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以一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诉所有人:“二十一世纪人类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从严格意义上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
优美静谧的育人环境
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夸美纽斯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坐落在风光秀丽的锦江河畔。据悉,这是一所文化底蕴丰厚、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效益显著、全国知名的老牌巴蜀名校。历史的车轮缓缓辗过,回首过望,留下的是一串串深浅不齐的印记。
1906年,创办公立四川省优级选科师范学堂;
196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为落实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要求,创办成都市盐道街学校,与北京景山学校一道,进行“十年一贯制”的学制改革实验,直属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管理;
1978年,办学体制调整,与小学分离,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直属成都市教委管理;
2002年,为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按成都市人民政府要求,成都市锦江中学、盐市口中学两所市重点中学并入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2006年,按成都市政府要求,学校下划锦江区管理;
……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
文化的高度,决定发展的高度。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和物质的总和,是学校做人做事的方式和处世态度,是学校的灵魂。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始终坚持文化引领,加大学校文化培育力度,不断激发文化自觉,推进学校文化建设。1993年,学校提出整合教育思想,构建并实施了中学教育“整合模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实施整合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目前,盐中在“整合育人,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下,坚持和谐发展,内化文化价值,践行文化追求,文化凝聚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学校发展重要的“软实力”。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近年来,盐中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重新审视、解读学校办学理念,在客观、理性分析学校校情的基础上,在继承学校“整合育人,和谐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在课程改革、课堂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特色,为培养各类拔尖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探索:现代管理
——“精细铸就精质,微效孕育未来”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高尔基曾说,一切伟大的事业,或者说一切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这就启示我们: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就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要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因此,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围绕学校总体发展思路,不断探索和实践现代学校管理,遵照“致广大、尽精微、有品质、求完美”的精细化工作要求,把各项工作合理分解、科学安排,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1、引领示范。学校的领导班子是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学校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未来。因此,盐中狠抓班子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对其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后,要求所有班子成员必须以身示范,把握工作全局,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
2、责任到人。近几年,学校的学期工作“细化到月”、部门工作“细化到周”已成为常态,各部门履职尽责,按照落实常规、捍卫常识、提升常态的“三常”要求,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效果明显,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管事情”。
百年名校的见证——校园一角的银杏古树
成长:教师队伍建设
——“一个面带微笑走进教室的老师,定然会催开满堂灿烂的花朵”
教师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而青年教师队伍更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成都市盐道街中学时成都市首批教师发展基地学校,以学习力发展为基础,以教学力发展为核心,以学术力发展为引领,促使教师更有特点、更加成功。记者了解到,盐中为了彰显教师文化,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知识观、质量观,提升教师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涵养学校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风气,为学校教师科学规划,搭建了各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1、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盐道街中学倡导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支持教师自发形成学习、研修团队,以教师沙龙形式开展活动,引导教师“智慧地工作,幸福地生活”,享受教育带来的乐趣和喜悦,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从工作中获取幸福。
2、名师引领,促使特色教师发展。盐中以汇报课、“师带徒”等方式促使新进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以同课异构、赏课圆课、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等方式促进学校教师发展。除此以外,学校也十分重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学校特级教师卿平海、刘远信、兰玲蓉、马庆达等成立了专门的“名师工作室”,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覆盖全市、全区,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3、研训一体,提升教师素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是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研、校本教研基地校。学校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学校教研配工作策略,即“以教师素养提升为主题,以立项课题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为两翼”,构建了从校级到国家级课题的梯级课题序列。
教师细致地指导学生实验
蜕变:课程体系
——“给学生留下带得走的体悟”
学校把课程建设作为一个大的教育场,不断地开发、建设,把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成都市盐道街中学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建构校本课程,旨在培养“身心健康、志向远大、学识通达、敢于创新”,有国际视野,有责任的优秀公民。
1、课程体系彰显特色。近年来,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借力四川省高中课改革,以国家课
程的校本化实施,拟定了“3+x”课改工作新思路。“3”即文化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构建三个着力点,“x”即制度保障、教师培训、科研促进等课改工作推动策略。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了合理整合,体现了“整合育人,和谐发展”教育理念。
2、课程设置因地制宜。盐道街中学课程设置既遵照了《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开足八大学习领域的所有课程,又充分考虑了学校生源、师资、软硬件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积极开发自主选择性课程。在课程开设上,创建了课程启动、师资培训、课程选择、过程监控、评价管理、深化提升的“六环”运行机制,使自选课程的优化得以落实。
构建:生命课堂
——“没有学生的参与,始终出不了品质”
从课堂的模式来看,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它是知识为本或知识至上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新课程的实施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因此,对于广大中学教师而言,认识和分析两种课堂的特点,完成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在“整合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的高效作为质量提升的着力点,坚持发展生命的理念,坚守学校文化价值、课程标准,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课堂形态,以从形到神的转变,彰显课堂的生命活力,形成对生命尊重、理解和关怀,富有激情与智慧的课堂文化。
1、“生命课堂导学案”。记者了解到,所谓“生命课堂导学案”,即着力于“导”的思考探索,以期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力量,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不管是目标导向、教材导读,还是问题导思、反馈导练、拓展导用,盐道街中学都立足于学生的角度,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知识的主体、合作的主体、评价的主体,以期实现“不导而学”。在学校《生命课堂教学纲要》中提出“五备”来优化生命课堂导学案的编写流程,确保编写的质量:因学而谋,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二次备课,形成个案;教后反思,形成补案。
2、“四维”监控体系。在生命课堂的基础上,学校初步构建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四维”监控体系,即“行政统筹综合督查,学科组引领、年级组知道,同伴互助自我监控,学生家长评教”。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学校侧重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键环节进行监控:课前的监控,着力于指导;课中的监控,着力于观察;课后的监控,着力于研讨。
张景中院士班培养精英人才
培养:公民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
教育首先是要培养好公民。无论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人的素质是最为重要的。在目前国家还没消亡的情况下,国家的根基就是公民,所以教育应该把每个人培养成一个好的公民。学校应该抓紧德育,讲现代社会做人的道理,包括个人与集体,包括与家庭、朋友、社会、国家,如何正确相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至少是一个努力方向,不能等闲视之,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成都市盐道街中学以公民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为抓手,以“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为三大保障,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公民教育德育体系。
1、构建德育课程。盐道街中学以“提升公民素质”为核心,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将“公民素质教育”有机融入到德育系列活动之中,积极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以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2、凸显心育特色。充分利用盐中心理教育方面优势,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础上,还在学生中定期开展团体和个体心理辅导、主题心理辅导活动等,一次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刘盛纲院士指导学生立志成才
强化:艺体教育
——“为学生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的盐道街中学,本着“艺术陶冶情操,体育强健体魄,和谐促进发展”的艺体教育宗旨,将艺体教育纳入素质教育整体工作中,全方位、多渠道开展艺体教育,强化艺体教育特色,发展艺体教育优势,促进学生阳光成长。为此,盐中成立了艺体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课程计划,编写校本教材,形成盐道街中学“身心和谐发展”艺体课程序列。认真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和“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
如今,学校艺体优势项目在成都市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着力点,特色教育的闪光点,优秀人才培养和输送的增长点。
舞蹈《乖小丑》勇夺全国一等奖
教育感悟:盐中的教育不仅是在培养优秀的学生,更是在创造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正如盐中人的理想:让每一粒种子都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