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专访码隆科技黄鼎隆:人工智能持续助力传统行业升级

凤凰卫视推出的重磅访谈节目《领航者》开播已近一年。每一期节目都自成一格,曾经做客于栏目的嘉宾均为资本、技术、创新创业领域的杰出商界人物,在与知名节目制作人和主持人于盈的交流中,嘉宾们畅谈人所不知,言大道于创新,而《领航者》也因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各领域高端人士钟爱观看的节目之一。近日,码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黄鼎隆博士应邀受访《领航者》节目,与广大观众分享了其创业心得及码隆科技在技术、商业上的最新突破和进展。
人工智能成为中国2017年热词,这一概念在中国各行各业遍地开花。凤凰卫视《领航者》此次推出了人工智能系列访谈,深入京深杭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深度专访码隆科技、优必选科技、地平线以及rokid创始人,探索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作为中国第一家提出“商品识别”概念的人工智能创新企业,码隆科技提供的人工智能商品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服装纺织、家具家居、零售、版权等行业,其核心产品productai人工智能商品识别平台被市场认知为最好的人工智能商品识别产品。访谈中,黄鼎隆博士表示,2018年将会是人工智能应用实现突破的一年,也将是传统行业依靠智能之力实现突破的一年。
码隆科技ceo黄鼎隆、cto码特与主持人于盈合照
以下为第52期《领航者》部分实录:
(提问者:于盈,以下简称于;受访者:黄鼎隆,以下简称黄)
1.商品识别技术如何让传统行业智能起来?
于:对于传统商超来说,要如何应用码隆科技的技术呢?
黄:首先,需要部署一个人工智能设备,我们会对客户所有的商品进行索引,中间最重要的一段时间是商品所需的索引时间。比如一个超市可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商品,怎么样快速地把商品都录入到这个库里面,并被ai有效地识别,这其实也是技术的核心之一。
于:所以你现在的这个技术和传统的电子标签、二维码识别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黄:最核心的区别是成本。因为不论是电子标签,还是二维码都会增加零售商运营的成本。我们希望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技术能像人类一样去识别商品,这在以前是难以达到的。但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计算机可以像人一样,通过视觉识别得到物品的种类等信息。仅需在商超室内安装上摄像头,这摄像头就像是一个永不会休息的收银员一样去帮你工作。这将是一个将整个成本降到最低的解决方案。
于:所以店面都可以24小时营业了。
黄:理论上是的。
于:那如果我比如说买了很多的东西,全部叠加在一起的话,就这样推车,它可以识别得出来吗?
黄:这是个好问题。如果仅仅安装一个摄像头,单商品堆叠程度太高的话,下层的商品覆盖太严重,人眼也无法辨别。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则是增加更多的摄像头,可从消费者购物的过程着手,识别过程中的购物动作以及对应的商品。另一种方式就是人机结合的方式,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借助人力。但是所需人力会大大减少,可能原来有100个人,有设备辅助之后可下降到只需10个人,这样便可节省了90%的人力。
2.真正的人工智能不在于自己有多智能,而在于让别的产品变得更加智能。
于:除了新零售领域,码隆科技提供的技术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是吗?
黄: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他们需要了解最新的潮流趋势,每年的时装周就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去分析、研究和总结,同时分析结果也许比较主观。可如果有人工智能的辅助,整个过程会变得高效很多。码隆科技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合作,通过人工智能去分析和预测色彩流行趋势。比如纽约时装周上百万的图片输入该系统即可得到一个量化的结果,对颜色的分析会更加准确,这就使得时尚趋势分析不再依靠主观感觉上的推测。码隆科技认为真正的人工智能不在于自己有多智能,而在于让别的产品变得更加智能。将人工智能植入纺织服装业、家具家装业,零售业等等产业,相信这些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黄鼎隆向于盈展示productai人工智能商品识别平台
于:所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还会创造新的一些商业场景吗?
黄:是的。以前消费者只能通过文字来描述他想要的商品,但是很多时候商品无法用语言进行准确描述,这就是得购买难度加大。但是基于我们提供的以图搜图的技术,消费者可通过拍照,即可在对应电商平台中搜索到同款或相似款吗,极大程度提高了电商平台的销售转化率。
3.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中国企业从追赶者逐渐变身引领者。
于:图片信息不分国界,专注于图像识别的码隆科技在全球布局方面发展如何呢?
黄:我们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全球市场。码隆科技从2017年就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现在已经进入日本市场,美国市场甚至南美市场。而且我们将技术聚焦于整个产业供应链,这对于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产业都是有帮助的,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植入原料、设计、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来提升产业效率。
4.商品识别最终会成为潮流,为各行各业创造全新的场景。
于:为什么选择专注于商品识别赛道,早早全身心投入这个领域开始创业呢?对于商品识别领域未来的发展,又有什么洞见?
黄:一年多前,商品识别这个概念还比较冷门。技术门槛高,而且我们认为商品识别本身会比人脸识别更复杂一些,所以它的技术进程会稍慢一些,当时在商业场景中的应用可能也会稍微滞后一点。但我们已经看到它所蕴含的机遇了。我们相信这个事情最终是有价值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很多实际案例可说明。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客户通过接入码隆的技术,有效地提升了效率,节省成本,增加收入。相信这一技术最终会成为一股潮流,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机会去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他的行业做出一个全新的场景。
码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黄鼎隆博士接受采访
5.在人工智能创业者的光环笼罩之下,最大的困难其实在于“没有人做过”。你只能够自己去探索、去验证。
于:那一路走来你觉得经历过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
黄:这个事情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没有人做过,你只能够自己去探索、去验证,所以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去努力克服。
于:matt负责科技工程的部分,鼎隆负责产品和市场。那你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些中美文化的差异?
码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码特(mattscott):事实上鼎隆和我在微软,一起工作了很多年,我们能够从0到1地创造一些最有影响力最成功的项目,所以我们是了解对方的,知道怎样和对方合作,这是一种默契。有了这样的默契,你来自哪里等等已经不重要了。
码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码特接受采访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代表企业,码隆科技一直致力于用前沿科技技术助力传统行业进行产业升级,探索更多商业可能。在2017年,码隆科技成功获得由软银中国领投的2.2亿元b轮融资,并在2017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让中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