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场景呈现碎片化市场需求,由于投入与产出不如面向人联网体现得直观,时常也被业界调侃为“不挣钱”,但m-iot存在长尾效应,面向5g mmtc市场延伸共存,其商用价值将在数年内被逐步释放出来想要在市场上大有作为,智能扫地机器人就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以便适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近期,国内nb-iot连接规模已经破“亿”,其中,两家运营商nb-iot连接规模突破4000万。此前,业内预估2019年底nb-iot连接数超过8000万,这意味着nb-iot市场发展在加速。
然而,这并非本文重点,时间重新拉回到2016年。
众所周知,2016年起,m-iot市场便逐步呈现出多样发展的局面,如当下全球主流的nb-iotcat-mcat1市场均在当时被业界看好。
nb-iot始于2017年商用,而2017年q1正是4g用户增量市场开始走低的起点。
2017年,中国电信曾在相关会上公开披露,3亿物联网专项资金补贴中便包含对nb-iot和cat1模组的支持,此后,中国电信一直在发力nb-iot,而cat1似乎被人们淡忘。
目前,nb-iot规模应用于智慧水务、智慧消防、智慧燃气、智慧门锁等行业,大多聚焦于固定室内场景以及行业市场。
去年,业内对中国电信nb-iot连接成功率的评价是“行业第一”,而中国移动nb-iot发展虽低调,但也是有故(shi)事(li)的人,对推动nb-iot标准的完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020年,业内预估nb-iot模组价格将规模低于15元,nb-iot模组年出货量破亿,单家运营商细分场景规模千万连接的市场发展将成为常态。2020年末,国内nb-iot有望形成接近2亿的连接规模。从应用场景看,nb-iot应用距离延伸至110km,海面物联网成为可能。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从2019年q4起,cat1再一次频繁进入大众视野。应该说,这一次是万事俱备,可能与国内三大运营商在全网商用volte的进度不无相关。
正如gsa三月报告所强调的那样,已有9款cat1catm芯片组明确支持volte,“明确”二字意味深长。
全球volte市场的商用、漫游推进,有助于2g3g的退网,也将关系到整体5g部署的进程,但在笔者看来,最为核心的问题是,逐步缓解运营商移动制式多代同堂的用电痛点,这可能才是cat1近期走红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北京时间3月17日晚gsma在中国的线上会议指出,尽管部署volte运营商的数量在增加,但行业中只有少数volte漫游协议的情况依然令人担忧,“可能将阻止运营商用更高效的技术替代其2g和3g网络”。
虽然,volte漫游并不是本文的重点,但未来cat1+esim以物为主的市场一旦规模发展,volte漫游将成为极为关键的一步。
cat1开启规模商用,不仅仅是与nb-iot形成互补,在行业和消费级两大市场进行纵深普及。2020年,cat1将在公网对讲、pos、智慧广播、资产定位等场景实现千万级别的连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实现对m2m(2g)市场中移动语音中低速率场景需求的全面升级。
在网络层面,cat1接入利用现有成熟、完善的lte网络即可。截至2019年底,4g基站在国内部署达544万。
由于全球4gm-iot商用频段的不同,用户市场的差异性,决定了各自市场的技术制式的选择,电信运营商前期对于选择何种技术制式也进行了充分论证。
在运营商层面,去年年底,中国移动低调推出了自有品牌cat1模组,打响自身规模发力cat1的第一枪;2020年,中国电信希望在部分垂直行业打造cat1公版模组,牵引产业形成向心力,定制千万级别的行业模组,进一步降低市场普及门槛。
在芯片层面,目前,包括高通、海思、asr、紫光展锐和联发科等均推出多款m-iot芯片。综合nbcat1市场看来,国产芯片更懂中国市场细分场景的需求;而国际巨头需要重视对中国市场的人才投入和区域产品的定制支撑。
早期,如2016年3月,中兴物联me3610采用altair cat1单芯片fourgee-1160,针对全球不同市场支持了band1382412192026等频段。
同时,如芯讯通sim7500ce、域格clm920tbs、美格slm750、龙尚as9500c和中兴物联均基于高通9x07系列推出了cat1模组,当时的展讯也推出了基于sharklcp1的scm910……
可以说,早年高通在cat1芯片市场几乎独步天下,如今,紫光展锐和asr成为了cat1市场具有潜力的竞争对手。
由于小米、阿里等投资asr,因此,小米aiot向广域物联网市场拓展时,asr会不会成为小米m-iot领域的最佳候选人之一,或者存在高通+asr协同竞合的局面?
今年2月线上,紫光展锐发布了6nm euv 5g soc—虎贲t7520,可惜,5g话题着实太热,完全盖过了cat1的风头。
就像2019年下半年一般,海思公开出货cat4芯片balong711,同时,推出华为5g工业模组,但业界仿佛只记住了999元5g模组。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布5g soc新品之前,紫光展锐 ceo 楚庆对m-iot做出了又一个“亿级市场”的预判,只不过,这个极短的细节被业界选择性忽视。
他说,“科技是有成本的”,高速连接意味着网络、终端成本的提升,但客户是否愿意支付这一成本?
与cat4模组对标,cat1具备了成本优势,对于m-iot市场而言,其价格敏感性远高于手机行业。
从客户需求看,目前,诸如高通、海思、联发科、asr与紫光展锐等均提供了2g3g4g5g最全的连接方案,楚庆认为,“我们并不是为了展示技术实力有多强”,而是应该关心用户需要什么,言语之间,似乎若有所指。
楚庆的履历,笔者不想多述,但他看好的方向一定是有价值的。
他说,“nb-iot在物联网时代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nb-iot成本很低,部署很灵活,支撑了1mbps以下市场的需求”,“在nb-iot与lte cat4之间,cat1拥有一个亿级的市场”,“虽然 lte cat1是非常老的制式,但是它命中了客户的需求。”
从产品定位看,asr与紫光展锐推出的cat1芯片均支持双模,并针对真正cat1特定市场进行了优化。
楚庆认为,春藤8910dm的定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低速与高速物联网产品之间的产品空白,支持lte cat1 bis + gsm 双模兼顾了全球市场及2g。
2019年初,紫光展锐合作罗德与施瓦茨通过了lte cat1bis一致性测试,目前,已在全球45个国家的157家运营商实现全球场测。对比cat4模组,紫光展锐cat1尺寸缩小了30%,功耗降低了20%,部署费用降低了30%。
从8910dm支持特性看,gsm依然是覆盖最广的移动制式;cat1在支持10mbps档位的连接方案最经济最成熟;cat1上行满足一定的业务量,速率支持达5mbps。此外,8910dm支持volte+多媒体+蓝牙42,volte为2g升级4g提供语音支持,蓝牙使得终端连接完善了全场景的各自所需……
从模组层面看,当前诸如中移ml302、有方n58、信可通讯mc20、美格slm320、广和通l610等等均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cat1模组。
一直以来,m-iot市场的碎片化,带来了网络部署成本、芯片模组成本、功耗节电、安全性、特定场景客户需求、市场规模大小等诸多挑战,相信随着nb-iotcat1在国内亿级市场的开拓,这个局面将逐步被打破,2b2c市场将因为m-iot海量连接+大数据+ai,展现更具智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