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一年来中国三大产业变化有多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题报告分析,“入世”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正
向效应十分明显,但三大产业的变化走势各不相同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近一年的时间里,“入世”的正向效应逐渐显现,由“入世
”而导致的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劲动力。国民经济运行已经由政
策主导增长阶段转入到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增长的新阶段。
今年以来三大产业的增长走势与“入世”的正负影响密切联系。从经济增长的结
构上,可以看出“入世”对我国gdp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今年前三季度
,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增长了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以制造
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长了10%,提高0.7个百分点;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
长了6.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长最快的第二
产业正是“入世”最大的收益部门;农业积极应对“入世”,同时由于世界粮食减产
、进口压力减小而变被动为主动;而服务业发展则因外资进入相对迟缓以及电信、软
件、网络等新兴服务业的疲软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第一:农业
首先第一产业是所有其他产业的基础,也是我们生存的基础。除矿物外第二产业的所有加工材料都是来源于第一产业。农业也称种植业,种植业的发展是国家粮食的主要来源,因而希望国家能够更加重视农业的发展。
在发展中国家,还有8亿以上人口未达到粮食安全线,还有1.8亿的学龄前儿童营养失调,数以亿计的人们正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折磨。在落后的农业生态区,自然资源迅速恶化、人口飞速增长、贫困加剧和食品短缺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农业高科技。由于“绿色革命”的巨大成功,国际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已认识到通过适当调整自然资源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和未来的研究中,人们将更注重自然资源的调整、种质的保护和品质的提高。
第二:工业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近年来我国与非洲工业化合作非常特出,且突飞猛进。从发展阶段来说,非洲与我国在产能合作方面已形成天然互补。由于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非洲对工业化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需求很高,正好和我国“走出去”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具有很高的契合度。中非发展基金从非洲实际出发,“先行先试”,推动我国优质产能与当地相关产业合作,初步形成年产中重型卡车6.85万辆、空调30万台、冰箱54万台、电视39万台、水泥160万吨以及光伏、玻璃等产能,助力非洲经济发展。中非发展基金对非投资还遍及基础设施、能源矿产、农业民生等重要领域。
第三:服务业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年高于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超过半壁江山,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1.6%,超过第二产业11.1个百分点,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高于全国gdp增长1.1个百分点,连续5年增速高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服务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经济效益持续提高,新动能加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