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刚出来最好不要去工厂工作?

前段时间有读者来信,提到关于在工厂工作的问题。对于一般性问题,我总是会比较中立的分析,因为很多事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在是否去工厂工作的上面,唯独这个问题,我是绝对反对的。
虽说职业不分贵贱,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前景,或创业或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但往往有一些年轻人,尤其是一些提前辍学的年轻人会说,自己年纪小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只能去工厂。
每年,制造业都会吸纳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在这些职场新人庆幸找到工作,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他们的前辈——已在制造业内打拼了几年的师兄师姐们——却怀着深深的忧虑,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们不知道何时会被抛弃?
与世隔绝的社会生活
人是社会化的生物,和前程黯淡相比,与世隔绝的工厂生活更能使人自卑与绝望。你努力挣扎向上,想脱出现有的阶层,最终发现是那么的无力,而年华却已老去。
当你进入工厂,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世界是那么狭小,你的活动范围基本是工厂、出租屋、超市。你和生产线上那些天天重复同一个工作的普工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上班和睡觉,你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超市购买所需的生活用品。其他的社会生活最多也就是与同事打牌、喝酒,你建立不起自己的社会资源。你孤身一人在外地打拼,身边没有父母亲人,只有一帮同病相怜的同事,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无能为力。你的生活圈是那么的狭窄,人际交往显得那么苍白。有一天,你离开了现在的工厂去到另外一个地方,现有的同事朋友都会失去联系,你需要在新的公司重新来过。那无奈的漂泊注定了总是在重复地画着大小不一但形状相似的圈。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读者的自述
读者一:2007年那会,附近的孩子都选择了辍学,而他们最终的目标都走向了广州深圳,也就是工厂去打工。只有少数几个人继续读高中,考大学。
2007年那会,我们都14 5岁上下的年纪,这个时候的我们有着很明显的差距。外出打工的发小,回来之后总是显得格外的帅气(现在看来真的就是傻)。因为只有14 5岁,我们这些在读书的人手里基本上是没有钱的,而他们却表现的格外的阔绰。
这个时候的我也曾想过辍学,因为我觉得我应该和村子里的同龄人一样,我也应该挣钱来帮家里减轻负担。
当然,那也仅仅是当年的想法。就这样,慢慢的,我们这些读书的人大学毕业了,有了更好的发展之后,也就不会那么想了。
这是我对工厂的一些看法:
年轻并不意味着只能去工厂,但去工厂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极度封闭的圈子
从大的概率来看,工厂里堆积的都是一些学历低,素质低的人。但我们很清
楚一点,学历低并不代表素质低。只不过环境很重要,如果你身边全都是素质低的人,哪怕你学历再高,你也最终会成为一个素质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