,还拓展了千万级的新市场。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如何在社会领域中发现商业机遇。
2.在商业逻辑中创造社会影响力
以微信为例,它在软件中嵌入了步数记录的功能,腾讯益行家借助它,鼓励用户将行走步数转换成为公益基金,捐助公益项目。这样的做法,本身并不影响原本的商业逻辑,反而在原本的商业逻辑上赋予了微信更多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了用户粘性。
五、作用是什么?
所以可持续是和企业本身的运营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做可持续不仅是做公益、慈善,它可以融入企业的方方面面(包含但不仅限于市场、品牌、供应链、政府关系、人力资源等),比传统的商业手段更有效,并能在商业的基础上创造社会价值,从而也比传统的公益手段更有效。
1.比传统的商业手段来得更为有效
2.在1的基础上创造的社会价值比传统的公益手段更为有效
1.比传统的商业手段来得更为有效
很多国外的服装品牌的工厂都设在中国,它们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员工流失率。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咨询公司的做法是帮它设计一套自上而下的员工管理体系。而在可持续发展层面,它是自下而上的:我们怎么通过去解决底层人民的需求,怎么去洞察他们的生活,最终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去解决员工在工作餐上的需求、希望下班后有一些娱乐的活动、希望过年过节有多一些时间陪家人度过。我们发现有的时候,比起稍高一些的工资,他们关心的是我有没有更多的时间跟我的孩子去交流。
2.在1的基础上创造的社会价值比传统的公益手段更为有效
欧洲最大零售商m&s有一个非常成功的社会实践案例,叫plan a。他们会招募伦敦街头无家可归的人,给他们三个月的培训与食宿,如果工作表现非常好,就可以留下来。作为流浪汉来说,他们自己没有技能,找不到工作,如果有企业愿意给他们机会去尝试,他们非常感激。
这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呢? 第一是效率的提高,因为流浪汉员工都非常努力的想要工作生活下去。其次是成本的节约,因为m&s只需要提供温饱线的工资。而且因为很出色地解决了流浪汉问题,获得了全球各大媒体的报道。
六、该怎么做?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msc研究了几乎每一家世界500强的社会责任和可续发展战略、实践了100多个案例、得到了来自8000多个企业家的反馈。我们把他们的需求和他们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全部收集起来,最终形成一个真正可以操作的一个方法论,并将这个方法论运用在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品牌上。
为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做战略规划,让特殊人群都能享受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便捷金融服务,并大大增加了这家公司的用户基数;为一家消毒供应中心追溯系统的科技公司做项目开发,让每位就医的患者免受交叉感染的威胁,寻找到了消毒检测的新应用场景;为一家跨国酒店做成本控制,通过低碳的产品改造与入住体验的产品升级,提高了入住率收获了口碑降低了运营成本……
七、如何融合?
很多企业家对待商业很认真,是经过层层分析的。但对于社会问题来说,却不是这样。实际上,无论是商业上的分析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都需要明确知道商业上的目标,知道所面临的问题,问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利益相关方,如果要帮助它们该从哪个口切入?
我们认为企业直接做捐赠,是一种非常不可持续的做法。可持续发展,给企业家带来的,或者说我们想让企业家去做到的是赚钱赚得“取之有道”。
我们今天在谈论可持续发展,不是在谈“是不是”这个问题,而是在现有的商业体系上,如何把社会责任嵌入进去。
抛开务虚的层面,可持续发展最落地的解读是什么?其实就是让企业生产得更久。企业怎么生存得更久,就是去把握自我在商业层面与和企业相关的社会问题层面之间的关系,当用逻辑的方法去分析,企业才能从长远的角度做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这才是可持续发展。
延伸思考评估一个创业项目,往往会看它是不是在解决一个“刚需”问题。其实任何商业社会的创新,必然是要基于问题的解决;围绕着社会问题的解决,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日益活跃的创新领域。在商业和社会责任(公益)的混沌地带进行创新,是一件极富挑战的事情,同时也会有丰厚的商业和社会价值的回报可能;任何有远大抱负的企业家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行动起来!
注:文章由五新研究中心整理提供;延伸思考由阿里巴巴商学院2017总裁班教学班主任裘涵博士完成。
了解更多阿里巴巴商学院总裁班信息
wx添加阿里五新助手:wuxinxuetang
或咨询:0571-8999 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