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轩门人104岁周元邠先生返归道山

按,恸闻周爷爷于今日傍晚六时许返归道山。悲欣咸集。悲者人间从此少一明师也,欣者周老一生践行槐轩之道,默默潜修,以医者之相济世度人,福德深厚,必登仙界。吾尝随蜀中同门往谒,亲闻周爷爷开示,教犹在耳。周老常说修道要在去私存理,遇事要靠天理而行,其知心逍遥游于尘世者百余载,愿升天界,一路走好。丁酉大寒前四日槐轩门人浙江朱之珩客于京师跪拜于止唐祖师爷遗像前
三年前吾记有二文,为不打扰周爷爷清修,未尝公开,今特公开分享于众。
周元邠先生德像
修真记
(2015年4月20日于绵竹,述玄子口述,时年一百有一岁。后学幽兰子记述,2015年4月24日完善。谨供槐轩同门参阅。)
时维乙未谷雨日,一众槐轩后学往绵竹访百岁槐轩老门人述玄子,述玄子身体康健,尚在坐诊行医中,知吾等前往,后学有心向道,述玄子甚是欣慰,问以何能康健如此,述玄子曰:吾能知心。问何以知心,述玄子曰:在修大道。因后学启请,因缘在焉,始有开示。幽兰子谨识。
造命之学,即返本归源也。知心之起止,可把握命门。知契机之循环、人体循环之机,就是天地循环之机,则后天与先天合一,人与天地合一。
大道通天彻地,小道止是局部之循环。知己心者,知天地人。尽人合天,就是与天地打成一片。人乃天也,天乃人也。二三子须知此理,且可修道。吾赋汝等四句:生死循环如转轮,不能跳破难成真;无边苦海谁来渡,快上慈舟莫让人!
槐轩之学者,尽人合天之学也。宣圣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幽兰子注,语出《易·文言》)此之谓也。大道得心,小道不得心,小道无以通天彻地。尽己心者,知天意。昔者孔门弟子皆修道之徒,然有小大之分,修大道者惟孔(颜)曾思孟也。
“知非改过,为希贤希圣之门。人生如梦,修善修福方长。”(幽兰子注,语出止唐夫子《豫诚堂家训》)人生如空,大空始能大化。“空无所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遇事皆化,男化女,女化男,遇阴化女,遇阳化男。夫化者先有规矩,而后规矩亦与之俱化,随缘而化者是最高境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幽兰子注,语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此之谓也。
形化气,气化神,此乃修行之阶段。空妙二字,甚是精微。如《金刚经》之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是细细玩味。
夫性与化者,亦相对照也,超神始能入化。凡人皆囿于形质,至于先天则一切颠倒,所谓“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幽兰子注,语出《孟子·尽心》)囿于形质者凡夫也,修大道者必臻美大圣神之境。
夫太极与无极者,亦相伴而生。“空而不空,有而不有。”之谓也。天涯者咫尺而已,咫尺者天涯也。
活着的神仙
——记绵竹之行访百岁真人周元邠世伯
此番入蜀,因缘际会,同门再聚双流,像是赴了一场蟠桃会,无不欢天喜地。尤与邢幼红世姐初逢,却还是剡中老乡,遂当日夜里虽已酒酣却仍相与闲谈至深,竟到了凌晨三点。翌日,邢世姐赴绵竹拜见周老,我与余世兄、孔世兄乃有缘随她同往。
驱车至绵竹,已近晌午。周爷爷医寓就在路边,一眼所及,与普通人家无异。路曰南轩,旁有南轩中学。南轩者何也,此二字听着别有联想之美感,是寓南门与槐轩门之意乎?因听说世姐与同门余思非原先在太湖大学堂南怀瑾先生门下学习,后经南先生指引,才找到了槐轩师尊周爷爷。实则此地亦是史上著名理学家张栻,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的故里,如今南轩中学校内尚有古迹南轩祠。南轩路云云都是为的纪念古之大儒。无论寄南槐之意还是南轩故里,都使人心头发热,眼前明亮。因为这里正住着一位被南师称为当代活神仙,我们叫他周爷爷的槐轩门人周老。
周爷爷是槐轩老门人,字元邠,号述玄子,今已101岁高龄。自从一九四九年以后,周爷爷隐姓埋名,没人知晓他的身份,惟不辞济世救人之心,更无丝毫懈怠地精进修行,无事静坐用功,咸以为他在瞌睡,遂有人给他取绰号为“瞌睡虫”。然而,又有谁知此虫犹龙也,古语有云百闻不如一见。托邢世姐之福,我们竟轻易见到了真人。到访时,周爷爷由儿子陪侍左右,正在坐诊。周爷爷以道心救人,行医一生,至今仍每天坚持从上午八点坐诊至中午十二点,真人驻世,凡有人来看病,一律只收五元钱,是过了一百岁后才增至十元的诊费。
周爷爷平素不见闲客,自笑曰我要不停地帮人治病以赚钱吃饭,哪有工夫见你们,何况我才浅薄薄学,什么都不知道。然而周爷爷果真是为赚那五块十块的钱吗?知非改过、希贤希圣之门,善功乃槐轩入门之基,止唐夫子刘沅在世时,就很是注重医药事业,关心民间疾苦,其弟子郑钦安夫子更是按师尊之医理,独立门户开创了近世颇具影响的医学火神派。槐轩门人之中不为良相愿为良医者夥矣。见槐轩门人,周爷爷很是欢喜,毫无保留地给我们分享其修真心得,讲述以天理良心为本的大道圣教。
周爷爷幼承庭训,祖母为女中豪杰,同是槐轩老门人,周爷爷自幼跟随她,祖母在床上打坐,幼小的他就跟着在地上打坐,练就了一身童子功。而后从李甸侯夫子所学,李甸侯夫子尽得李思栋(字松山)夫子之真传,松山先生即是槐轩四大弟子之一,止唐夫子返归道山后,他曾一度代师传教。周爷爷告诉我们李甸侯夫子的问道经历,此真感天动地也。李甸侯时为一方塾师,只是个聚徒讲学的普通儒生,忽一日从一旧书贩掏得一书,正是止唐夫子刘沅所作,这书把李甸侯先生看得哭了,他便从绵竹徒步至成都,去寻访刘沅先生,诚意要拜为门下。谁知这时刘沅先生已经返归道山,李甸侯先生就哭着走回家。半路遇长者问何故哭,遂告以止唐夫子大弟子李松山先生代师传教,可寻访也。李甸侯先生苦心寻访李松山先生,却三次被拒于道门之外,要他做满善功再来。原来,槐轩门人讲究道德涵养,弟子修道,必有功过格自我记录每日行为,并要依《太上感应篇》修善功,修满善功之数,方可学相应之功夫。很讲究以德配功,功德两全。李甸侯先生是个贫儒,做满善功谈何容易,怎不急得再哭。后来,李松山先生终于暂且收其为徒,善功再补之。赐教得来不易,李甸侯先生便依师所授,日夜精进修行,除了教书以外,所谓“不可须臾离者也”,终有所成。蜀中方言虽听之不易,然周爷爷之语竟句句入心,他谈起自己的入门经历也有如李甸侯先生千难万难,所以他自己加倍勤奋,传道也格外谨严。在瞌睡虫与瞌睡龙之间,周爷爷活生生地给了我们这些后学一个榜样。诚是止唐夫子所谓:“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昔者李甸侯夫子撰联自勉:三分功夫静坐读书应事,毕生精力审察克制扩充。而周爷爷亦赠诗谆谆教导我辈,诗曰:“生死循环如转轮,不能跳破难成真。无边苦海谁来渡,快上慈舟莫让人!”其慈如甘,沁人肺腑,其声如钟,振聋发聩!周老拳拳之心,晚辈岂一个感动了得!
一个人若与天地合一,则自家心地都是莲花,没有任何后天的污染。周爷爷的心是透彻明亮的,他已能把握心之起止,通天地之幽玄。连身体发肤指甲亦皆可清净无碍。譬如周爷爷抽烟,我们坐其身边感觉不到任何烟味,惟有香味而已。谈到修为功夫,周爷爷云修大道行、小道不行,惟有大道才能通天彻地,他引神秀与慧能二诗述先天与后天之境,又谈《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根本,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随缘而化。又曰昔者孔门三千弟子贤者七十二无不在问学修道,而真正修大道者惟孔曾思孟而已。周爷爷说,造命之学返本归元也,槐轩之学就是尽人合天之学,人就是天,天就是人,正如孔夫子所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临近傍晚,我们匆匆赶回成都,来不及话别,周爷爷已坐定了。昔日野云老人嘱咐止唐先师“返而求诸身心可也”,而我们今日却多有身在福中不知福之误,对祖师之教果能诚诚恳恳虚怀以待吗,对中国传统文化果能抛开空色之见慎终追远吗?真人驻世,周爷爷给了吾侪莫大的信心。驱车回成都的途上,一同前往并将要入门的刘梅姐、江敏姐竟感从心起,泪涌而出,是被周爷爷的真人之容感动了,也是一身之业消化在了神仙面前。而我自身,亦复斯感。蜀中三日,亲近槐轩,嘉兰之会,只为天心。是晚,胡兰成先生一百一十诞辰纪念会结束已近深夜,难得再聚一饮。至凌晨四点方归,赳赳兄携我至机场,未克一一话别,想起天亦无南北,又忽然想到昨日周爷爷之语,堂堂男儿竟恸哭起来,跪对着双流机场磕了一个小时的头,直至登机,遂在飞机上自题一无韵小诗,诗曰:
昨夜长醉眠亦无眠,晨候机场痛哭长跪。
大道之行知心孔孟,有缘再来空无所空。
今生眼泪还与双流,天地父母在吾一身。
人间五伦空谷幽兰,老君山上如晤真人。
绵绵细竹藏尽良知,神仙在世谁得而识。
三个小时后,下了飞机,回到北京,发现我的行李中有一句话,写在一张航空专用清洁袋纸张背后,曰:“路有不平,心有不甘,情有不归”,想是谁人给我的。
2015年4月21日,幽兰子补记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