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又要暴涨?“45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到底是个啥概念?你们够了!

“今年全国要拿出45万亿用于投资,相当于每人3.3万!”“2008年才4万亿,45万亿投下去,房子又要暴涨了!”……近日,一则声称“45万亿投资大爆发”的文章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一些随之而起的惊悚论断更使得一些人担忧手中的钱要贬值了吗?
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概念不明、逻辑不清,紧紧抓住“45万亿”这一数字,就大肆宣扬政府“放水”、通胀将至,给一些不熟悉经济学概念的人带来不必要的恐慌。
此45万亿非彼“4万亿”
要厘清“45万亿”与“4万亿”的概念,不妨再仔细研读一遍上述文章的原文。
文章称:“根据各省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至今中国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
可见,所谓的“45万亿投资”对应的概念只是今年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并非实际完成额。即使是实际完成额,也与2008年推出的“4万亿”计划不是一回事,两者大相径庭。
2008年的“4万亿”计划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而临时推出,主要用于投资基建、保障房建设、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社会民生等。而“45万亿”只是地方政府每年例行的工作安排。
事实上,过去几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一直保持在45万亿元以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就已达到了近45万亿元,去年更是达到59.7万亿元。相比之下,今年,各地方政府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总额达45万亿元,就不显夸张了。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gdp(单位:万亿)
而在已公布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23 个省(市、区)中,11 个地区下调了目标,9 个地区维持不变,3 个地区有所上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政策实施后,老百姓最直观感受到的房价大幅上涨,也并不直接源于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而是‘4万亿’计划中的第十条 ‘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被过度使用,使得2009年的货币量(m2)增速超过27%,为近十几年之最。”朱振鑫指出。
鸡年乍看是基情四射。以水泥为代表,基建股好像又开始大干快上了。遥想2010年夏天,我们去乌鲁木齐开会,时值各地援疆高潮,想正好去某某股份看看,问了出租车司机,让晚间再去,“9点以后拉水泥的车能排好几公里长”,后面这只股票果然大涨一波。
今年的情势感觉又是很熟悉的样子,新疆提出了50%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没有理会2016年实际增速为-5.1%的现实;辽宁2016年实际增速为凶险的-63.5%,今年的目标增速则为12%。根据z公司固收xjh等人的研报,“23个已公布目标增速的省份计算的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规模已超过45万亿”。
你没看错,是45万亿。那么45万亿是什么概念呢?2016年全国gdp是74万亿,也就是说,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六成规模的gdp?
这么说似乎有点恐怖,其实,完全,根本地,没有必要,因为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59.65万亿元,2015年是55.16万亿元,2014年是50.20万亿元,2013年是43.65万亿元……
那么分析师们根据这45万亿画的基建大饼,是不是就有点不靠谱了?
这当然是一场研报盛宴,于是,不只距离近的建筑建材钢铁,距离较近的机械、交运,乃至距离较远的通信、计算机,甚至好像没什么直接关系的农林牧渔都要上桌。齐齐鲁看到这一幕,心里的单曲循环就是——
“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还是那个地点那条街……”
是的,行业太多了,题材不够用了。
在这么多看好基建题材的研报中,突然就发现了这么一篇,令我眼前一亮,g证券lb的《基建不宜过高期待》。
这份报告和气氛格格不入。那感觉就像满桌人都在弹冠相庆认为明天无比美好,我们是遗珠等待良人捧在手心时,桌子角落里有个人翻着白眼突然来了一句:算了吧,只要是石头,到哪里都不会发光的。
然后世界安静了,除了很多张还没来得及闭上的嘴。
——如果不是这哥们情商太低,那就是大家都出问题了。在这个环节上我非常犹豫。我自己问自己,毕竟基建已经有了这波行情,lb会不会是因为错过而心有不甘呢?
有的逆行是壮举,比如消防员迎着逃亡的人群冲向火场;有的逆行会死于车祸。那么lb的逆行属于哪一种?
lb的理由是否充分?
那我们就看看这份研报的理由吧!
理由1:新疆只是补缺口,多数省份增速其实相近。
不会吧?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敢虽千万人而吾往矣?挖!深挖!
干脆把lb过往的研报翻出来仔细看,于是找到了——
理由2:财政约束,也就是没钱搞基建。
1月23日,lb团队曾预计2017年基建增速从2016年的20%左右下降至10%左右。但这篇研报还是没具体说财政支出的约束是怎么来的,继续挖!就挖到了——
这是基于2017年gdp增速6.5%且财政赤字规模3.5%的一个测算。
你认为这个理由是否足够充分到支持lb的逆行?齐齐鲁感觉,听到不同声音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同声音既然发出,就应该进行充分论证或者换句话说,没有充分证据,就不应该发出不同声音,lb明显应该从年度总量比较的角度来抽45万亿的釜底之薪,45万亿算个毛啊!年年都50多万亿!这次打得不是地方啊。我好失望。
连带说说ppp、贷款和非标抛开lb的研报不谈,今年这45万亿固定资产投资(想必其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基建)钱从哪来?这一点,研报界还在一本正经地试图解释呢。——大多数研报用ppp来解释资金来源p,近期由于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多,加了信贷资金来源,此外还有用非标解释的资金来源。关于ppp,大部分研报都看好其对拉动基建的支持作用,但是s证券的mxj等分析师则认为,ppp实际拉动作用有限,2016年落地金额仅2万亿,占全年公共财政支出的10-11%。反正什么新就拿什么解释呗!我都知道,你们早憋着搞ppp概念了。说好的货币政策“稳字当头”呢?
最后是题外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益平教授说,当前中国经济的边际资本产出率上升较快,从2007年的3.5上升到2015年的5.9,也就是说,同样生产一个单位的gdp所需要的资本投入量已经大幅上升。转了一圈,难道又回到基建?所以,内心深处,我还是蛮同情lb的,只是,如果他和同侪能够查查国家统计局网站——哪怕是百度呢——45万亿这事,在年年都40万亿+、50万亿+的2010年代,值当这么大书特书吗?45万亿?你们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