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选题/大大萌
产品经理在入门时,需要学习哪些基础技能?遇到原型憋不出来,prd文档总是被leader喷的情况怎么办?
在掌握了最基础的画原型,写prd文档,需求分析和管理等技能后,产品经理要想进阶,成为年薪50w+的产品总监,还需要做哪些事?
互联网日新月异,产品经理也并非一个永葆青春的行业,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产品经理有哪些焦虑?会遇到哪些瓶颈?该如何突破?
本文,小编整理了馒头3位产品大牛的干货。包括前腾讯产品总监曹菲,《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苏杰,迅雷高级产品经理孙遂意,力图为现在正处在产品经理岗位或者即将踏上产品经理征程的小伙伴解决一些困惑已久的难题。
一、产品经理快速入门
从需求、原型、prd说起
@孙遂意 | 迅雷高级产品经理
原型憋不出来怎么办?
有了功能和流程图,还是不能把原型编出来的情况也大有人在。因为原型并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一张图,它还承载着产品的架构设计、交互设计,需要考虑用户体验,产品的扩展。
▲
top10应用
在这里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有了功能还做不出原型来的,通常是产品用的太少,见识太窄。上图显示的是app全球iostop10的应用,大家看一下,你熟悉几个。
看到图标能对应出产品名称吗?能说出这些产品大体的产品框架吗?也许这些app你都见过,也都用过,但是你不一定了解,或者没有完全理解,或者是没有思考过这些产品的架构,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只是停留在见面层面这种粗浅的app体验认识上,会让我们在产品原型设计时,尤其是借鉴他人的产品设计时,犹豫不决,徘徊不进。
怎样才能让自己熟练地在原型中将功能和流程串联好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动手练习,比葫芦画瓢,还是笨方法。
▲
使用频率较高的app
大家可以看到图片上的这些产品,都是使用频率挺高的一些常用产品,试着用一遍这些产品的所有功能,因为很多边角功能,或者是一些边界功能,大家平常可能都不会用,但是你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其实是会用到的。然后自己绘制一次原型,看看能否全部连起来,如果不行的话,就再试一次,如此反复,多次练习。
什么样的prd文档才是合格的?
▲
5个方面判断需求文档是否合格
一般我们用这几种框架的方式来分解功能,把所有的功能说明全部都覆盖到,才算是完成了整个需求文档。
第一个是按照在系统中所说的位置来分解功能。比如说先说前台的页面,再说用户管理后台的页面。
第二个是按照功能的主次来分解,先说核心功能,再说次要功能。
第三个是按照页面的布局来分解,从上往下,从左到右进行描述。
第四个是按照场景来分解,比如先说初次使用的,再说非登陆用户的,或者是已登陆用户的。
第五个是按照用户操作的步骤来分解,比如下载前、下载中、下载后。
最终只要能使文档阅读者读懂,就算是合格的prd。
需求想不全怎么办?
不是prd一完成就万事大吉了,还是经常会出现需求想不全的情况。这个需求想不全有两重意思。第一个就是只考虑到了需求的正常流程,忽略了需求的边界和异常部分。第二个就是只考虑需求的当前版本,或者是当前设备的使用正常,却忽略了需求的上下文环境。
▲
经常被忽略的需求边界
我们来看几组容易被忽略的边界。第一张图中的,创建下载任务的时候,出现空间不足的情况。这个我们就要事前提示用户,暂停任务的下载,保留已经下载的部分,等用户清理磁盘之后,能够继续进行下载,下面的已完成文件被移出之后,就不再提供打开按钮,而是支持重新下载。
归纳下来,通常需要考虑这些方面。
1.入口和流程
首先,要考虑的是入口和流程。入口就是启动应用或功能的入口,从桌面启动还是从通知栏启动?从你自身的应用上启动还是从第三方应用的入口启动?
流程就是指按某个入口执行一系列步骤,实现某个功能的分解动作,包括成功的情况以及各种失败的情况。失败情况里面就包含了各种的边界,比如你在描述一个购买失败情况的时候,失败的边界可能是余额不足,也有可能是服务器下单失败。
2.场景与扩展
用户实用功能的场景,比如说你是横着拿手机,还是竖着拿手机。当你横着拿手机的时候,是否需要支持横屏?如果你支持横屏的话,需要对字符串或者是对功能模块需要进行哪些调整?
用户的场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网络。他当前是wifi还是数据网络?如果是wifi的话,是需要验证的wifi还是不需要验证的wifi?通常在数据网络下,进行一些流量消费行为的时候,都是需要给用户提示的。
扩展,包括版本扩展,是否兼容新旧版本。
3.设备与平台
设备是指不同系列的设备,比如pc、ipad、安卓等,不同的设备它的设计规范也会不相同。另外就是同系列的手机和不同系列的手机,它的规范也不尽相同。要支持多种设备,就需要进行适配处理。是安卓系统还是ios系统?
需求不是一次性就能考虑全面的,一回生二回熟,不用要求太苛刻。那种非常边缘或者是边界的一些功能,是可以暂时忽略的。
二、产品经理从初级到大神
需要经过哪7层修炼?
@苏杰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
随着岗位的渐渐清晰,我们也开始去定义一个职业的成长路径,大家也看看你自己到底走到了哪一步了,以及到达下一步需要做到哪些关键的东西。
第一层,需求细化与研发跟进
如果你的工作整天都是写prd,画原型的话,那基本你就是刚刚入门。你接到的是一个相对明确的任务,写写文档做些原型,所以你要懂点设计和技术,因为文档是写给技术看的,原型是画给设计看的, 所以这些技能一开始我们就要具备。
关于新人如何入门,或者你要如何带新人的3个方法。
1.做客服,熟悉用户
阿里它培养产品经理就很简单,你先做3个月客服,回来之后就什么都明白了。你看了再多数据你也没法切身体会到那个痛,可当你接了3个月客服电话每天被骂的狗血淋头的时候,你已经坐不住想动手干了。
2.写tc(test case),熟悉产品
大家都知道产品经理很关注优先级和性价比,产品经理的思路其实是抓大放小的。但新人反而应该对产品方方面面的细节都非常了解,而测试岗位就正好符合,他是主要关注细节,比如产品的分支流程,边界条件, 异常的处理。 所以一开始你能耐下性子写一份详细的测试文档的话,是会比跟着产品文档看是会更加细致的。
3.请吃饭,熟悉团队
因为产品经理是团队的中心位置的,当你有需求要找技术实现的时候。有时候技术就会回答:“这个做不了”或者“你去排资源吧!”,或者“我加班帮你做一个”。这区别就是你和他是不是朋友了, 如果你和他有很多非工作上的交集的话,很多小问题就会非常顺利。
第二层,主动挖掘与项目管理
第一层你练过以后,就进入了第二层,最大的区别就是你开始从被动变成主动了。你开始去见用户,挖需求。你也不再是一个盯项目的人了,你开始主动发起项目了,这时候抢资源就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当你和所有人的关系都很好,抢资源就会比较容易。你也不再是一个项目中的需求人员,会有一点变成一个项目经理的角色。
从一些小现象就能看出你是第几层。
如果你经常见你产品的用户,那你就是第二层面的人了。
开会的时候,如果你总是参加者那你就还是第一层的人了,如果是会议组织者,就是第二层的了。
又比如,优化文档和流程,第一层我们更多是遵守文档。到了第二层,你对产品和文档很熟悉的时候,你会说我想优化一下项目管理流程,比如加个评审环节。或者需求变更流程不是很合理,要怎么改一改之类。
第三层,完整产品与大局观
你发现,前两层,你都还在做东西,是一种做加法的感觉。这里我有一句金句送给大家:
完美,不是无一分可加,而不是无一分可减。
1.做取舍,砍需求
所以,少即是多才是真正牛逼的地方。第二层你可能是负责一个模块或者功能,到第三层,你开始负责一个完整的产品了。这时候,其实你首先要考虑是我不要做什么,要做取舍,砍需求,你会想的更多的是性价比问题。
2.有时间大局观,规划与迭代
这时候你需要大局观,第一个是时间大局观, 你需要考虑整个产品发展过程,比如开发在做1.0版本的时候,你就开始考虑1.1的事情了,规划1.2到2.0版本都要怎么做了。
3.有空间大局观,借力市场和运营
第二个是空间的大局观,你要意识到,成功不是只靠产品经理的,很多职能部门也是非常重要,比如市场,运营部门,你要开始推动团队。
第四层,产品线与带团队
第三层的产经理,已经开始跨时间,关注迭代,关注生命周期了。然后跨空间,作为产品经理反向的驱动市场和运营团队共同达到目标,已经很牛逼了。
而再往下,第四层的产品经理,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产品已经足够复杂了,我光靠自己已经不够了。他已经要开始负责产品线了,开始带团队了,要开始养新人了。比如滴滴打车,一开始就是打车嘛,但后面你发现车不够嘛。于是我就开始做快车,提高车的数量。
第五层,成功案例与影响力
我指的案例是操盘过一个牛逼产品的才算,而不只是参与,这个真有些要靠运气,我也没办法教大家怎么做出一个成功的案例。其实绝大多数的产品经理这一辈子都做不出一个牛逼的产品。再牛逼的产品经理,让他从零开始再做,他都不一定能成。
所以只能送大家一个词,随缘。
第六层,业务理解与跨职能管理
你发现周鸿祎、马化腾、雷军也都说自己是产品经理,你信他们是产品经理吗?他们就算这第六层的产品经理。
“完整的产品”和“商业闭环”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就算你滴滴是产品总监,你负责了乘客端,司机端,大后台都是你负责,你可能负责了一个完整的产品,但你并没有接触到商业闭环,你没有考虑商业市场赚钱,养活这几百几千个人,并且创造社会价值的。这叫从“用户价值”到“商业价值”到“社会价值”。
我讲到第六层都已经把周鸿祎,到马化腾的都扯进来了,那第七层做什么?
第七层,自己成功到助人成功
前6层我们做的都是一个牛逼的产品,而第七层要你想到一件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而我认为真正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它不是一个产品实体,而是一种理念,它是在助人成功,这是比商业价值更高的“社会价值”。
我觉得馒头商学院就在做类似的事情,虽然他们也在做牛逼的产品,但却是一个助人成功的牛逼的产品。到了第七层,其实是要你想得明白才能活得通透,去找到自己改变世界的方式。我就找到了一个方式,或者说叫一个杠杆原理:
好的产品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产品经理是可以改变产品的。
我们来改变产品经理 。
外加一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7层已经讲完了,大家可以找一下自己到了哪一层。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如果只有一句话需要每天不断念叨的话,就这句话就够了:
用心听,但不要照着做。
产品经理,5年后
你们会失业吗?
@曹菲 | 前腾讯产品总监
我的职业焦虑
我从业到现在已经十年多了,这个问题是我从业五到七八年时最苦恼的话题。当时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友好了,互联网这个行业全是年轻人,30岁以上就压力非常大。
说到底是因为内心有恐慌,担心有一天会失业,如果失业了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后路或者给自己备一技之长,不会因为被互联网淘汰之后收入就锐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焦虑?先做一个表层分析。我筛选了3个很牛的人,第一个张天一,第二个王信文,第三个09,这三个人都是85后。其中我个人最推崇王信文是,他是刀塔传奇的创始人,据说公司的的月流水已经过两亿。张天一创办了伏牛堂,在业内也有很高的知名度。第三个09是游戏天才,玩dota的人应该都听过,几年前已经年薪过千万。
再来说说年轻人比较喜欢哪些产品。这是我从团队里年轻人那里收集的五个logo,你认识几个?
职业恐慌的表象之二,我总结是:似乎开始有点out,惊慌。互联网的变化太快,不知不觉中,就已经out了,太恐怖。就像pony(马化腾)某一次在腾讯内对产品经理们说:你没有错,你只是太老了。
为什么会有这些焦虑?
上面都是表象,我再归纳一下深层次的原因,看看为什么产品的工作焦虑特别严重?
第一:我们好像不会什么技能。大家一定会觉得这些图标很熟悉,从axure往后呢,ps已经属于技能丰富的档次,很多人就是画板或者美图秀秀。如果会python,那太了不起了,绝对属于技术派产品经理。从技能点来说呢,我们好像真的不是很厉害。
第二:好像看不到什么前景。工作经验应该在一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