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战报
天猫销售额占全网比例66.23%,京东占比21.41%,苏宁易购占比4.34%,亚马逊占比1.95%,唯品会占比3.43%,其他电商平台占比2.64%。各平台海外购销售额占比上,天猫为5.4%,京东为4.9%,苏宁易购为0.6%,亚马逊为7.3%,唯品会为3.7%。
2017年双11是电商新零售概念提出后的第一个双11狂欢!一方面是成交不断刷新高:1682亿,另一方面却是双11快递包裹数增速在下降。电商的增长点是否已经见顶了?
然而,近日频繁被大佬们提出的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都从线上开始关注线下,三大零售新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快递增速大幅放缓
今年11月11日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8.5亿件,同比增长29.4%;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3.31亿件,同比增长31.5%。
据国家邮政局官方数据:2014年双11当日快递包裹是1.026亿件;2015年双11当日快递包裹是1.48亿件;2016年11当日快递包裹是2.51亿件;2017年双11当日快递包裹是3.3亿件。往年几乎都是在50%左右增长,不断加速。但是今年增速掉到31.5%。
双11违背市场规律过度消费,技术可支持物流难跟上!
电商的增长本质是转移。从商场到互联网电脑网购。再到手机移动电商。每一次转移,都会带来巨大的流量红利。可是当迁徙完成,高增长就会结束。现在这个转移是不是已完成了呢?有可能。
有人说双11违背了市场规律。一个成熟市场的标志,不会有集中的过量的消费,而双11是借助一个概念营造了高峰期的市场,人为制造出过量堆积的集中消费,造成消费的极端峰值,互联网技术可以支持,但线下物流难以满足。
可以看出快递包裹还在增长,但增速放缓。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一是包裹量基数越来越大,网购群体数量不会大幅增长,二是消费者对双11习以为常,消费更理性一些。
三大零售碰撞,各有各的优势!
马云频频谈到新零售,让新零售成关注焦点;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讲智慧零售;刘强东则最新提出了无界零售的概念。
新零售提出之后,各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通过归纳总结可以说:新零售,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基于线上+线下+物流数据打通,其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会员、支付、库存、服务等数据的全面共享,从而实现线上线下深层次融合,对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售后等全过程进行升级,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
何为智慧零售?时代和科技进步速度之快,即使再智慧的组织和机构也会逐渐显得落伍于时代。因而“智慧”更像是一种激励,比如张近东说,要拥抱时代技术,意味传统的过去的那些光鲜亮丽,全部归零,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
刘强东近日在谈及未来电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无界零售的概念。他认为,未来电商已经超越了所谓的线上和线下的概念,一切回归到原点,回归到消费者为中心。他还表示,三年前就洞察到了电商领域巨变。
其实,这些概念也都是伪命题,“看看他们几个讲的零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背后的目的都是为自身企业进行服务,同时提升自己企业的影响力,“不管什么零售,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零售才是最适合的零售”。
对于阿里来说,今年的双11算是对“新零售”概念的第一次全盘检阅。除了参与购物节的数量庞大的品牌商、店铺和淘点外,天猫海外还携多个国产品牌加入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万店同庆,并将投入15亿元补贴智能仓配商家和物流企业。 为了与阿里的新零售对峙,京东联合腾讯推出“京腾无界零售”解决方案,依托腾讯社交、内容体系和京东交易体系,为品牌商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多渠道打通、服务深度定制化、场景交易高融合的零售解决方案。
电商轰轰烈烈的狂欢之下,传统线下零售商被裹挟其中,也要勉力搭上这趟智能化的高速列车。然而,当热潮褪去,我们看到,只有几家实力雄厚的传统零售商开始了向数据采集、智能物流等方向转型升级,大多数传统零售商家和平台,依然惶惶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