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教育——青少年营地素质拓展徒手营救“毕业墙”的起源与攻略

徒手营救(毕业墙)
毕业墙源于二战期间 船员徒手逃离船舱
毕业墙这项拓展运动是源于二战时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只商船被德国军队的炮弹击中,船在半小时后将会沉没,三十九名船员的生命受到威胁。船员们只有靠团队的力量翻越4米多高的船舱,才能有机会逃生。
此外,在西点军校的历史上,第四十六期有个这样的故事。在第四十六期学员毕业的前一天晚上,四十六期的学员执行离校前的最后一次水上巡逻任务,因为是最后一次巡逻学员们没有认真的驾驶导致巡逻艇撞上了在海面上的油轮,因为是深夜,没人注意到这件事。当时所有西点军校的学员都很着急,此时要想活命就只能爬上油轮高达4.2米的甲板。在艇上没有任何攀岩工具,学员们靠着搭人梯的方法爬上了甲板。
后来学员们把事件经过报告学校,西点军校也受此启发,在学校的训练场上搭起了高达4.2米的墙,每一期学院以60人为单位必须在15分钟内全部爬上高墙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后来这面墙有了毕业墙的称号。
虽然说法有三,但过程和结果都是相同的。也就是所有人在不得借助其他任何工具和载体,全部翻越上4.2米高直立墙面方视为成功。
后来,毕业墙演变成为拓展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且往往是拓展训练的最后一个团队项目。经过了这次胜利逃生之后,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合作精神以及队员间的感情往往会空前高涨,团队协作能力大大增强。用队员自己的话说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生死之交”。
关注营地集结号 教你如何玩拓展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领导力,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增强学生计划、决策、沟通等能力。
【活动对象】高中以上学生
【活动时间】90分钟
【活动人数】每组25人,共两组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把学员带到场地,介绍项目名称和项目性质,增强团队概念;
2、介绍规则,墙的正面为唯一通道,未上去的人不可以先上去帮忙,已上去的人不再回到下面帮忙,要帮忙,原路返回。
一、活动部分
1、所有学员40分钟内爬过高墙,不允许借助任何外力和工具,包括衣服、皮带必须沿墙正面上去,有一人没有上去即为失败,人数过多的时候,上去的人沿梯子下来必须站到指定位置,允许上去的学员沿原路返回。
2、如果采用搭人梯的方法,必须采用马步站桩式,不要将身体靠在墙上,注意腰部用力挺直,用手臂弯曲推墙固定保持人梯牢靠,要有人专门扶持人梯学员的腰,可以屈膝用腿支撑人梯学员的臀部,学员攀爬时不可踩人梯学员的头、颈椎、脊椎,只可以踩肩窝和大腿。
3、不得助跑起跳,上墙时不可采用蹬走上墙的动作,上去后翻越墙头要稳妥。
4、攀爬中,承受不住的大声叫喊并坚持一会儿,保护人员迅速解救,所有学员必须参与保护,弓步站立,双手举过头,肘微曲,掌心对着攀爬者,抬头密切关注攀爬者,随时准备接应和保护。
【安全措施】
1、所有的人都要摘取身上的所以硬物,如手表、眼睛、钥匙、发卡、戒指等等,穿硬鞋、脚钉底鞋必须脱下鞋子。
2、穿着松紧适宜的运动服装,必要时可将鞋脱掉。
3、本活动危险性不高,但但指导教师要及时制止一些危险动作。
【评价方法与手段】
1、对大家共同完成项目给予肯定和表扬。
2、第一位上去的人有何感觉?先锋的作用与榜样的力量对他人的激励。
3、决策与及时执行对应危机的价值?我们在这类活动中是否赶早不赶晚?
【教师配备】2人,一个逃生墙一名老师
【活动场地及器材】“逃生墙”的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