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经常惊叹他们怎么想到这么好的项目的呢?我想到的项目为什么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呢?我怎么想不到好的项目呢?我好不容易想到的项目怎么别人都说不行呢?
创业者聚在一起聊天,不管正在创业的还是准备创业的,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现在项目越来越难找,生意越来越难做,竞争越来越激励,现在项目都是有钱人才能玩。投资人聚在一起聊天,也发出同样的声音,现在找到好项目好难,好的项目想投有时候都投不进去。
在分享如何发现商业机会前,我先严肃声明一点:好项目和坏项目,跟项目大小没有绝对正向关系。明白这点,后面的事就好说了。
发现商业机会有十几个路径和管道,有时候的确需要一点点灵感,保持灵感的前提是内心要有想去创业的强烈驱动力。今天就随便摘其中一个路径来分享。
第一个路径是最简单的,就是移植。
把在a市场的产品/服务移植到b市场,把a区域的产品/服务移植到b区域,把发达区域(国家)的产品/服务移植到不发达区域(国家),把不发达区域的产品/服务移植到发达区域;把a产品/服务移植到b产品/服务上来……同一/相似模式(产品/服务)服务不同市场才算移植。如果在同一市场推出相似模式(产品/服务),不能叫移植。
举几个栗子:
淘宝移植ebay;团购网移植group;微博移植twitter;国内运动服饰移植耐克、阿迪;当当移植亚马逊;小米模式移植到印度……但是为什么ebay(国内是易趣)会失败,而copy者淘宝能成功呢?为什么uber被滴滴收购了呢?
移植核心点:从高处往次高处走;从成熟市场往不成熟市场走;从成熟产品往不成熟产品走
移植好处:风险低、时间快、市场可预知、有成功运作经验、融资容易(有市场参考)
移植风险:水土不服,文化宗教差异过大,行为习惯差异过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准备移植市场成长速度慢;只拷贝不创新;企业发展速度过慢;培养市场时间长;人口基数过小;政策风险等等。
如何评估:(以国内租车app和uber为例子。此案例并没有认定说咱们国内租车的商业模式是移植的,为了各位更容易理解,引入这个相对简单的模式做案例。如果得罪,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