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这些,生意可能真的没法做了

文|团主
团主认识一些做建材生意的老板,这几年一直在抱怨生意不好做。但几年前可不是这样的。这几年建材生意确实不好做,无论零售还是批发。销量下滑,毛利渐微,成本却陡增。以前应对生意下滑的招数,换产品、换品牌、降价促销、重新装修等,纷纷不再见效。常见的说法是大环境不好,依团主的看法,这话也对也不对。确实这几年宏观环境不太好,普遍生意不好做,似乎这是大趋势。但马云公开也讲过:现在生意是不好做,但有生意很好的,只是你家生意不好罢了。从宏观角度分析,确实能找出很多理由。比如需求不振,供给过剩,租金过高等。但是对于单个生意人而言,微观的原因可能更重要。比如,你过去的经验是否过时了?过去做生意主要靠经验。比如2009年左右建材行情大好,很多老板就想到,增加一个店面就能增加一个销售渠道,因此疯狂扩张。当时扩张的,事后证明确实挣到钱了。但是现在,恐怕开店越多赔的越多。看看现在的市场环境,销售渠道比着2009年多了好多。单纯的增加店面,已经不再管用。同样的,在其他方面的经验,也随着市场环境变得复杂,而经常出错。做生意考验的是综合经营能力,多方面的经验都靠不住,造成了很多生意人无所适从的现状——原有经验挨个试错,成本太高,即使试了,也无法保证有效。而与传统生意貌似对立的互联网新经济,这几年却飞速发展,似乎宏观环境的好与坏对其不产生影响。很多传统生意人是既恨得牙痒痒,又羡慕的不得了。甚至愤而提出「生意不好做,都是马云的错」的口号。我们回头来看互联网。它在最早出现时,时髦的叫法是信息高速公路,大量的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快速的传递和交互。最早的时候人们只是把互联网当个新鲜玩意儿,但发展二十年后,这个新东西也变成了老事物——融入生活方方面面,大家变得司空见惯。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跑的信息越来越多,慢慢的信息变成数据被储存了起来。互联网企业也经过多年发展,从最早的炫技公司变成了有成形运作体系的企业。经过对比可以发现,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的生意人在企业经营上有一个巨大不同——互联网企业做生意不靠经验。
要不要增加投入不是领导凭经验决定的,而是依据上个季度的投入产出比数据做决策的。甚至于,某个业务操作正常不正常,都能通过数据立马得出结果。这些是传统企业不具备的。数据积累的多了,不仅日常经营行为变得可控,而且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反馈进行业务调整,甚至是战略调整。传统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因为没有数据,所以平时的经营很难知道哪出了问题,哪应该改进。也因此,每当生意不好时,都得靠老板根据经验挨个试招。当经验集体失灵时,也就纷纷变得无所适从了。平时经营时,业务好了,不知道是哪里做的出色;业务差了,也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行情好时没有积累下经验数据,行情差时就只能靠主观经验去盲试。说到底,是经营太粗线条导致的恶果。即使很多精明的老板,能在日常经营中细致的观察,记录客观的经营数据,做到精细化运营。但是和互联网像素级的数据统计相比,还是显得太过粗线条。当然,这样的企业,即使在生意都不好的时候,也是活得相对好的那一部分。传统生意之所以被称为传统,也就预示着不再可能有行业红利了。在缺乏红利推动的情况下,企业就更需要数据来帮助经营,而不是单纯靠老板经验。企业的发展也必须摆脱过去的粗放式发展路线,开始走精细化、集约化的发展路线,才能突破重围。这样做不是为了超越时代的步伐,而只是为了超越同行的步伐。就像那个笑话说的:当在丛林里遇到老虎时,我不需要跑的比老虎快,我只要跑的比你快就行了。只要一个行业不是完全的夕阳行业,面临被彻底淘汰,那么经营最细致,跑的最快的企业还是有钱赚的。利用互联网,利用大数据工具,不是为了赶潮流,而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验维度,降低日常经营行为可被监测的颗粒度。老板得知道,最近生意好了,是因为员工努力,还是因为品牌强势;以及它们在业务贡献上分别占到几个百分点的贡献度。反过来,这个时代,能给企业提数据搜集、实现精细化运营的创业项目,必定大有机会。
团主悟道上学时老师们就经常说,知识是死的,学习方法才是活的。只要是不断打磨自己学习方法的人,即使学校升学率再低,你都能有学上。多么浅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