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咪乐,“创业简单点,大脑要充电”。
上个月,我去朋友办公室闲聊。朋友是开贸易公司的,我们称呼其为李总,他与我闲聊时转述了一件事,让我印象极其深刻。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具体细节,及其真伪难以考证,但是希望有助于”创业者“打开思路,创业思维决定出路。
主人公是在李总公司曾经上班过的小陈,小陈志伟是仓库保管员,是个93年出生的新员工。5月中旬公司有批订单出货了,是一批公仔玩具,但因为某些原因还有大概有6000多个公仔滞留在仓库里。
发货后的第二天,小陈敲开了李总的总经理的办公室,
小陈:李总,仓库里6000多个玩具公仔怎么处理?
李总:订单都结束了,还能怎么办,放着呗,反正也不多。
小陈:李总,要不这样吧,我把这些公仔都买下来,但是你要给我成本价,你放着也是放着啊,还能腾出点仓位。
李总:小陈,好吧,成本价可以给你,但是你要现款结付不能赊账,不能用工资抵扣,你看行吗?
小陈:可以,那我这就去财务室付款拿货了,谢谢你了,李总。
李总很疑惑的看着小陈,你能够怎么消化这些”玩具公仔“,款式样子一摸一样相同先不说,这么大的数量周围这些玩具店文具店可也卖不出去的啊?至于后来小陈怎么解决这批公仔也没去询问了解。
6月1号到了,李总陪自己女儿,去女儿的幼儿园参加儿童节亲子活动,惊奇得发现很多小朋友手里拿着他们公司的那个玩具公仔”,李总和女儿参加了很多活动,扔沙包,钓鱼,趣味跑步很多趣味活动,结束后,幼儿园对于没有获得名次的小朋友都会颁发一个优秀奖的奖牌和一个“玩具公仔”(就是李总公司的公仔)。
第二天,李总上班时单独把小陈叫了办公室,开门见山得询问起小陈。
李总:小陈,昨天我去女儿幼儿园参加活动,怎么发现小朋友拿着我们公司那批公仔啊?你那6000多个公仔都卖到哪 里去了啊。
小陈:啊?李总,你知道了啊。好吧,
我和你实话实说把,事情是这样子的:我母亲是专门给幼儿园食堂送菜的送菜员,5月初,我妈妈和我吃饭时和 我说幼儿园正在准备儿童节的奖品,你女儿的幼儿园管采购的阿姨和我妈关系不错。公司订单出货的那天,我马 上问我妈要来了了管采购幼儿园阿姨的号码,打给她和他说明了这里有一批质量好价格低廉的小公仔,如果你们 需要可以低价卖给你们,接着我拍照发去样品,大致报了个批发价给她,她欣然答应了。
李总打断问:一个幼儿园才几百个人,也卖不出6000多个公仔啊?
小陈:李总,我话还没说完呢?我妈是给我们县区八九个幼儿园每天送菜的,自然而然和这些幼儿园里的人都认识,
帮我问了下把电话提供给我,我与管采购的说:xx幼儿园已经问我批发了xx个了。其它幼儿园因为儿童节的 确要准备一些玩具小公仔也陆续在我这里购买 了玩具小公仔,6000多个公仔被全部订完。
李总饶有兴趣继续追问道:小陈,那你结款开票怎么办啊?那你赚了多少钱?
小陈:李总,是这样子的,结款一般都在五月底儿童节前就结清了,货送到发票送到就可以结款,“发票”我去我家亲戚 家开的文具店开来的(一个季度9万免税)。 公司卖给我成本价是1.4元/个,我的批发价是3元/个,平均一个 小公仔利润是1.6元/个,6000多个,净利润是1.6*6000=96000元,赚了10000左右吧。
李总在惊讶的同时也暗暗佩服了小陈这套“流畅”的操作,也不详细追问其中是“如何说服幼儿园拿货”,或者“市场上同类公仔价格优势比较”等详细细节。他把这件事完整告诉了我。
我总结一下:小陈这一次节日营销操作很精彩其中有几个关键点我提一下。
1.细节透露商机。
2 .滞销成本采购价。
3.时间节点把控完美。
4.产品切合度高。
创业者们,我们身边有很多被忽视的东西,将它们换个地方,说不定就能成为抢手货。
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通过资源整合,往往能爆发出强大的能量,也是一个从“常态化商业”中发现不常态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