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200员工忙得不可开交,老板却说:货款回收后,就把厂关掉…
做实体的老板都应该知道,现在国内制造业成本涨得实在太多了。要不怎么像三星这些外企,都要把工厂搬到越南和印度去呢?就连国内的民族企业,也都接二连三把工厂开到国外去了。
奇葩的是,即便这么多工厂搬迁或倒闭,但工人却依旧难招,很多工人被招进了工厂,却还是定不心来工作。经常干了一段时间,存了一点钱就走人。我想做实体的痛,也许只有这些老板才懂吧。
老吴是一家传统的生产型企业的老板,他的工厂有近200个员工,主要的客户都是一些上市公司和国企。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客户,那可都是优质客户。可是在老吴的眼中,这却成了他痛苦的根源。
虽然工厂有较高的毛利,可是客户的回款账期,却是越来越长。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再高的毛利,也经不起数额巨大的垫资呀。而且工厂里面还有200多个员工要养了。一个员工的工资加上各种保险,平均每人要给到5000块钱一个月,光每个月工人的成本支出,就要一百多万。再加上房租,水电税费等支出,起码就要150万一个月。
老吴说这两年时间里,他就垫了800多万进去,按照这种形式走下去,垫资只会越来越多。最近他还抵押了房产,向银行贷了500多万,这个工厂才得以正常运行。
老吴叹了口气,继续说:别看我们工厂现在忙得不可开交,其实压力最大的就是我。我算过一笔账,我创业的这些年里,光租金,工人的工资,银行利息纳税等等,就有近2千万,可是留给自己的是什么呢?就是一堆破铜烂铁和各种债务。
老吴表示,干这行实在是太累了,现在只希望自己能全身而退,等把所有的货款回收之后,我就把厂关掉。想想自己累死累活,养着200多个工人,还承受着各种税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和尊重,反倒是那些炒房的,做金融高利贷的,过得比我潇洒得多……
小编觉得像老吴这样,处在挣扎中的老板应该还有不少。他们曾经满怀热情地想要实业报国,可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他们越来越力不从心,最后不得不选择退出。
各位朋友,你们身边有像老吴这样的老板吗?他们是选择了坚持还是退出?
(注: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谢,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