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赣州市工商局,有这样一个人:面对右肩颈经常性酸麻、高血压等疾病的折磨,却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无悔付出;在58岁“高龄”却欣然接受组织的安排,前往精准扶贫一线,同时也是市直机关在瑞金市扶贫干部里最年长的一位;面对脱贫攻坚中的空心房拆除、环境整治等棘手工作,冲锋在前,毫不退缩。他的名字叫陈兰生,现在是赣州市工商局驻瑞金市瑞林镇民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村情民意的明白人
刚到民主村,面对语言不通、环境陌生等不利条件,陈兰生沉下心思,迈开双腿,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小组,走访了每一户贫困户。所到之处,他都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
“家里有几口人、有多少地,每年有多少收入,还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致富的想法和建议……”类似这样的话,陈兰生一遍遍地说,他在与群众的交谈中增进彼此的感情,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中赢得信任与支持。在对口帮扶的各项工作中,陈兰生尤其重视村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经常到这些特困户家中嘘寒问暖,帮助清除杂草、整理房间。今年春节前夕,陈兰生争取帮扶资金3万元,帮助部分特困家庭购买了床垫、被褥,安好了新的门窗,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新年。
“多亏了兰生兄弟,我们现在吃得饱、住得暖,感谢党的好政策。”贫困户谭垣生真诚地说。
脱贫攻坚的领路人
让民主村尽快脱贫,不仅要解决眼前的困难,更要帮助村里改善基础设施、发展集体产业。陈兰生主动协调镇村干部,仔细甄选市工商局对口帮扶项目,力求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为了帮助民主村疏通一条长4.3公里、堵塞两年多的灌溉水渠,他7次实地查看塌方堵塞情况,终于把水渠疏通,恢复了灌溉功能。为了动员群众种植白莲等优势作物,他3次召集党员和群众代表开会,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为了帮助修建村级文化广场,他不厌其烦地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劝说村民拆除废旧茅草屋。
一年不到,陈兰生就帮助民主村争取对口帮扶资金100余万元,修好了路,疏通了水渠,建好了村民活动广场,种上了白莲等经济作物,得到了当地镇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陈队长到我们村子后,我们村的面貌变化很大。我们都说,他是半个民主村人。”一说到陈兰生,民主村党支部书记陈爱民就赞不绝口。
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民主村曾经是劳务输出大村,90年代村里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挣钱。但由于不注意用工安全,不少人染上了各种疾病,从而丧失了劳动能力。
贫困户谢三平早年曾到福建龙岩挖煤,因此染上了尘肺病,呼吸困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40岁出头正值壮年却只能待在家中,身体和精神都备受煎熬。
陈兰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多方联系赣州市市立医院,解决了谢三平进行洗肺手术的医保报销问题。谢三平仅花费1000多元,就完成了洗肺手术。现在谢三平身体恢复良好,已能从事轻度的体力劳动,精神状态也大有改观,信心大大增强。
陈兰生,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工商干部,没有豪言壮语,却在精准扶贫一线诠释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是他最真实的写照。(沙 斐 朱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