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眼中的贵州旅游业发展信心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吴迪)“上世纪80年代初,我参与了创办贵州省旅游局的工作。那时,我从未想过贵州这样一个中国西部省份的形象能在联合国的舞台上出现。”贵州省十一届政协委员杨俊曾任贵州省旅游局副局长、省旅发委巡视员、贵州省政协港澳台侨协副主任,在接受多彩贵州网记者采访、谈及贵州旅游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时,难掩心中的激动。
相较于云南、四川等旅游强省,贵州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是在近十年来,出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后发赶超的势头非常强劲。2016年,贵州省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出现了超过40%的井喷式增长,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在杨俊看来,这是贵州几代旅游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贵州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公认的龙头产业,但发展旅游业需要极高的投入。”杨俊说,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有首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旅游这一类体验式消费才有发展的空间。
“十二五”以来,贵州经济增速长期领跑全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明显,扶贫攻坚成效显著。“以旅游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贵州长期以来的发展战略。旅游业作为贵州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一个高增值、高就业、高效益的新兴支柱产业,在贫困山区可带动区域脱贫致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被越来越多的实践所证实,为政府、业界和农民所认可。
作为“老旅游人”的杨俊欣喜地看到,如今贵州的旅游推广更多以市州为主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2016年9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在泰国曼谷揭晓。来自中国的5个项目分获杰出项目奖和荣誉项目奖,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三门塘村刘氏宗祠保护与修复项目获得荣誉项目奖,这是贵州旅游项目第一次在联合国获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贵州独步天下的‘杀手锏’。”杨俊说。
贵州天柱县三门塘村刘氏宗祠(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成绩斐然,但杨俊对贵州旅游业“短板”的批评却堪称“犀利”。“中心城市是旅游的‘门面’,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求我们更加注重道路交通、公交系统、盲道……这些都是城市的公共形象符号,不可否认,我们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怎么完善?杨俊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形成制度。
“发展旅游业,贵州有信心。”杨俊谈道,他在参加上海、广州的几次旅游博览会时,都感受到了贵州元素的强大吸引力,“贵州展台一开始表演,人就围过来了。”这让杨俊很是骄傲。本次两会,杨俊也将就他所关心的旅游业发展问题与其他委员展开交流讨论。“虽然已经从省旅发委退休了,但我作为省政协委员,还是要积极参政议政,用我多年从事旅游工作的经验心得,为我们贵州的旅游业发展多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