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2015年以来,光纤光缆行业持续高景气,2018年需求继续高增长。行业走势的核心问题聚焦到2019年及其以后的光纤光缆需求情况。经过我们自上而下的分析,发现光纤光缆需求存在4点规律。
1、需求逐年增长,从未出现下滑,反映了我国光通信行业整体发展;
2、需求同比增速呈现3年小周期波动性,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均出现了同比增速高峰;
3、小周期中的增速低点,一般维持在不低于10%的水平,表明除了集中式投资之外,光纤光缆还存在稳定增长的基石需求;
4、需求的平均复合增速非常稳定,2002年以来基本呈现25%左右的复合增速。背后是全网流量的较快稳定增长驱动的。
基于上述4点规律,预计2019年光纤需求3.85亿芯公里,同比增速10%,2020年光纤需求4.3亿芯公里,同比增速12%,同比增速处于小周期低点。
从总量角度测算,不考虑5g建设,中国移动如果将其骨干网+城域网+ftth网建设到2015年电信+联通全国覆盖的水平,还存在3.4亿芯公里的光纤光缆需求空间,建设到2018年电信+联通的覆盖水平,共存在3.4+0.84+0.49=4.73亿芯公里的需求空间。
自下而上分析,2016-2018年,中国移动集采的普通光纤光缆的平均芯数,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最新一轮集采中,已经提升至30芯以上。这表明光纤光缆新增需求中,来自接入网末端覆盖的需求(受用户覆盖数驱动,消耗2-12芯光缆)占比较低,且正在继续下降,因此移动ftth用户增长见顶对光纤光缆总需求的影响有限。
投资策略:行业中长期需求有望持续高景气。重点看好攻守兼备,光纤光缆弹性高且子公司百卓网络成长潜力巨大的通鼎互联(002491);看好估值更低,2018年光棒扩产弹性高,技术领先的中天科技(600522);看好摆脱套管法瓶颈后,总产能规模排名前列的亨通光电(600487)。
风险提示:光纤光缆需求持续数年的高速增长,造成主要供应商纷纷计划继续扩张产能,如果出现超预期扩产,可能导致供给过剩;面临5g建设,运营商资本开支压力较大,可能导致需求下滑;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光通信设备的降价,可以进一步提升单位光纤传输容量,从而可使用较少光纤光缆满足流量传输需求。
1、光纤光缆是支撑信息社会的基石
1.1、光纤光缆需求长期稳定增长
光纤光缆行业需求高景气已经持续了3年时间,从2016年开始,行业需求量及其增速均呈现增长的趋势,从而带动行业龙头股价不断上涨。但是目前摆在行业面前最大问题在于,2019年乃至以后的光纤光缆需求存在不确定性,这是决定板块股价走势的核心问题。
来自运营商的需求占比长期维持在85%左右的水平,随着近几年行业发展,占比呈现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
1.2、流量增长是光纤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类似于车流量增长驱动公路建设,光纤光缆需求以运营商的光缆通信网络建设为主,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无疑来自全网流量快速增长。对于我国互联网流量增速,目前缺少直接统计数据,因此只能通过间接数据估计:
根据思科报告的数据,全球互联网流量过去10年(2007-2017年)符合增速为33%,未来5年预计复合增速24%,其中亚太地区复合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达到26%。
国内情况,根据来自中国电信的统计,过去10年骨干网流量复合增速47%,预计未来5年增速超过42%。其中,来自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增长更加迅猛,2009年以来的复合增速高达95%。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加速扩展,移动流量消费呈现免费化趋势,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速有望超过100%。
考虑到移动网络流量占全网总流量比重较低,因此全网流量增速应该更接近骨干网流量增速,且高于骨干网流量增速。
未来5年,全球流量复合增速24%,亚太地区流量复合增速26%,国内骨干网流量复合增速42%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景假设,预计未来5年的国内全网流量增速预期:
1、保守假设下,未来5年国内全网流量增速26%,相当于亚太地区平均流量增速;
2、中性假设下,未来5年国内全网流量增速33%,低于骨干网流量增速,高于亚太地区平均流量增速;
3、乐观假设下,考虑到流量构成中视频占比提高的趋势,且视频流量多经cdn在城域网内部传输,全网流量增速可能高于骨干网流量增速,未来5年全网流量增速预计约为45%。
2、光纤光缆需求预测
通过产业链调研我们了解到,在实际工程规划中,运营商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分级测算各级网络的光纤光缆需求。在规划设计中,需要根据规划期(多为5年)预计的用户数、平均每户业务量、平均每户线路距离等关键参数,测算本级网络光纤光缆需求,然后层层上报汇总。
然而在预测全国光纤光缆整体需求量时,并不适合采用此类自下而上的方法,主要由于:①运营商各层级间,特别是省公司和集团公司间存在博弈关系,省公司上报需求规模与最终集采规模往往并不一致,集团公司往往从全局出发做出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调整;②各个地区、各级网络层级之间需求差异巨大,难以逐级测算,汇总为全国整体需求。
因此,我们认为预测光纤光缆需求更适合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把握主要驱动动力和趋势,进行测算。
2.1、方法一:复合增速模型
根据中国光纤通信年鉴2017年版的数据及产业链调研,整理得到了2002年至2018年光纤年度需求变化数据。
从中可以直观的得到四个规律:
1、需求逐年增长,从未出现下滑,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带动的光通信行业整体发展;
2、2008年以后,需求同比增速呈现周期波动性,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均出现了同比增速高峰,3年一个小周期规律明显。增速高峰对应着3g、4g大规模建设,宽带中国、ftth建设等重大投资;
3、小周期中的增速低点,其需求同比增速处于8-12%之间,一般维持在不低于10%的水平,表明除了集中式投资之外,光纤光缆还存在稳定增长的基石需求;
4、2002年以来的平均复合增速趋势稳定。我们认为这种稳定较快增长趋势的背后,是全网流量的较快稳定增长驱动的。复合增速维持了长达10年的显著增长趋势,并非是3g、4g无线网络升级,或者宽带中国、ftth建设等能够单独解释的。而与骨干网流量过去10年复合增速47%,亚太地区全网流量复合增速33%的趋势相关性更加显著。
由此,可以预计未来大概率将会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速趋势。近年来光纤需求复合增速保持在25%左右水平,假设上述4条规律将会继续生效,则预计2002-2019年复合增速放缓至24.1%,2002-2020年放缓至23.4%。对应2019年光纤需求3.85亿芯公里,同比增速10%,2020年光纤需求4.3亿芯公里,同比增速12%,同比增速处于小周期低点。
2.2、方法二:需求总量模型
同样根据中国光纤通信年鉴2017年版的统计数据,可以测算2002年以来,中国光纤市场的累计规模(2002年之前的累计需求可以忽略)。
由于历史原因,2015年以前,中国移动基本没有开展ftth建设。因此2002年至2015年的光纤累计需求10.53亿芯公里,主要用于建设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包含ftth和无线接入网),以及中国移动的骨干网、城域网、无线接入网。
历史原因导致中国移动的骨干网、城域网规模较小,估计2002-2015年中国移动对于光纤累计需求的贡献占比为20%,则联通和电信消耗的光纤总计约8亿芯公里。
同时,历史上长期存在北联通(原为网通)、南电信的格局,两家合计的体量代表全国,因此2002-2015年联通和电信合计消耗的8亿芯公里的光纤,可以认为用于构建了一张全国骨干网络、一整套覆盖全国的城域网体系、一套ftth网络体系、一套无线接入网络体系(截至2015年,联通40万4g基站和电信51万4g基站数量之和与中国移动110万4g基站基本相同)。估计8亿芯公里中,20%用于无线接入网,则用于一套全国范围的骨干网+城域网+ftth网建设的光纤为6.4亿芯公里。
从2016年至2018年,光纤光缆需求可以划分为三大运营商的各自需求:
1、中国移动消耗了4.36亿芯公里,一方面需要补短板,建设补完骨干网、城域网和固定接入网;并且原有网络资源需要扩容升级更新(含4g建设)。2017年底,中国移动固定宽带用户数已达1.13亿户,相较中国电信的1.34亿户差距已经缩小至2000万户左右,预计2018年将会追平电信,用户数年度增速维持在10%左右。估计原有网络扩容升级更新需求占比30%,则中国移动用于则用于骨干网+城域网+ftth网的光纤为3亿芯公里。距离电信+联通建成的全国覆盖网络(2015年水平)耗用的6.4亿芯公里,还有3.4亿芯公里的空间。
2、中国电信消耗1.68亿芯公里,主要需求一是继续完善ftth覆盖(用户数年度增速维持在2-3%),二是来自原有网络资源扩容升级更新(含4g建设);估计原有网络扩容升级更新需求占比50%,则电信用于2016-2018年ftth建设的光纤为0.84亿芯公里。
3、中国联通消耗1.23亿芯公里,主要需求是原有网络资源扩容升级(包含4g补短板),估计需求占比60%。而中国联通家庭宽带业务近年来用户数虽然年度增速较低(0-1%),但是光改消耗了可观的光纤光缆,估计占比40%,即0.49亿芯公里。
因此可以测算,不考虑5g建设,中国移动如果将其骨干网+城域网+ftth网建设到2015年电信+联通全国覆盖的水平,还存在3.4亿芯公里的光纤光缆需求空间,建设到2018年电信+联通的覆盖水平,共存在3.4+0.84+0.49=4.73亿芯公里的需求空间。
2.3、国家政策支持光纤需求持续增长
历史上,“宽带中国”战略等各类利好政策是中国光通信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宽带中国”和“互联网+”战略,以及“提速降费”等政策接力推动下,中国光纤网络建设得到长足的进步,ftth渗透率提升至八成以上。展望未来,这种政策层面的推动有望长期持续。
需求侧方面,下游产业有望高速发展。2017年国家连续印发了四项新的政策,以推动信息产业、大数据产业、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最终都将传导至作为基础的光通信行业:
1、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的《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指出,到2020年,具有国际竞争力、安全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2、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到2020年,技术先进、应用繁荣、保障有力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左右,加快建设数据强国,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3、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指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
4、《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要求,到2017年末,实现nb-iot网络覆盖直辖市、省会城市等主要城市,基站规模达到40万个。到2020年,nb-iot网络实现全国普遍覆盖,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等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基站规模达到150万个。加强物联网平台能力建设,支持海量终端接入,提升大数据运营能力。
上述四项政策所关注的行业都是以光通信网络作为发展基础,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为中国光通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
供给侧方面,保护光通信产业政策有望持续。2015年以来,光通信反倾销政策有利的保护了国内光纤光缆行业发展。考虑到光通信产业的重要地位,在全球贸易冲突加剧的大背景下,相关保护性政策有望持续。商务部在2017年针对进口光纤光缆开展了三次反倾销措施,将继续维护光纤光缆市场的良好供给格局:
1、针对光纤产品,商务部于1月3日发布公告,继续对日韩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征收反倾销税;
2、8月23日,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倾销及倾销幅度的期中调查。
3、针对光纤预制棒产品,商务部于8月21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
下游产业政策支持和供给侧反倾销措施的双管齐下,我国光纤光缆行业政策红利将继续延续,甚至有所强化。
3、光纤光缆需求拆分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通信日益成为主流,通信网络全光网络化趋势明确,从整个通信网络的角度,拆分光纤光缆需求,大致可分为4个部分:
1、骨干网,用于长途传输;2、城域网,用于城市范围内传输;3、固定接入网,应用fttx技术方案,以ftth为主要需求;4、无线接入网,伴随着2g、3g、4g等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光通信技术渗透率不断提升,到了5g时代更是基本明确了全光网络化的无线接入网方案。
目前运营商的光纤光缆需求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一般提前半年到一年确定需求规模并进行公开集采。因此,预测未来光纤光缆需求,要了解运营商内部的光纤光缆需求规划方法。总体上,是由各个省公司分别对本省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