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北京2月5日讯 记者黄洁 见习记者张雪泓
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司法局获悉,北京将着力打造综合性、便利性、多层次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项目平台“四大平台”建设,以此集成司法行政法律服务项目,提供多种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全面实施“法治宣传育民工程、法律服务利民工程、人民调解为民工程、矫正帮教安民工程、法律援助惠民工程、视频会见便民工程”六大民生工程,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
今天,“四大平台”建设中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项目建设已率先启动,该平台将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整合法治宣传、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数据资源,为群众提供法律事务咨询、法律服务指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与司法行政案例查询等高效法律服务,预计到2019年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四大平台”中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将包括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和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室,可提供现场与预约服务、人工与智能服务、指引与受理服务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公益性法律服务,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理公共法律服务“所有事”。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则会将现有的“12348”法律咨询综合服务平台升级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组建由经验丰富的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包括信息查询、业务咨询、电话预约、投诉受理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社会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平台,服务领域涵盖了政府决策、信访接待、村居自治、群众普惠等,提供项目包括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矛盾调解、特殊人群帮教、商事仲裁等,将加大公共法律资源在需求较为集中领域的服务力度,提高法律服务的精准度,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到2019年,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就将完成市、区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建设,实现各区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室建设全覆盖,同时热线平台也将完成建设,项目平台将正式启用。
据了解,在“四大平台”的同时,北京市司法局还将实施包括法治宣传育民工程、法律服务利民工程、人民调解为民工程、矫正帮教安民工程、法律援助惠民工程、视频会见便民工程等在内的“六大民生工程”。通过不断健全服务网络,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编辑:李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