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好设计 | 被世界温柔以待

镇宁路、新闸路路口,来往的车辆总会在红灯处犹豫,那条小巷是否可以驶入。但行人就自由多了,悠悠穿过熙攘,走入市井。
这条小巷从花下深入,显得“幽然”,巷子中传出的旧货三轮车叮当声和一两声猫叫声,倍感静谧。小巷尽头倒不小,是一片略显空旷的创意园区。
先出来迎客的是设计师曾强的小猫“空空”。曾强在介绍这只猫时,只说它的名字来源于这片略显空旷的场地。但是,“空空”这名,倒是也让人想到了《红楼梦》,想到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看曾强的作品,也会让人感觉他似乎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独特理解之处。自他从事广告行业起,他便是如此。但是,铺天盖地的信息中,一条条的广告转瞬即逝,曾强总是希望他的“创作”在某一天能真正落地。真实可触,才是最好地实现初心。
他转身投入家具设计,尽心力去做能够经得起岁月考究,能够流传下去的产品。
曾强缓缓观察历史长河中的一代又一代人。他们身边物件的样子在变,不变的是深藏于每代人心中的文化基因。
他喜欢前人和物之间朴实自然的关系。比如:以前的人会拿着核桃细细把玩,一天、一月,甚至是一年,带着某种特别的依恋;两人如果同坐一条长凳上,起身时要告知对方;再有人落座时,也要欠起身子腾点位置。人和凳之间似乎有包含情感的互动。
再看如今,现代人似乎把自己接触的事物只当作工具,不关注触感,也不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他感到些许遗憾。曾强希望通过自己原创的美好物件,唤回过往人们常有的“恋物”之情,并将其保留下去,成为生活长长久久的陪伴。
“当人们抛开忙碌,放空自我,为身边之物所停留,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种关系,定会发现自己正在被世界温柔以待。”
为了让人们聚焦于产品本身,曾强和设计团队弱化了设计语言,仅仅用简单的款式、流畅的线条和朴素的颜色来传达设计的初衷。他们并不强求人们看到其中的设计。正相反,他们力求的正是人们忘掉设计。
在曾强看来,“被设计”的部分显得生硬和做作。他舍弃掉曾经那些自己“总想让人看到”的设计元素,换来了产品舒服、自然、协调的观感。
美人妆台就是这样一件产品。身为设计师,曾强不过度抒发女性轻柔、妩媚、坚毅等某一种特质,而是将它们都隐在设计中,总体呈现柔中带刚的气质。它以一袭“素衣”,不着痕迹地见证着美丽的诞生与蜕变,见证着岁月的雕琢。
一件件看似平淡无奇的家具,却使人更愿意静心留意那些细小的美好,并在每个人心中开出一朵花。
“我还有另一只猫,名叫小花。空空和小花,这对名字太合适了。”寒风中的话音未落,卷起零星芳华。
对话 曾强
十二时慢创始人兼设计师
q:为什么会从广告人转型做家居设计师?
a:我喜欢的东西我都想去尝试。我喜欢广告,喜欢广告中新颖的创意;我也喜欢家居设计。当我在广告行业感到“差不多就这样”的时候,我就去追求另一个喜欢的事情,就想做一个设计师。
除此之外,广告也让我感觉有些束缚,有些受制于客户的想法,最后的作品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完全表现出来,而当我成为设计师,我可以尽情做我喜欢的东西,让别人来喜欢我,而不是为别人改变。设计让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做成一些真实的、可以流传下去的东西。
q:你将“慢”作为品牌的核心理念,这里的“慢”怎么理解?
a:“慢”并不是指生活的节奏,因为其实很多创意人的生活不分快慢,好的创意常常在睡觉、走路、上厕所时不经意出现。“慢”是说心态上的平和,心态好了,时间就会慢下来。
把“慢”作为核心理念,是想让团队在舒服的节奏下高效率地完成工作,跟着自己的脚步走,而不是追赶别人的节奏。
q:在进口家具风靡的今天,你为什么会坚持做“符合东方审美”的设计?
a:其实我们团队没有定义具体风格,但我们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团队,我们做的东西想让中国人喜欢。文化是植根在深处的,即使现在某些国外的家居风格流行,但我们所做的符合中国传统的设计也必将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东方很多意境上的东西,是国外设计学不来的,传统的文化是无法替代的。
q:你怎样在设计中体现中国文化元素?
a:我们没有刻意去添加中国元素,只是去了解一些传统设计的知识,然后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到设计上。比如做木制家具,就要做基本的榫卯的研究,去借鉴传统工艺,使它简化、现代化、量产,但不丢失原本的精度。
q:对品牌的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a:我们整个团队对于中国文化都很感兴趣,所以想要将一些传统的东西用现代化生产方式做出来。以后可能我们不止做家具,还会做空间,比如:茶馆、戏院、中国式设计的酒店。
家具是和空间紧密相关的,喝茶、听戏这些事件都在家具上发生。但这些事情目前离年轻人的生活还很远,还没有被人做到很极致、很现代,所以我们想为之努力。
设计师:讲述设计师的灵感、理念和故事。
创意志,聆听一人一种的有趣。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17期,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