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天然:交流 合作 发展


——第六届海峡论坛本报记者采访台湾知名人士
□ 中国改革报记者 陆天然
在第六届海峡论坛召开期间,本报记者利用会议间隙采访了台湾几位知名人士,他(她)们就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
台湾云林县议会议长苏金煌:海峡论坛注重实效贡献良多
海峡论坛自创办以来,面向基层,面向民生,屡屡释出积极信号,力挺两岸民众的福祉。论坛发布的措施,可以让台湾民众在大陆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能够使到大陆或者有意要到大陆的台湾民众,经商、求学、结婚、定居等,都能更加安心。所以海峡论坛已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平台,不同阶层台湾人士普遍给予欢迎、肯定、称赞。
两岸在投资、经贸、直航、观光、文化交流等各方面的显著进步,务实解决了两岸民众的新问题。上届海峡论坛推出两岸婚姻家庭交流、乡镇的农田水利合作、共同家园的论坛,都有丰富多彩的内涵。同时,在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消除两岸民众因长期隔绝而形成的隔阂与误解等方面,海峡论坛是功不可没的。
海峡论坛在推进两岸和平发展中贡献良多,为两岸经贸合作发展实现共赢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对深化两岸交流、推动两岸合作具有重大的意义。我连续参加了六届海峡论坛,感到这几年福建的变化与进步很大,可以说是势头好、后劲足,希望这股力量能够为我们台湾同胞提供很好的创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前几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海峡论坛更加注重实际功效。两岸四地的人民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都爱中华文化,都是龙的传人,可谓一体多元,理当互谅、互助、携手并进,共同实现和平、稳定、发展、繁荣。
台南市北门区锦湖里里长郭添贵:牢记水之源树之根
台湾锦湖里在台南市北门区东北的地方,村子不大,只有449户,人数1348人,但是我们村里物产丰富,欢迎大陆朋友来观光品尝。
水有源,树有根,我们从来没有忘记,三百年前我们的开基祖先世员公来自福建漳州龙海锦湖村,两个锦湖同祖共宗,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连结、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锦湖”望“锦湖”,台南锦湖、漳州锦湖,一样的物华天宝,一样的乡音乡情。虽然我们分处两地,但是我们对祖先的发源地、宗亲的思念从来没有断过。这几年来,两个锦湖常往来,联谊交流,共同续写族谱,修葺宗祠,修造祖墓,增进了割舍不断的骨肉情谊。
我也多次回乡拜祖,回到我们祖先出生地,就像游子在外回到温暖的家,与分离的家人团聚叙旧,感情日益增厚。这一次我把儿子也带来,他也是第一次到大陆,我准备明天带他回大陆祖籍地锦湖探亲祭祖,认祖归宗。我想让他知道“亲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的道理。
我们是一家人。希望不仅我们这一代,还要世世代代都能追宗认祖,都能记住我们同脉同源。衷心地期盼两岸敦亲睦族、光宗耀祖,衷心期盼两岸一家亲,各同名村里加强交流,共同和谐发展。
屏东县青年创业协会理事长曾维广:两岸青年携手共促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是创造璀璨历史的唯一途径。有一句口号:“时代考验青年,青年创造时代。”直到今天,两岸青年大概遗忘或者说不知道上世纪50年代宝岛台湾所喊的口号是这么响彻云霄。
时至今日,两岸青年都可以感受到,今天物质丰裕的社会已然超越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这让青年的幸福感油然产生。但是,我认为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要有使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
管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只有加薪并不足以提升员工的向心力,必须赋予更高的社会理想,让自身觉得更有价值。所以成就感、责任感、荣誉心与自我期许是让整体社会进步的一个主要的强健力量。
习惯容易遗忘初衷,习惯容易降低对整个社会的敏锐发现,习惯更容易把得来不易的成果视为当然。时至今日,两岸已经有了灿烂的发展前景,我们时代的青年,是否会如同低头捡石头的年轻人,随手把得之不易的成果丢弃?
和谐发展并不局限于两岸的幸福,在台湾、在大陆的青年眼中,一定还存在着更远大的理想,两岸的青年可以携手来创造。
台湾红十字组织社工处处长黄海伦:深化两岸志愿服务合作
现今世界为志愿服务立专门法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而台湾早在2001年就制定了志愿服务法规,其精神是“低度管理、高度自治”。
台湾,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全民运动了。台湾的志工分类很专业,也很细腻,机关内有行政志工,名胜景点有导览志工,医院诊所有医护志工,学校里有导护志工,甚至救火、抓蛇、赶野蜂、捕野狗也有我们的志工,交通高峰时候的十字路口有义交的志工,高山间有山青搜救队,照顾独居老人、长者有送餐的志工,甚至在岁末街友围炉也有煮饭的志工,不胜枚举,这就是台湾可贵宽宏的博爱、人道及志愿服务精神。这三种精神,就是台湾红十字组织核心价值所在。
近七年来,我会已经开始跟广东省、福建省进行救生员、高级救生员的培训交流,目前有400人完成了课程。两岸青少年的志工交流学习也迈入第21届,社区志工的交流也在去年海峡论坛对接上了。今年我们又有一个新的社区老人照顾服务即将展开,大家都期待成果更丰硕。
志愿服务的可贵在于志工人数的无止境,服务的广度无界限,服务的深度无限可能。他们总是默默地奉献时间、奉献专业、奉献爱心,秉持“助人最乐、服务最荣”之信念,以己之有余助人之不足,不因私利而偏颇,不因艰难而退缩。如此的人道光辉,希望两岸能够继续地交流、传播,深度合作,共同传承,博爱造福。

抢沙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