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完太原、清徐,让我们看看山西其他各地小吃,你吃过吗


晋中
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是山西晋中地区平遥县的特色传统名菜。平遥牛肉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美食文化的精华之一,古汉时就有“卖刀买犊,卖刃买牛,游刃有余”的对牛肉加工的描述。据传,早在明代平遥牛肉已闻名遐迩,至于。到了清代后期和民国年间,平遥牛肉已成为达官显贵宴客的必备之品。史载清末,慈禧太后途经平遥,享用平遥牛肉后,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将其定为皇宫贡品。
太谷饼
太谷饼是山西省传统名吃,因产于太谷县得名。太谷饼的生产历史悠久,在清末时已行销京、津、西安、兰州、包头、张家口等地。太谷饼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等特点,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太谷饼为“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那首清脆悠扬的“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更是让太谷饼的美名传遍天下。
忻州
去忻州吃瓦酥,去原平吃锅魁,去神池吃月饼,去五台吃台蘑,去定襄吃蒸肉,去河曲喝酸粥,去五寨喝羊杂……
原平锅魁
因在历史上夺得当地炉食之魁而得名。锅魁本名“锅馈”,是一家面饼店的学徒偶然创制而成:明清时,一家糕饼店的学徒趁着店主与师傅外出,就将店里做月饼剩下的面粉加了点油酥,又包了些糖馅,压成鞋底样拿去烘烤。师傅回来后闻到异香,又见徒弟正在吃着个黄澄澄的饼子,就也拿来一尝,发现酥脆香甜,味道妙极。此后,糕饼店便按徒弟的做法制饼销售,一时间供不应求,生意十分兴隆。店里取馈赠之意为该饼取名“锅馈”。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逃难途经原平时县官邢夏林为慈禧一行准备的筵席上就有“锅馈”。慈禧食之津津有味,听说此食叫“锅馈”,就信口称赞“不错,不错,真乃炉食之魁”,而此后“锅馈”就改名作“锅魁”。
神池月饼
神池月饼以其“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的特色赢得人们喜爱。据传康熙帝第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行经神池义井屯,恰逢集日,康熙乘兴御游,发现赶集的商贾以香味诱人的月饼为干粮,问:二月缘何有月饼?奏曰:中秋时节,当地百姓用麦粉和神池胡油、水配以食糖、芝麻仁等制作月饼。贮存于瓷瓮以备时节之需,可存放数年不变味。
朔州
羊拐弯吃起来好豪放,右玉的熏鸡味道香,应州牛腰不是牛腰!怀仁的糖干炉还叫闪塌嘴……去朔州,边吃边听故事喽!
羊拐弯
羊拐弯是朔州的一道特色风味,其实就是羊腿关节的那一段。"羊拐弯"的做法很多,有的用高汤熬,也有烤,但通常是先炸后炖,吃起来有一种蒙古烤全羊的味道,由于是羊腿的关节处,骨头很长,虽然吃起来不太方便,但不妨碍吃货们。只要是美味,就不要在乎吃的形象了!
应州牛腰
应州牛腰其实是一种面食,起源于清代中期,其色如咖啡,松软甜润。相传在清代中期,应县城内有个叫于义的饭店掌柜把白面和糖稀和起来,捏成小饼,放入炸麻花的油锅里炸制,捞出一吃,味道甜润,越嚼越香,而且颜色很象煮熟的牛腰,应州牛腰因此得名。1900年农历8月,应州知府得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住在怀仁城里,特地把牛腰贡给他们品尝,受到好评。慈禧还真以为是牛腰呢!
阳泉
漂抿曲
漂抿曲,亦称小河捞,大约从明朝开始风行于阳泉。它是以绿豆掺少量精白面粉和面,经特制抿曲床压制而成。煮熟后捞入各种调料配制成的汤汁中即可飘起。它长如挂面,细如毛粉,清香利口,鲜味扑鼻,富有营养,风味别致,还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曾在《小河捞记》中赞美它的美味,至今抿曲仍香飘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