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一度让实体店受到巨大冲击,加上经济下行的阴影,许多地方出现了实体店关闭潮。桐梓林这家临街服装店,用过硬的产品体验扛住了网购潮冲击,然后痛下决心进行品牌升级,然后生意持续火爆,现在已经笑傲桐梓林服装圈了,开始了连锁扩张计划。
这家叫plus的服装买手店在桐梓林经营已超过10个年头,由于老板的高逼格审美以及对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网购大潮对它的影响似乎并不大,还拥有一大批忠实回头客,在桐梓林服装圈颇有名气,但店内如仓库般凌乱的货品陈设和略显小气的门脸始终是老板的心病。
拿他的话讲,店面空间已经严重影响了货品的档次,完全配不上服装的价格。更头痛的是本来已算千篇一律的门脸style,居然还有临街同行模仿,混淆视听,截流部分慕名而来的客户,这不得不让老板下决心改变。
没有对比,老店招在这条街还颇有特色。
这些千元左右的服饰曾经就这样陈列着
以前的收银台实在寒碜
形象升级,品牌迭代势在必行,公装管家设计联创意设计师接受了这个案子。
设计的切入点是空间布局,原空间最大的弊端是局促却要承担复杂的营运功能。在不到70平米的狭长空间内,功能区间要包括货品陈列、收银、自助水吧、试衣间、休息区、库房收纳等。
【厅效果图】
【完工实景图】
设计师将原来凌乱的陈列布局全部放弃,将大片空间让渡于客户活动区和挑选区,货品陈列全部紧贴墙壁,收纳箱以装置形式置于墙底,将收纳功能和陈列装置功能合二为一,整体空间视觉由不规则的几何造型构建,刻意创造的一个矩形坡顶将几个块面的造型进行连接,在整体视觉上形成既矛盾又统一的几何群组,硬朗流畅的线条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流畅感,让局促的空间在视觉上得以放大。
休憩区、试衣间置于收银吧台背后,客户进入后仿佛又一洞天,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隐藏在几何造型中的清洁杂货区将小空间利用发挥到了极致。
空间中最重要的光源处理,设计师采用了光源即造型,造型即光源的手段,让每个发光点都可以作为独立的造型部分,在充分保证照度的前提下,又对整体空间进行了装饰元素补充。
材质和色调搭配,墙面顶面大部空间都采用了浅色系,仅在地面使用了深灰地板,不锈钢陈列台保留了之前店面的蓝色元素传承。空间色彩做到不抢服装主题,又不显漂浮。乳胶漆、不锈钢板、地砖、地板全都采用普通易见的装修材料,以便于连锁复制。
门脸的造型是空间改造最大的亮点,如何在整条街千篇一律的门脸构造中进行视觉突围,设计师进行了大胆的装置构建尝试,用黑镜钢盒镶嵌亚克力内光源对plus店名进行装置构建,将招牌、橱窗、店门几个功能合为一体,最后呈现出独一无二的门脸视觉,200米外抬眼望去,已经将其它店门甩出了好几条街。而这正是临街商铺门脸的刚性需求,一定要吸引眼球,这一点,设计师的创意已经大大超出了业主的预想,这个门脸在这条街从此独孤求败。
【门脸效果图】
【门脸实景图】
纵观此次整个空间改造过程,设计师在三个方面表达了重要的设计含金量。
一是营业性小空间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让整个空间豁然开朗又进退得当,小空间的取舍腾挪是最考设计师创意水平的。
二是对简单材质的成熟驾驭让空间在最终结果呈现上几乎达到预估效果的95%,很多失败的设计案例都是看上去很美,实施起来很难,这也是多数业主在装修设计中最担心的问题,而对简单材质的成熟驾驭最大的好处就是连锁复制极其简单。
三是门脸的创意完全超出业主预期,整条街没有对手不说,店铺重装后3个月不到我们就看到模仿者的出现,不过效果不伦不类,因为不是所有的店名都适合拿来做造型。这样一套完美的作品呈现除了设计师有神来之笔之外,遇上恰当的设计素材也是关键点。
登入公装管家goz360,找寻更多空间创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