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b的故事。
初入股市时,b犹如盲人摸象,面对众多股票,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于是,便“傻子过年———看邻居”,跟进!同事小刘买的是股价较低的马钢股份,b也毫不犹豫地买了马钢。之后,b天天去交易所看行情,可是,眼睛看蓝了、鞋底磨破了,股票却一直没有动静。在苦等的日子里,b吃不好、睡不安,心里慌慌的什么事也做不下去。煎熬了半个月后,那份万丈雄心消耗殆尽,b卖出了手里的股票。人算不如天算,就是b抛出的三日后,马钢股份开始上涨。股票就这样给了b“第一印象”。
首次“开盘”让b认识阿到:“跟风”买股无把握,若想在股海中求得方舟,还得靠自己。古语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充电!b揣好炒股的本钱,暂时远离了“江湖”,开始学习股票知识。先是买了好些书———有些专业书确实不错,读了之后受益匪浅,而有些专业书则看得人一头雾水,莫测高深。接着是读相关资料,报纸的股市版是必看的,看看a股的行情,瞧瞧蓝筹股的走向,常常是捧着饭碗看报纸。然后看黄埔股校的电视讲座———听听“股市高人”、“大鳄’们是如何在股市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一番充电,让b胸中再次鼓起万丈雄风。
念叨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古训,b开始“独闯江湖”。b首先买进了较为热门的清华同方。由于是自己首次做主,心里未免有些忐忑。白天工作忙,抽不出时间去交易所,就委托亲友过去打探消息。b以间隔一个小时的频率给亲友们打电话:“二哥,赶紧到交易所看看大盘走向!然后立马告诉我!”“二嫂,干吗呢?买菜啊,快点买,买完赶紧到交易所看看我的股票涨了没?”如此煎熬了两个月,b投资的股票出现上涨,本着见利就走的心理,b迅速抛出,结果小赚了一笔:4500元。
拿着这笔意外之财,全家人痛痛快快地在饭店里嘬了一顿。酒足饭饱,b又返身杀回股市。这次b认购的是青岛啤酒和明星电力。尝到了“追涨杀跌”的甜头,所以b用了老套路,结果这次是“铩羽而归”,全部是“割肉出局”,亏损超过30%。急火攻心,b住进了医院。躺在病榻上,亲友们纷纷开导b:股市本来就是瞬息万变,很少有一成不变的“定律”,更没有技艺超群的常胜将军。这次经历使b成熟了许多,再入股市时,b不再像跳马猴子一样跑交易所了———b买了长线的股票。上班就全身心投入工作,下班就放松神经和家人呆在一起,只是隔两个月左右才上网看一下大盘走势———咱是小百姓,不可能指望通过炒股而一夜暴富,平平安安工作、踏踏实实过日子,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