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成书于1994年,作者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这本书所记述的,是他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以及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
20多年前,书中就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说它是一本“预言式”的书并不为过。其中必定还隐藏着我们尚未印证或窥破的对未来的“预言”。
今天我花了三天时间读的《必然》这本书同样是作者凯文·凯利。
首先,不得不佩服,整本书的内容丰富,用词完美,涉及科技互联网信息广泛,文字语言朴实而又深入浅出。书中举例、不着边际的联想结合实际,同时跨越性大而又不失主旋律。佩服作者关注各行各业之间的必然联系细致入微。
这本书中,主要是对12种科技力量加与阐述。作者认为这12种力量会塑造未来30年,并且它们会展示出未来30年持久趋势,而且是正在发生的趋势。它们分别是:形成、知化、流动、使用、屏读、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
刚一开始,看到这12个词语的时候,我一头雾水,也是第一次看到一本书的每个目录就用两个词语概括。光从目录来理解整本书,还真是做不到。只有读完整本书,才完全了解他所指含义。它们也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关系。
相对于《失控》一书,本书只是对现有的科技力量进行描绘其轨迹,而不是对未来我们未来将去往何方进行预测,只是告诉我们根据这些轨迹我们将向哪些方向前行,是必然而然的事。
形成:世间万物需要能量可持续来维持。甚至包括比特的五行世界。未来科技将会有无限的升级,不断变化。然而这些都已形成。而在新技术升级过程中我们永远只是菜鸟。
知化:人工智能颠覆我们日常事物。人工智能不可能诞生在一台电脑上,他需要互联网+全人类大脑+所有设备芯片+大数据+物联网生活数据线+人类历史文明经验。人工智能结合各行业,将彻底改变或提高行业。人工智能可帮助人类成为更好的医生,教师,司机等等并进行取代它们的岗位,导致失业。根据人类与机器人关系,工作分为四类。不要和机器人攀比,而是要协作。
流动:所有数字品复制流动。进入计算时代三个阶段流:一时计算机和将要颠覆的工业时代颇为相像的文件,桌面;二是从文件桌面到网络浏览器页面;三是社交网络,微博等信息流。同时导致流动的时间也不一样,和以前发生改变得更快,更效率。8中无法在互联网复制的价值: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权,实体化,可赞助,可寻性。书籍到电子书转变。流动4阶段:固定,罕见;免费,无处不在;流动,分享;开发,变化。
屏读:言语到文字在书中,文字在转到屏幕像素中,屏幕无处不在。书籍之民和屏幕之民区别与冲突。屏读包括阅读文字,图像,视频。书籍的未来会怎样?首先改变书籍,图书馆,之后给电影,视频动手术。最后瓦解游戏和教育,屏读会改变每件事。阅读可以通过屏读进行社交分享。书籍网络化。
使用:网络化的世界,我们没有必要去拥有,通过租用,租借,许可,共享就可以使用。在我们向使用权靠拢,远离所有权的进程中,5个深层科技趋势起到推动作用:减物质化,按需使用即时性,去中心(网络;货币脱离中央,如比特币),平台协同(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开源社区),云端(电影、音乐、图书、游戏、在线程序都在云端不在本地)互联云。
共享:分享,合作,协作,集体主义。蜂巢思维。众筹,借贷,众包,定制。
过滤:信息选项的数量已经膨胀到天文数字级别。需要通过过滤方法进行筛选精华中的精华。理想选择途径:一是查收认为自己会喜欢的东西,利用推荐引擎,个人绘制选择中的位置图谱;二是利用朋友圈社交网络分享。三是建立我不喜欢但想尝试的信息流。政府审查。过滤关注的内容,过滤器关注的是人类注意力。注意力是有价值的资源。他人注意力支付报酬。
重混:所有技术都源自已有技术组合。比特流推动更多重混,颠覆各种媒介固有的不对称性。重混带来的版权法律问题。
互动:虚拟现实。第一代是手机配合头戴式显示器;第二代是依靠光场投射技术取代屏幕。现场感和互动效果是推动虚拟现实两大亮点。
追踪:物联网的设计是用来追踪数据。微型传感器记录与人有关上千种传感器通过这些量化自我观察自我,进行自我追踪。这种信息称为生活流。主动且有意识的追踪为生活流,被动追踪为生活记录。追踪手段。整合所有追踪数据流需要巨大权利。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最快的追踪机器。无处不在的追踪监督是必然。
提问:以往认为的不可能都变成了真实,成为必然。大量的数字信息让我们在互联网肆意冲浪,毫无目的,让我们永远都有问题。人们对问题和答案是潜藏的。能够帮我们生成问题的技术将获得更多青睐,引擎生成了不安于现状的人类能够探索的新领域,新产业,新知识,新品牌,新大陆,新可能。提问机器将出现,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
开始:用玻璃,铜,和电磁波组成神经。人类开始将所有地区、过程、人口、人工制品、传感器、事实和概念编织成一张复杂到难于想象的巨网,网络还在胚芽阶段,而这个过程将持续一个世纪之久,一切才刚刚开始。人类将紧密相连并汇入一个母体,并义无反顾的向着这个方向。这个母体不是一个造物,而是一种过程。
大数据时代,共享、过滤、提问~就来数据库(mall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