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怒批:北大已沦为职业培训所,为何造网友怒怼?

“清华男神”的博士学霸梁植说自己现在为毕业以后做什么工作而困惑。高晓松直言,自己知道梁植是目前清华最优秀的在校生之一。但是他没有一个胸怀天下,反而格局小到来询问一个职业学校学生的问题,毕业以后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他问了三个让梁植羞愧难当的问题:
第一,一个大名校是干什么的? 名校是镇国重器。
第二,名校毕业是干嘛用的? 不是用来找工作的,你明白吗?
第三,名校培养你是为了什么? 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
高晓松还坦言,在清华演讲,完了让同学们提问吧。结果学生就问,我们该去国企还是外企? 高晓松炮轰当今名校:“这不是清华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严重问题。我们的大学几年都已经成了职业培训所了。几乎就已经没有什么理想去教你。尤其是名校,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应该胸怀天下,名校应该纵横四海。”
高先生此话好不慷慨激昂、大义凛然啊!!!然并卵,事情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梁植与高晓松的背景如何?
梁植与高晓松的背景:
我们先说梁植:
梁植同学是蒙古族人,全名叫奇渥温·孛儿只斤·阿果,神秘背景,具体可百度,前女友是京东老总刘强东的夫人,奶茶妹妹。人家是世家子弟,根本不存在什么谋生的问题,有的朋友想多了啊。
而高晓松呢:
确实,人家家里有背景。但人家歌也写了,电影也拍了,《晓说》和《晓松奇谈》,影响了一代中国互联网年轻人。如果这都不算成就,那什么算呢。特别是高晓松老师的脱口秀节目,给了很多年轻人以启发,我觉得这实在是可以配得上名校生风范。
而高晓松老师说话也不是无的放矢,人家之前就听过梁植这个人的,校长书记请他吃饭的时候跟他都提过梁植这个人,高晓松老师的印象中,梁植应当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名校生,然而一个清华学霸博士生,官二代,问高晓松老师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
高晓松老师能怎么办?气不打一处来,只能呵呵了。
到底是要心怀天下,还是要修身齐家?我们再来听听网友的高论,基本上都是狂怼高晓松的,来听听:
1
看后,无语。
我是清华毕业的,不管是把我们当成镇国重器也好,还是要我们满身名校风范也好,当我们走出校门的时候,我们的理想和社会寄予我们的厚望总要通过一个职位来实现吧?所以问毕业做什么工作有什么错?
更何况我们和别人一样也要吃、要住、要回报父母,不少出身寒门的同学身上甚至还背着学贷等等,这时你再提名校风范或镇国神器,都不如一个具体的工作更脚踏实地一些。
不是每个人都像高晓松那样有资源去任性的,高晓松的父亲高立人,是清华大学毕业,美国林同炎国际咨询公司的访问学者。母亲张克群,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师从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外公张维,深圳大学创办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工程师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德国工程师学会、德国国家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会长。外婆陆士嘉,著名流体力学家、力学教育家。外舅公施今墨,民国及共和国著名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堂舅舅张克潜,张维的侄子,著名物理电子学,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士生导师。
阵容够豪华吧?按照高晓松的逻辑,他也应该满身的名校风范吧,但他不过走了音乐的路,也就过得去罢了,这还是因为他有庞大的资源在背后,就是不工作也追得起烧钱的音乐梦,就是不够出类拔萃也会有人推他而已。说老实话,除了他在音乐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建树之外,他的闪婚、离婚、再婚、无厘头离,酒驾伤人、移民美国又算什么样的风范呢?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毕业生,不管是哪里毕业的,首先找到一份工作,不给社会和家庭添麻烦,有什么要被指责的?倒是已经“达”的高晓松,除了怼下没有资源的年轻人,又怎么兼济天下的呢?我想知道。
2
不找工作,买不起房子,不能养家糊口,就算是名校毕业,就算胸怀天下,又能怎样呢?
我给大家讲一个”何不食肉糜”的故事。
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
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特别不能理解饥荒这件事。
“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皇帝常年待在宫中,锦衣玉食,他自然地认为没饭吃就没饭吃,没饭吃,还可以吃肉啊。
可是,他却不知道肉是比米饭贵的。
米饭都吃不上了,就更不要提吃肉了。
高晓松老师说: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居然来问毕业后找什么工作,简直就是格局低小。
高晓松老师在说别人格局低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对方只是一个没有背景、没有人脉的普通家庭出生的学生?
一名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就算他考上了清华北大,将来毕业要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胸怀天下,而是该怎么生活下去。
谁也没有给这些名校毕业生许诺高薪工作、也没人许诺你只要做你的学问、做你的研究,至于工作、房子、老婆、孩子的问题,我都帮你解决。
没有人给这些清华毕业的学生这样的承诺。
所以,学生询问毕业后找什么工作这样的问题,太正常不过了。
但是,高晓松老师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名校毕业的学生询问找什么工作简直就是格局太低,简直就是太low了,简直就是侮辱名校的招牌。
我翻看了高晓松老师的简历,他出生很好,家庭条件优渥,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自身的高水平,他自然可以不用去考虑工作、不用考虑养家糊口,自然可以保证他去做一些阳春白雪、胸怀天下的事情。
可是,如今的名校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毕业后,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不是胸怀天下,而是如何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养活家人。
理解高晓松老师想要名校学生更有价值的心。
但是,如果不能给优秀的名校毕业生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只是在口头上批评他们格局低,那真的就是不接地气,何不食肉糜了。
人是要吃饭睡觉住房子的。人也是要养家糊口的。
解决不了自身的生存问题,解决不了养家糊口的问题,就算名校毕业,也不可能饿着肚子,去胸怀天下、去纵横四海。
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是光荣的。作为名校毕业生完全没必要为此感到羞愧。
先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3
对于高晓松的言论,笔者不敢苟同。
首先,请问高老师:什么是国家重器?即便你所说的名校是国家重器,那么,是否该得到国家器重?没错,国家对名校的确够器重,无论在管理方面还是资金方都给予了很优厚的待遇,但对于名校出来的学生又给过什么呢?笔者身边也不泛许多诸如清华、北大出来的高材生,他们有些虽然能跻身各大院校从事教育或研究工作,也有些进入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但他们当初无一不是像农民工一样到处投发简历,只有条件好的才通过关系得到这份工作。高老师你说的国家重器是否要像司母戊大方鼎一样摆放在博物馆呢?
其次,高老师说“名校毕业不是用来找工作”的,请问国家有管过他们吗?从1996年开始取消大学生工作分配后,之后毕业的大学生哪个不是自己找工作,你据然说名校毕业不是用来找工作的?那么,你能为他们解决工作还是提倡啃老呢?况且,他们不通过自己解决工作问题,从大的方面说,怎么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何去为社会创造财富?如何为社会作贡献?从小的方面说,如何维持自己的生活?如何买车买房?如何结婚生子?
再次,高老师还说“名校培养大学生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得分阶段,在进入名牌大学之前,学生们都是这么认为的,因为他们有信仰、有目标、有追求,那就是立志进入名牌大学。但一旦学业结束后,他们更多的是考虑现实生活,他们会想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会想到家庭,会照顾父母,如果这一切都得不到保障,所有的理想都是空谈。如果一所名校出来的学生连自己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那么,这个国家的真理何在?
高老师之所以有如此底气在此斥喝这群学生,是因为你已经得到了你所想要的,已经名利双收,已经具有了斥喝这群菜鸟的资本,要是你如今还处在他们的地位,也许你也同他们一样为了一份工作而发愁,或许,再过二十年,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如你一样站在你现在这个位置,一样“胸怀天下”,高谈着真理和理想。
4
无意中看到,很想借此说一说,真是颇有感触,不吐不快。
我毕业于北大,算是中国唯二的名校,就勉强说几句。不过自己职业成就较低,有无说服力大家见仁见智。
一,梁植与高晓松,有许多地方不具备可比性。略举一二,高的年龄,经历,家庭社会背景,接触层面,远远超过梁,高的确有底气这么说,也有如许的精神层面,毕竟,名校生本就应该有大理想大担当,应成为国之栋梁国之重器。可梁是优秀清华男神不假,可说句狂妄的话,现阶段的他,精神层面的修为应远远不如今日之我,比我大学刚毕业,一直到三十出头的思想,高不了多少,难道单单怪梁同学?这更多是个现实问题社会问题。大家对人成功的评判标准,是多少钱,能有多少房产,什么有逼格的工作。社会的急功近利,一切数字化,利益最大化,互相攀比物质,新的一些赢利模式致富捷径挣钱手法等,铺天盖地,从各种各样的渠道传达给每一个人,尤其是未知止能定的年青人,这才叫成功,这才是人所羡慕的生活,舆论如此,国情如此,怎么能对梁同学过于苛求呢?
二,回想当年,自己在北大成绩中下,尽管也算努力,可确实优秀人才太多,这种智力被碾压的无力感,想必如今在名校亦存。那么梁同学是不是同样觉得,有无自己从事本职专业工作,对之无大影响呢?人可都要吃饭要住宿要体面生活,道德的高尚,牺牲未必得世人亲人认同,若有本专业高薪荣耀扬名工作,傻子才不做呢?记得我曾与许知远一起上过一两次英语课,没几个知道他当年在北大是计算机系吧,若非其特色脸又出大名,吾也不知他了。所谓国之重器,家国情怀,不拘于一时一业,放低自我小我,方成真我大我。梁同学只是未到该悟的时机吧。
三,不要过于看重什么名校身份,昔年无数开国帝王也是泥杆子苦出身,而今二马也非名校,修行学习提升是一辈子的事,悟到了,什么工作什么地位,都可活得有滋有味,有担当有洒脱,成功成就的定义如果更宽泛更高层面,想来就不必纠缠于点滴琐事,人,要做的伟业可多了,你们,又能有几个谁最接近他?
小编认为,如果高晓松有的放矢的,这次显然是没有号准网友的脉,或者说错误估计自己的言论只会在自己的受众里传播,没预料到自己的大义昭彰用过了头,变成了“假大空”,或者高晓松根本就是已经忝居社会启蒙家的高位,当仁不让自然而然的说这些金玉良言了,但是这件事却让我想起了曾文正公的一句话:“大抵天下之贤才,皆以一傲字致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