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关部门对城区内多数道路的交通标线进行了整改涂新,效果非常好,地面标线清晰醒目,市民增添了规范与秩序行驶的参照,极大地提高了交通安全性,也美化了城市道路提升了城市品位,有力地推动了“创文明行驶、治秩序乱象”大会战的进程。但是体验下来略显美中不足,基本属于依样画葫芦适时改进太少:
1. 缺少斑马线前的“摩擦式减速带”。虽然有“菱形减速块”和“大拇指斑马线指示牌”(针对机动车驾驶人的最近在补装),这些都是视觉标志,多一组体感式的“摩擦式减速带”并非绍兴话“包脚裤里订纽襻”,更是“礼让斑马线”的一种辅助设施。注:多在各类媒体宣传。
2.缺少地面“限速”标志。限速标志在城区都是悬挂式的,由于很多被树木遮挡及多数道路上只在头尾两处悬挂等原因造成效果不佳,应增加道路地面“限速”标志会更好,能时时提醒驾驶员守法行驶。
3. 枢纽型道路交口前缺少“待转向和待前行道路”路名的地面涂刷。如城区多座立交桥上和多个进出城主要道路交口。
4. 在大型规范并有单独信号指示的道路交口,应适时增加“左转待转区和直行待行区”,这个待转区应包含非机动车的。另在城区边缘未涉及本轮整改涂新的多个道路交口处,也需相应增加“待转区”,如会稽路城南大道交口等类似交口。需要有关部门多实地去踏勘。注:在具有待转区与待行区功能的道路交口,一定要指挥引导其照理行驶。如在人民路中兴路交口的“直行待行区”,好多驾驶员没有遵照信号和标线指示行驶,在第一停车线原地等候。
5. 道路变窄的地方,应适当增加“道路变窄”的悬挂标志和地面指示标志。如在环城北路西向东的桂屏弄处和东向西的黄酒集团门口处,及昌安立交桥东侧与环城东路接壤处等。
6. 右拐型道路上,遇有单独左转信号的路口,适当提前增加箭头标志可能更好。因视线遮挡会在路口猝不及防导致“别车换道”的不安全行驶,如环城北路西向东的黄酒集团门口处。
7. 交通设施的整改与维护,不应该等到“积重难返”了再补偿式的全城整改,要适时实时的如汽车保养式的整改与维护。
8.多引进高速公路上好的交通标线。
其实此类(不限)问题我在近两年多的帖文中也多次写过,有些已实现就是感觉改进的进程较慢。11月绍兴将举办首届国际马拉松比赛,从小的方面说,这也是对绍兴城区交通设施建设与维护的一次考验,那么绍兴在这方面准备好了吗?前几周周末先后观看了山东东营市的国马比赛和吉林长春市的国马比赛,央视全程进行了直播,直升机无人机的多机位立体化全景式直播技术,对城市建设之一的交通设施是一种国际化俯瞰式“展示”,就央视直播画面个人觉得在交通设施这块上,东营市相对是比长春市做的好一些。而展示恰恰是为了更好更多的“引进”!
绍兴市和东营市在城市建设的定位上有相似之处,如旅游城市文明城市等,不过在交通设施这一块上,绍兴还是有赶超的条件的,希望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涉及交通设施这一块的多个部门,早规划多协调勤配合辛施工严验收常维护,在本届国马比赛前有强力的改观,把绍兴科学环保建设与优质维护下的交通设施,很好地呈现给全国全世界观众。
非常同意!
小城北桥的左转车道指示牌至今尚未增设,需要推进啊。
路面标识如何安全科学美观设计,需要持续改进,前期,我觉得把路面铺平了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