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在管理者和人力资源工作者眼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管理教学案例,也是一个在职培训案例。对于职场中新上任的管理者,或人力资源工作者,这些方法学到了,法力直接及格了。
一、手把手教学,一对一辅导,事半功倍
1、唐晶篇:
贺涵之于唐晶,除了感情因素,还有手把手的带教,成功地把唐晶调教成了“女版贺涵”,这绝非是普通培训、能力模型能够训练出来的人才方法。
剧情一开头,2%与7%的两个客户数据的不同,显示了唐晶与贺涵服务理念上的分歧。唐晶提出了异议,贺涵站在客户第一的角度,在辅导中纠偏,强调把客户所需并且及时响应放在首位。
现实中,公司的存亡取决于获取、服务和保留客户的能力。专业服务中客户是支配力量,是专业服务存在的理由,始终高度聚焦客户,以客户的需求为本,基于客户方的愿景、价值观和文化提供服务,是人才发展的基础。
从这个教学过程来看,调教下属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实际问题中手把手辅导,在发现方向不一致,立刻纠偏,让其始终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转。
“我们不是天使,我们不是来拯救众生的,我们唯一应该感兴趣的,就是他们的钱包。用最少的时间,赚最多的钱,这就是高效啊!”
2、罗子君篇:
剧中,凌玲主动找子君谈房产差价,面对劲敌,罗子君无所适从。贺涵建议是:“如果你吵你就输了”,定好一个非常重要的谈判基调:“我中午只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这一下子就让子君在谈判过程中占有优势。后来,一边听双方的谈话过程,一边用文字给罗子君现场指导,贺涵提供了非常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比绝大多数培训中讲授的理论受用的多,最终这场谈判完美收官,子君胜出。这种指导的方式见效快,特别是对于新员工或者是当员工面临挑战型的时候,仅仅是用了10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发展员工的一项能力。
从这个辅导的过程来看,培养员工最好的方式就是基于员工的岗位问题,提供最直接的就事论事的指导。
二、在绝境中训练人才,一针见血
一个人真正的改变,听几堂励志课程远远不够,而是当他知道自己无路可退,他才会狠下心来去改变。剧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全职主妇罗子君被老公抛弃,残酷现实给她重重一击,面临失去孩子、失去房子的重大变故,她除了坚强别无选择,这成为罗子君从一个毒舌全职贵妇变成一个自食其力的职场达人的巨大内驱力。
贺涵抓住这一点,在子君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予信心,及时给予其帮助。这部剧恰巧证明了真正的学习动机源于身处绝境中的必须改变的决心与动力,所有真正的改变都是被逼出来的。而这种改变的动机与动力是任何培训不能比拟的。
没有任何人会成为你以为今生今世的避风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后的庇护所,既然早晚都要重新开始,就该从眼下重新开始,争分夺秒。
三、树立团队意识,必要时候团队合作作胜算更大
独木难成林,企业中讲究团队作战。剧中,唐晶空降香港,由于人生地不熟,所以向大boss提议带薇薇安去,我们不可否认唐晶是有私心的,借工作之由带走情敌,但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可小视,那就是薇薇安常驻香港,对当地非常熟悉,这对之后二人工作的开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眼下,由于项目需要,你可能会和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成员临时组成一个team,为了一个短期临时的目标,期间不管你们彼此是喜欢还是讨厌,都是要排除万难,一起努力工作、配合,达到客户最满意的结果。
四、对事不对人,生活工作分开,注重人才最大化
毫无疑问,公司最引以为傲的产品是人才。对于公司而言,人才是他们的产品。如果没有忠于职守且技能满满的人才,公司不可能源源不断地收获新项目,取得新成就。
剧中,陈俊生出轨,感情上有污点,但是并不妨碍贺涵对他的重用。
为什么呢?因为陈俊生的细致忍耐弥补了贺涵的张扬,利于工作开展。
残酷的生意场上,最怕感情用事,贺涵亲身示范将生活和工作完全剥离,极大可能抓住人才,不让人才外流。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管理是技术,也是艺术,让人能发挥自己长处的,就是优秀的管理。
文:事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