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组十强巡礼

2018年10月12日,第三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将在全国双创周北京会场举办。
全国双创周北京会场——中关村国家自主大赛自四月正式启动报名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国有航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民营企业、初创团队、大学生创业者等各类型的239个航空创新创业团队报名参与,参赛项目覆盖了航空产业链条中多个领域。
经过激烈角逐,“创新组十强”“创业组十强”脱颖而出,会师北京。
10月12日总决赛,请与我们一同见证冠军的诞生。
创业组十强项目介绍
公司名称: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工业级无人机
介 绍: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无人机飞行控制器、无人机整机及无人机大数据监管云系统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5年,2017 年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双软评估(软件产品、软件企业),获批成立辽宁省唯一一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无人机企业。
目前,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单旋翼、多旋翼、矢量多轴、翼伞全品类无人机飞控系统的企业,其中飞控产品中的单旋翼飞控系统市场占有率为90%,处于垄断地位并逐渐向整机市场延伸。
整机产品中矢量多旋翼无人机具有可以全天候飞行、起降不受山区场地限制、能进行俯仰悬停拍摄、抗风性能极强、满速急停缓冲距离小的特点;串列翼倾转旋翼无人机具有远距离多点悬停、独有倾转机制、专业地面指挥系统、多载荷巡检作业方案等优势。
2018年1月,公司获得了由民航总局颁布的全国无人机监管云系统牌照,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无人机管、控一体监管资质的企业。
公司名称:西北大学
项目名称:航空燃料及成品油抗静电剂国产化关键技术
介 绍:团队以西北大学为研发基地,已有超过五年的开发基础,率先提出了利用疏水性聚季铵盐合成油品抗静电剂的开发思路,并利用高分子链段改性技术成功制备了疏水性聚季铵盐(碱)类油品抗静电剂,经实验室和大型炼化企业评价,性能满足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该产品的开发打破了抗静电剂依靠进口的现状,技术处于国内第一。同时原料均采用国产工业品,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该项目拥有油品抗静电剂制造和主要原材料检测及合成的核心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成果,已于并与陕西日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进行油品抗静电剂的推广工作,并利用其设备进行放大和试产。
抗静电剂是航空燃料及其他成品油中的一种添加剂。通过提高油品的电导率,从而预防、控制、减少静电灾害的发生。目前,我国油品抗静电剂是进口美国杜邦公司和德国basf公司的产品。成品油是现代社会的核心战略资源,特别是航空燃料关系到国家民用飞行和军事飞行安全,实现成品油抗静电剂国产化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近期发生的“中兴芯片”事件,应该引起我们对此类核心技术的重视。
公司名称:上海航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
介 绍:上海航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总部位于零号湾科技园。现已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额达到数千万人民币。创始团队均来自航空发动机领域,现有员工50人,大部分为研发人员,核心产品为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engine healthmanagement,简称ehm或phm),该系统通过大数据手段分析发动机的健康状态,高效发现或预防问题并提供精准维修建议方案,最大化提高发动机可靠性和降低运营成本的一种系统。其优点是:
及时全面掌控发动机健康状况;
及时检测到潜在的健康问题,在健康状况恶化之前给出维护建议避免重大事故,大幅度减少各类发动机事故率;
精准预测维修时间,减少维修次数,延长发动机使用时间;
预测零部件性能或效率衰减,大幅避免非计划性维修及降低成本;
公司宗旨是航空报国,为国产航空发动机提供健康管理系统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公司名称:沈阳上博智像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多波段成像系统解决方案及产业化
介 绍:沈阳上博智像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是以红外热像仪、计算机视觉模块、智能光电载荷、伺服稳像,产品研发、生产为主的创新型企业。
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上博智像在成立30个月的时间里已成功向市场推出zxir智能红外热像仪、视频跟踪模块、双目视觉模块以及伺服稳像系统等四大板块17款智能化产品,以定制化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截止目前,公司销售合同额已成功突破5000万元。
根据2018年1月26日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轻型无人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要在7kg以下,而按照通常无人机有效载荷占起飞重量的4%-17%计算,吊舱的重量需要做到280g—1.19kg。目前,市场上的双光吊舱约在1.8—2.2kg范围内,最小的也达1.2kg,而zxfp五光吊舱的重量仅为800g,可应用于包括轻型无人机在内的各类机型,为行业带来了颠覆性创新。
技术创新点:
创新点一:可见光光学“三摄”代替光学变焦镜头,实现了光学镜头小型化。
创新点二:多波段成像跟踪控制一体化处理架构,实现了信息处理器件的一体化,降低了系统冗余。
创新点三:星光级4k成像记录技术,看清细节,为警用、安防、环保取证提供了清晰的图像证据。
创新点四:激光指示为各类执法现场提供警示手段,为目标位置确认提供指示。
公司名称:上海东古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空地一体智能安防巡检系统
介 绍:东古是一家航空和机器人特色的科技创业公司,已获得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获评扬州领军人才,公司专注把民航高安全性技术,军工高可靠性品质和民航常态化运营体系应用于智能无人巡检系统的开发,以解决能源、交通和安防领域中不适合人工(如恶劣、危险和枯燥环境下)工作的无人化替代解决方案,为行业客户优化管理,提高效能,减少成本,降低风险。
公司产品何解决方案在三桶油(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已有成熟应用,并参与了国家科技部,上海,浙江,山东,河北,安徽等地在能源交通、警用消防、环保水务和军民融合等领域多个行业无人机应用的试点,获得客户高度评价和认可。公司也是全国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和机器人cr认证无人机协会的创始单位,共同参与多项无人机标准的编制。
空地一体无人智能巡检安防系统是一种为能源交通、警用消防、水务环保等领域开发的用于“3d”(danger、dull、duty)特种场景下的无人化替代解决方案。本系统充分发挥智能无人机和机器人的高效巡检和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分析两项当前最领先的前沿技术优势,通过超越人感知能力的先进传感器,搜集丰富的影像、光热和气体等多维度数据,通过基于云端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对问题的自主识别和应急告警,并辅助完成远程指挥、执法取证和应急救援等具体任务, 大幅降低巡查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以达到当地对城市安全、节能环保、突发事件更早的发现、更科学的分析和更快的应对。
公司名称:上海蜂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超声喷丸系统
介 绍:上海蜂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蜂云航空”,2018入选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部员工均为相关专业硕士、博士。蜂云航空聚焦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为代表的高附加值零部件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具有核心设备自主研制,自主完成数值分析、工艺仿真、工艺验证等全流程工艺包研发,自主建立表面完整性知识体系,是一家从事高端制造、先进工艺技术孵化、表面强化工艺研发及工艺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公司。
超声喷丸强化是德国mtu、斯奈克玛(snecma)、罗罗(rolls-royce)公司等西方航空发动机标杆企业的核心工艺技术。相对传统喷丸强化,超声喷丸强化能使金属表面得到更完整的晶粒细化层,提高零件高周疲劳寿命5—10倍;实现更精确的残余压应力控制;得到较好的粗糙度表面;适合叶片等薄壁结构。蜂云航空从金属疲劳机理到工艺表面完整性研究,实现超声喷丸强化系统自主正向研发,自主掌握核心技术。
公司名称:江苏辰科慧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基于全场景应用下的高精度抗干扰导航芯片模块
介 绍:江苏辰科慧芯是一家汇集了海内外顶级专家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解决人、车、物的室内外全场景精准定位。公司核心科学家团队综合航空航天组合导航技术及集成电路芯片模块设计技术,成功实现无卫星信号情况下的连续导航定位,完美解决困扰国家智能网联车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问题。
公司产品在组合导航及软硬件平台领域积累了大量核心技术,产品服务于汽车电子、无人机、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物联网、大数据等多个产业方向,为客户长期提供优质、稳定的产品和技术支持。目前产品主要服务于汽车以及物联网市场,提供移动物体导航定位的整体解决方案,包含拥有核心技术的卫星&惯性组合导航芯片模块、接口软件、各种通讯模式的终端及平台。
本项目主要研究的是将惯性导航与卫星导航技术深度结合,使两种技术互为补充、相互修正,使导航应用达到最佳。产品集成航空航天领域惯性和卫星组合导航技术,结合集成电路模块设计,在微芯片模块内嵌入多模卫星导航芯片、三轴陀螺仪及三轴加速度计, 并装载组合导航解算(dr)软件。在无卫星信号及信号不良的条件下:如高层建筑区、高架桥、隧道或地下停车场中,依旧能够完成高精度定位导航,可达亚米级精度。
另外,产品能同时获取和跟踪包括gps、北斗、伽利略和qzss在内的多种卫星系统。产品具有灵敏度高、功耗低、外形尺寸小(模块仅16mm*12mm*2.5mm)及可靠性等特点。同时,通过与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家级科技重点实验室、北京艾肯拓科技有限公司等产学研部门的合作,逐步应用于智能机器人、中小型无人机等,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目前已得到北汽、日产、现代等各大车企有效验证和用户认可,相关车型已投放市场。
公司名称:南京英骊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无人机移动平台毫米级精准起降系统
介 绍:南京英骊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高科技初创企业,公司以先进的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为核心技术,以基于激光的低成本超高精度三维空间定位系统为切入点开展项目。创始团队均来自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始人李宏达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博士后,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凭借突出的算法研发能力和合作精神,团队研发了全球首套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毫米级(最高亚毫米级)超高精度无线三维空间定位技术。
该定位具有精度高、可靠性高、成本低、安装方便、可安装在移动平台上、可室内室外使用等一系列优势,可应用于室内运动型机器人的定位、导航与控制,也可以用于无人机在室外移动平台上的精准起降。目前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uc berkeley、美的集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院校及单位均表示了采购及合作意向。
在物流行业中,最后一公里投递的成本通常会占据整个物流成本的一半以上,因此亚马逊、dhl、京东等国内外物流巨头均在布局无人机、无人车的送货项目,以减少最后一公里投递的成本。而无人机移动平台毫米级精准起降系统是南京英骊捷智能科技公司为智慧物流最后一公里研发的一套无人机系统。该系统由一套毫米级三维无线空间定位系统、一架包含先进的无人机飞控系统的无人机、一套电池及货物更换机器人(可选)组成。
其中定位系统的激光发射基站系统安装在(无人)送货卡车上以及收货人大型阳台、天台、别墅等空间,定位模块安装在无人机上,并在送货卡车上装上自动更换电池及货物的机器人,即可实现卡车出仓、无人机精准投递、无人机自动返回更换电池及货物等一系列操作。大幅提升远郊智慧物流最后一公里方案的无人化水平。此外,本系统还可以用于海上移动作战平台无人机精准回收。
公司名称: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航空应急气囊
介 绍:航空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简称航空工业航宇)隶属于航空工业旗下的机电系统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公司主要从事航空弹射救生、飞机乘员个体防护、空降空投等防务专业领域装备的研制,先后为各型歼击机、轰炸机、教练机及机组空勤人员提供了先进的航空防护救生装备,核心技术能力位居世界先进水平,产品已出口至十几个国家。
航空应急气囊装备技术是飞行器及乘员地面/水上应急迫降、撤离及漂浮生存等航空应急情况下所需的气囊类装备所涉及到的设计、制造、验证等方面的技术。涵盖系列救生船、救生衣、直升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