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翻译外文作品的时候,总会趋向于将其尽可能的中国化,这造成了一个现象:原文本来简单毫无诗文韵味,译者的中文功底对外文进行了第二次创作,有时甚至是升华和美化了外文作品,下面列举几项: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原文的意思只是“追求幸福的意思”,但是翻译出来就是当幸福来敲门,幸福拟人化,俏皮,隽永,韵味十足。
电影:洛丽塔
lolita
我们有一个翻译是“一枝梨花压海棠”,取自古诗文,完美地表达了“洛丽塔”这一概念。
书籍:追忆似水年华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这本法国名著,是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书本是经典,书名字也是不错,但是中文译者对其意思进行了提炼,愿意是“寻找失去的时光”,但是似水年华这一意向就会让人深觉得汉语甩法语好几条街。
电视剧:老友记
中文翻译有老友记,六人行的,每一个译本都都比friends高级不少,老友记这么好的名字给了这么经典的美剧,也是绝配。
之前小编写过,中文影视作品的翻译惨不忍睹,而外文作品的翻译却美轮美奂,深得中国人韵味及品性,可以看出中文与外文之间的鸿沟,横亘在中西之间,我们了解外国人的程度远比他们了解我们的程度,如果我们的作品也可以有极好的翻译,中国的电影和文学作品应该会更加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