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天堂”霍尔果斯资本大逃离:上百家影视公司注销

政策红利的消失、阴阳合同的发酵、行业制度的规范管理,让众多影视公司纷纷选择逃离曾是“避税天堂”的霍尔果斯。自今年6月以来,已有超百家在霍尔果斯注册的影视公司发布注销公告。图为新疆霍尔果斯口岸(2012年9月17日摄)。
霍尔果斯位于新疆西北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下辖县级市,与哈萨克斯坦仅隔一条河。其“影视重镇”的发展与其“避税天堂”美名的诞生息息相关。2010年,霍尔果斯被确立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凭借税收优惠自2015年起吸引了诸多资本扎堆涌入。据证券日报,截至2017年,霍尔果斯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为22615户,注册资本3021亿元。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伊犁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末,霍尔果斯市注册企业859户,2016年注册企业2490户,2017年1-9月注册企业超过8500户,新增企业大规模爆发式增长。但实体企业仅占2%,98%以上都是没有实地经营的注册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告影视传媒、股权投资、电子科技等经营地点不受地域限制的轻资产类企业。图为霍尔果斯行政服务中心税务窗口(2015年5月27日摄)。
随着税收政策不断调整,影视行业正逐步进入税收严查阶段,霍尔果斯显然也不是“法外之地”。据证券日报10月10日报道,自6月份以来,已有超过100家在霍尔果斯注册的影视公司发布注销公告,包括冯小刚、徐静蕾等多位知名艺人担任法人或持股的企业。霍尔果斯免税大楼一角(2017年7月21日摄)。
10月9日,新增7家在霍尔果斯注册的公司发布注销公告。图为10月9日《伊犁日报》第6版部分版面
《伊犁日报》刊登的霍尔果斯子怡影视传媒有限公司9月12日的注销公告(截屏图)。
《伊犁日报》刊登的霍尔果斯帝普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9月5日的注销公告(截屏图)。
《伊犁日报》刊登的霍尔果斯大易有行影业有限公司9月5日的注销公告(截屏图)。
《伊犁日报》刊登的霍尔果斯奥利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霍尔果斯高格影业有限公司等8月27日的注销公告(截屏图)。
一千多年前,霍尔果斯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驿站。如今,霍尔果斯作为新疆口岸之首,是中国距离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最近、最便捷的窗口。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联检厅(2015年4月2日摄)。
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往来客商和游客的必到之处,在这个自由贸易区内,中方、哈方、第三国人员(目前中哈两国对上百个国家免签证),无需签证即可凭护照或出入境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出入。可用微信、支付宝、刷卡购物,也可现金交易,人民币、坚戈(哈方货币)、美元均可通用,兑换便捷。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连接两国的通道,两侧的鼎,身高18.81米,这寓意着两国正式通关时间为1881年。(2015年4月1日摄)。
自2012年正式闭关运营至今,已有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30个重点项目进入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区,近5000家商户入驻。这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商品,法国香水、瑞士手表、古巴雪茄、韩国面膜、波斯地毯、俄罗斯套娃、格鲁吉亚红酒,斯里兰卡红茶、土耳其丝巾、巴基斯坦铜器……还有中亚五国的巧克力、饼干等食品。
1983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对外开放的陆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恢复通关。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筹建边民互市。2005年中哈两国签署协定,共同建设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这是世界上首个跨境自由贸易和投资合作区。霍尔果斯中哈合作中心办证大厅门口排满了等待办证的游客和商人(2015年4月19日摄)。
霍尔果斯中哈合作中心办证大厅门口排满了等待办证的游客(2015年4月19日摄)。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苏新大厦(2015年6月3日摄)。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做生意的哈方商人(2015年4月1日摄)。
霍尔果斯,购物的游客满载而归(2017年7月21日摄)。
霍尔果斯,免税商店一角(2017年7月21日摄)。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搬运货物的哈方商人(2015年4月1日摄)。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光辉(香港)国际免税店(2015年4月1日摄)。
霍尔果斯,恒信国际果蔬保鲜基地(2015年4月1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