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3年3月,“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被网友调侃为“全国名字最长部门”,名字长达45个字。然而这并非最长的,有网友指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共51个字。更有甚者,楚天都市报微博报道,“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神农溪旅游景区国家5a级新旅游项目开发区景区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景区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字数多达63个。
到目前为止,由于尚未制定《中国共产党非常设机构管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非常设机构管理条例》,非常设机构仅需规范性文件发文,其数量已是依法设立的常设机构的若干倍,其名称林林总总,如安全生产委员会、环境保护委员会、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消防安全委员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法治工作领导小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领导小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领导小组、“扫黄打非”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质量强市委员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保护发展环境领导小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等等。这些非常设机构有很多是对外挂牌的,其名称很难说是规范的。
国家机关常设机构和非常设机构名称乱象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一是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机构每隔几年变更一次名称,使人们对机构的认识越来越陌生。有的机构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其主要职能,如经济委员会或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实际就是履行工业行业管理的政府机构,如果不是内行,人们是很难理解的。名称频繁变动,名称字义难以理解,名称字数过多,都不利于服务人民。
二是名称不规范对行文、会议组织、书写等带来一系列麻烦。国务院组成部门对相应的省级部门行文时,不仅要加括号,而且括号内、括号前还要使用多个顿号才能满足行文要求,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一个文件的主送机关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厅、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厅、局)、中小企业厅(局、办)。组织会议时,用单位全称,还是用简称,往往难以准确把握。
三是国家机关名称频繁变动,造成资金极大浪费。名称变动一次就要更换一次招牌,更换一次公章,公文用纸、票据等也需重新更换,由此造成极大浪费。非常设机构的设立随意,刻制公章市场持续火爆并维持暴利。
上一篇:我国国家机关名称乱象由来已久
下一篇:规范国家机关名称不靠周易大师靠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