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牛牧业让养殖户“牛”起来——看龙头企业如何助推习水脱贫攻坚
沿着习水县马临街道的一条乡村公路蜿蜒而上,来到沔山村1300米山顶上的贵州万牛牧业公司养殖场,一排排蓝色彩钢棚在山间云雾中亮丽显眼。
坐落于此的贵州万牛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遵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自2015年入驻沔山村后,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积极提高肉牛养殖效益,让当地农户在公司就业或通过发展肉牛养殖相关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走进第一栋牛舍,一长排黄白相间的西门塔尔牛膘肥体壮,它们或低头喝水或咀嚼吃草,亦或悠闲地仰头甩尾,“哞哞”长叫。据该公司牛场的场长杨贵权告诉记者,公司已投资4200万元建起了可存栏4500头的种牛舍,现存栏1400头,日前有近1000头优良商品牛正陆续出栏。
看着一批批肥牛出栏,员工李杰嘴角洋溢着笑容,他为公司自2015年底落户沔山村以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而高兴。李杰是沔山村的贫困户,在外务工多年。因双亲年老多病,夫妻俩去年回乡后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到万牛牧业上班。“两人每月总共有6000元的工资,还可以照顾父母。”李杰笑得很开心,干起活儿来也十分卖力。
“在这里上班两年了,每月至少能挣3000元,干起活来还很轻松自由。”沔山村村民范美刚告诉记者,除了在公司上班,自家还小规模养殖了16头肉牛,依托上班工资和卖牛的收入,去年收入达8万余元顺利脱贫。
和范美刚一样,在万牛牧业公司固定上班的工人有20多人,他们多数是沔山村的贫困户。每人每月可以拿到3000元的工资。
“我们采取的是‘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除了提供岗位解决当地群众就业之外,还带动农户养殖优质肉牛,让更多贫困群众脱贫增收。”万牛牧业公司负责人陈永涛介绍,公司目前已初步形成集肉牛养殖、饲料加工、有机肥料为一体的循环产业链,直接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0余人。
马临沔山村支部书记段泽华告诉记者,“公司+农户”的带动模式分四种:一是将贫困户的“特惠贷”资金入股万牛牧业,每年万牛牧业保底分红给农户12000元(其中分红8000元,帮扶4000元),三年期满后,由万牛物业将“特惠贷”本金打入农户提供的账号上,入股自然终止。其他三种是通过能繁母牛养殖回收、架子牛代养和订单种草的方式,公司直接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业,两年多来,已实现全村26户贫困户于去年年底脱贫。
沔山村村民李友成早年在一家煤矿打工因工致残,他成为当地精准识别的贫困户,2015年,沔山村引进贵州万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他在公司提供担保贷款25万元建起了养牛场,代养了16头能繁母牛,自养了15头肉牛。
“去年收入大概有20万元吧,万牛牧业不仅给我提供喂养技术、防疫等养殖过程的全程帮助,同时还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和我签订回收协议。”李友成说,一头母牛10个月可下崽,通过不断繁殖,三年后,除了担保金和利息,收入很可观。
如今,在沔山村,发展肉牛规模养殖的农户就有30多家。
不仅如此,为促进习水县肉牛养殖的快速发展,万牛牧业还把各种项目和民间资本有效结合,做好技术培训和服务,抓好牛品种改良,着力培育养牛规模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通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带动周边农户、返乡创业农户发展肉牛养殖。
“和过去传统的养牛农耕生产相比,现在养牛有了更好的基础条件,出栏后能卖个好价钱,全村搞牛养殖产业相关的都越来越‘牛’了!”沔山村返乡创业的养牛大户罗庆伟深有感触地说。
来源:中共习水县委宣传部(罗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