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楔子
地产圈有句话叫:生不进恒大,死不进万科,生死不进碧桂园。有业内人士对此作出了解释:恒大高周转累,万科工资低,碧桂园又累又低。
最近遇到初入职场的很多朋友问我这些问题
是沿着设计院、顾问、地产甲方管理这条路走呢?
还是按照设计院、地产甲方管理这条路走呢?
设计院、顾问、甲方、承包商到底要如何选择呢?
关于职业规划这个咱说不好,因为作为一个不太成功的职场老鸟,实在是给不出什么好的建议,只能通过自身十几年的职场经历,抛砖引玉,做一回标题党。
2设计院
先说说设计院
很多文都有些妖魔化了,什么“画图狗”,“图农”,设计师的地位这些年确实是下降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曾经的设计师是受人尊重的,毕竟算半个知识分子,代表着工作稳定与光鲜的光环,当年的设计院也不是今日的昨日黄花,尤其是那些大型国家级的设计院,作为一个毕业生来讲,这里有最有经验的老工程师教授经验,有各种项目来学习,有相对单纯的社会关系,记得当时北京有100多家甲级设计院,毕业时跑了三四十家,得到了几家设计院的offer,在那里实习工作,教会了很多,专业基础在那里练就。
那时候,设计院无疑是第一选择,毕业时相信很多人都是认为一辈子在设计院工作的,从未想过要离开的。
何时设计院开始没落了呢?
时代的大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前些天朋友发了个朋友圈截屏“老年人做设计,年轻人做甲方”,谐谑中真实的反映了残酷的现状,
设计院没落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个谈谈自己的看法。
1)钱的事
设计费用多年不涨,薪酬跟不上,产生了落差。数据能说明问题:
设计费不涨是有原因的,从2001年至2016年,勘察设计人员与竣工面积比从1:770已经攀升到1:406,设计人员增长到4倍多,而竣工面积只增长到2倍多,也就是说设计人员的数量远远大于竣工面积的增长,市场规律千年不变,当供给大于需求时,设计费价格自然也就上不去了。
2)体制的事
年轻人90后遵从内心,思想自由,与设计院陈旧的氛围格格不入。
设计院转型阻力大,机构庞杂,人才流失,业务水平下降。
例如现在如火如荼的bim应用,本应该是设计院大力推广的,至少就像当年的cad,然而事实上,设计院并不是积极,因为缺少资金与动力,年轻人如果学不到新的东西,又没有很好的项目,薪酬又没有优势,指望情怀是很难留住人的。
3顾问
聊聊顾问公司
各种顾问公司随着地产业的兴起,也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填补了设计院大而全所留下的空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着更多的优势,一个综合体高端项目往往十几个几十个顾问如机电、幕墙、招投标、景观照明、物业、消防等等顾问,然而面临着设计院同样的问题,供大于求,例如,某老牌业内知名顾问公司,就有不少原来的骨干人员出来单干了,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小型顾问公司,从发展演化看甚至都有了儿公司、孙公司了。
顾问公司现状存在着缺少核心竞争力,同质化现象严重,更重要的是甲方这些年吸收了大量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例如前些年的某某万地产,大量的聘用了顾问公司的人员,再也不是十几年前的甲方了,因此顾问的费用也是多年未增长多少,例如,由于市场竞争惨烈,现在干同样的活有的报价只有十年前顾问费的一半,低价中标,难免拆东墙补西墙,服务上、专业上都会打折扣,举步维艰。
市场行情供过于求,顾问费低,薪酬涨幅小,自然招聘的人员就很难,以前很多都是北大清华,985,211的高才生,现在一般院校也可以的,越来越多,当然贴近行业特点,个人一向认为地产行业是个实践行业,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更适合些。
顾问公司的优势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是服务和专业,设计院大而全,顾问公司可以小而美,不过确实不乐观,以前刚从设计院转做顾问时,还习惯与自己画图,老板看了说,“支付你的薪酬不是用来画图的,画图有专业的绘图员,他们画得更好;顾问更多的时间是思考怎样为业主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老板花钱的8小时是要员工做更有价值的事,创造更多的利润,这才是关键。可惜十年后的今天,事情反而向相反方向发展了,顾问公司做了很多设计院一样的活,如果哪一天丢失了核心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4甲方
侃侃甲方
现在是年轻人做甲方的时代,35岁项目总工,25岁项目经理,要是放在以前,肯定说经验不够,没办法时代就是这个样子,地产标准化提高,也不像以前那样对个体的要求那么专,而是更注重协调的能力,因为专业的都可以外包,你只要帮助老板搞定这些各色各样的专业队伍,如期保质量的交活。
同质化商品越来越多,几个户型走天下的住宅为主的地产公司还是很多的,地产公司资金注重周转率,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万科恒大碧桂园就是得了真传,没有最快只有更快,从早年的万达24个月,到某园的9个月,不知道对老百姓来讲是喜是忧,反正去不同城市,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要认为做了甲方就是钱多、事少,假期长,各有各的苦,围城现象依然存在,乙方只看到甲方的光鲜,没看到帷幕下的东西。可以看看各种甲方的戏谑文章,这里就不展开了。
甲方管理人员的核心素质是沟通能力,沟通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至为关键。
啰里啰嗦的一大堆,现在回答几个问题
5答疑
1.是沿着设计院、顾问、地产甲方管理这条路走呢?还是按照设计院、地产甲方管理这条路走呢?
如果是十年前,当然是先进顾问公司磨练一下,那时候设计院项目规模不大,最好的项目都有顾问做;
现在情况变了,设计院做的项目原来越大,年轻人也有机会参与,如果懂得日常积累,根据个人发张完全可以有机会直接去甲方,当然得做好各种不适应,个人觉得留在设计院,胜者为王也好,因为很多留在设计院的朋友发展也很好,各有利弊。
2.要不要改行创业?
这个得看个人了,创业不是人人都可以的,是否有承受失败的能力,个人觉得地产行业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总还是一个相对发展的行业,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作为吸纳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虽比不了金融,互联网等大热门,但相对于其他行业还是不错的,在行业内可以尝试跨跨专业做起,再跨跨部门,作为工科男这样或许更现实些,这些适合咱们这样的大多数人吧。
3.需要哪些素质,职场怎么规划?
一句话,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老祖宗这个赢字说明了基本的素质。
暖通设计概况及商住楼暖通设计-树上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