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 盘点六大三文鱼养殖国

2016年全球养殖大西洋鲑鱼总产量2039481吨,按出口占比排名挪威、智利、苏格兰、加拿大、法罗群岛、澳大利亚为前六大出口国。从消费端来看美国是主要消费市场,同时中国三文鱼市场消费占比也在不断上升。
在我们眼中三文鱼(本文特指大西洋鲑鱼)只是超市冰柜中一盒盒橘红的鲜肉,是餐桌上与冰块巧妙融合的薄薄刺身。但是在全球水产养殖行业中,三文鱼养殖产业地位超然。
作为水产养殖业中的“超级水稻”,三文鱼从养殖生产、到加工、再到市场品牌化的营销,其产业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市场潜力、需求越大,产业越成熟,其竞争就越激烈。今天我来盘点下这些“瓜分”全球三文鱼市场的国家和地区。
大西洋鲑鱼的鼻祖,来自数百万年的西班牙北部,阿斯杜里亚和坎塔布里亚之间的葱茏山谷中,当它们在格陵兰外海找到寒冷且高含氧的海水和丰富的食物—磷虾、鲱鱼和毛鳞鱼,就在那片区域停留,与来自北美州东北部、斯堪迪纳维亚的种群会合。
大西洋鲑鱼养殖产业的鼻祖,则始于1960年代。当格陵兰外海的野生大西洋鲑鱼几乎被一网打尽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试验正在挪威进行。希特拉岛的格伦维特兄弟开始尝试把渔网悬垂于峡湾清澈的海水中,里面装着收集来的幼鲑。这个试验碰巧解决了鱼类繁衍的进化难题—以量取胜。以鲑鱼为例,超过99%的原始孵化鱼苗都在生命初期或征途上被淘汰,因此得靠大量产卵来提高存活数量(它们一次通常可以产卵4000枚)。但在网箱的庇护下,掠食者无法接近,加上饲料充足,很快这些鲑鱼的数量就大幅上升了。
后期随着养殖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的不断升级演化,大西洋鲑鱼养殖业开始传播。到今天形成了鲑鱼养殖业的“战国六雄”——挪威、智利、苏格兰、加拿大、法罗群岛、澳大利亚,目前全球市场的养殖三文鱼基本都由以上六个国家和地区供应。

1

-the first-
挪威国土面积不大,虽然仅38.96万平方公里,但海岸线却长达21000公里,多岛屿、多峡湾的天然地貌使其不仅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而且也有着着世界上最肥沃的渔场以及理想的适合养殖鱼的海岸线。1991年水产养殖许可证所有权自由化的实施,挪威三文鱼开始登上世界舞台,挪威水产出口逐渐引领全球。
近几年,水产养殖业已取代捕捞业成为挪威海产品出口的支柱。挪捕捞业的出口额基本稳定在200亿克朗左右,海产品出口的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水产养殖业。目前,挪水产养殖企业超过120家,年产量约130万吨,其中99%的产品为大西洋三文鱼和鳟鱼。
那么,挪威三文鱼产业是如何发展到当前产业结构的呢?
1972年,挪威仅有5家养殖场,养殖产量为46吨;1980年,增加到173家,产量达到4300吨;1991年之前的许可证制度实施,以小规模经营为主,每家养殖场只可拥有1张许可证,且拥有者须为当地居民。限制养殖场的大小,以杜绝大型养殖场与小规模经营的竞争。自1978年起,挪威政府授权渔民组成渔民销售机构(fos),管控鲑鱼交易的最低价格,但因供大于求,止不住价格下跌,1991年以破产收场,并造成许多养殖场倒闭。
1991年之后的许可证制度改为所有权自由化——这是挪威三文鱼养殖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分水岭。从此养殖转变为以大型养殖场为主,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2016年挪威养殖三文鱼产量高达104万吨,占全球产量的50.99%,主要市场分布在欧洲、美国、亚洲、中东及其他地区,其中欧洲、美国、亚洲占到其产量的90%。
marine harvest(耕海)——挪威
marine harvest是一家挪威海鲜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三文鱼生产商主要从事鲑鱼的养殖、加工、销售在全球各地均有分支机构,该集团在全球鲑鱼和鳟鱼市场占有份额在25到30%之间。marine harvest在挪威本国、苏格兰、智利、加拿大和法罗群岛都有自己的分公司,基本上遍及世界各三文鱼养殖大国及地区。
1995-2005年间,2006年pan fish集团为了降低成本、规范行业秩序他将pan fish、marine harvest、fjord seafood等三家大型挪威三文鱼养殖公司并购,整合成新的marine harvest集团。
合并完成后,占据全球三文鱼市场的25%份额,拥有了制定产业竞争标准的能力。随后,不断在食品深加工领域和零售领域发力,并于2013年收购零售企业morpol,将零售渠道扩展到北美地区。2014年登陆纽交所,2015年合并智利三文鱼企业。
cermaq (赛马克)——挪威
cermaq成立于1995年,最初只是国有的垄断经营粮食进口贸易的公司,2000年开始向水产养殖和水产饲料转型,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兼并收购,目前已经成为三文鱼饲料和三文鱼养殖业的全球行业巨头。
cermaq集团旗下有两大业务板块,三文鱼饲料和三文鱼养殖。三文鱼饲料板块属于ewos集团,三文鱼养殖板块属于mainstream集团。
与其他挪威三文鱼公司相比,cermaq在挪威的所有的几十家养殖场都位于北极圈内。与挪威南部的养殖场相比,北极圈内因为温度更低、三文鱼生长更缓慢、三文鱼体内的脂肪更厚,因此三文鱼的品质也更高,而且肉质更加紧密弹牙,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更高。是挪威三文鱼的精品中的精品。
2015年,日本三菱集团完成了对cermaq的收购,cermaq成为三菱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站在巨人之肩使三菱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三文鱼生产企业。
salmar——挪威
salmar拥有高效的三文鱼养殖技术,在挪威拥有100个三文鱼养殖许可证,其中在北部海域拥有32个。除此之外其在英国也有养殖场。

2

-the second -
智利是全球第二大三文鱼出产国,三文鱼是智利水产享誉世界的三宝之一。智利南部海域冰冷的南极海水的配置和养育下,造就了三文鱼一流的质量和优质的口感。而智利已经成为仅次于挪威的第二大三文鱼养殖国,产量长期居全球第二位。
智利在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整合,现在已经成熟掌握生产的各个要素:从养苗(孵化场)到变成桌上的美味佳肴,一切都满足着国际市场的需求。三文鱼将从孵化场转移到偏远的海洋基地。
2016年,智利三文鱼产量约54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26.45%,其主要消费市场为美国、巴西、俄罗斯、中国、日本及其他地区。
一般来说每年2-4月份受藻类等影响,产量较低。通过5-8月的逐步恢复,9月至次年1月是智利三文鱼产量最高的季节。
今年,智利渔业部门公布《水产养殖法(修订案)》,将缩小孵化场间距、加强对产量预测的监控和严格死亡案例上报等列入其中,同时智利政府鼓励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并建立赤潮预警机制,将本国对于提高三文鱼养殖环境和效率有很大帮助。
empresas aquachile——智利
公司位于智利南部,成立于1988年致力于从事鲑鱼、鳟鱼养殖,年产量6-7万吨。



-the thrid-
在苏格兰不仅可以吃到顶级的野生三文鱼,其养殖三文鱼美味同样不输与野生鲑鱼。苏格兰每年向全球60多个多家和地区出口养殖三文鱼。2016年其养殖大西洋鲑鱼产量为24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1.77%。主要出口市场在欧洲、美国、中国及其他地区。
但是苏格兰养殖方面仍有待改进,如养殖成本的有效性;缩短海水幼鱼饲养的新系统;增加允许养殖生物量;扩大沿海鲑鱼养殖地;增强机械化加工;通过合作和合并扩大其他养殖业的产能增加和规模经济。目前苏格兰养殖业一直在努力改进,并计划到2030年产量达到30-40万。
除了美国、中国等市场,在欧洲尤其法国,苏格兰养殖三文鱼拥有至高无上的美食地位。苏格兰养殖的“红色标签”三文鱼在法国市场非常受欢迎,红色标签是法国市场高端食品的代名词,由法国政府颁发,认证条件极其严苛,法国消费者对红色标签产品情有独钟。
1992年苏格兰三文鱼在法国市场成为首例非法国籍、并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红色标签”认证的三文鱼产品。二十多年来,苏格兰三文鱼是唯一获得“红色标签”认证的非法国本土食品。



-the fourth-
加拿大东海岸的同样峡湾众多,是三文鱼深水网箱的最好避风港;清澈河流蜿蜒不绝,恰是三文鱼繁育的绝佳场所。
2016年加拿大三文鱼养殖产量达1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88%,其主要消费市场为美国、中国及其他地区。
在加拿大每一个三文鱼养殖场的选址,都是经过精心挑选。适宜的水温、恰到好处的水深以及快速流通的洋流。主要养殖区域集中在新不伦瑞克省、爱德华王子岛、纽芬兰、拉布拉多及新斯科舍省。其中位于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南部的三文鱼养殖区域是北美最大的养殖区。
加拿大主要出口市场在美国,出口比重占到90%,随着近几年中国消费需求的剧增以及智利法罗群岛三文鱼对华市场的成功,加拿大在2015年也开始加大其三文鱼在中的推广营销力度,并占有了一定份额的中国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加拿大养殖三文鱼出口到中国占其出口量的4.3%,成为中国第五大冰鲜三文鱼供应国。
cooke aquaculture——加拿大
cooke aquaculture,是cooke集团专门从事水产养殖板块公司,该公司主要在智利南部的智利南部的托库奎兰峡湾养殖大西洋鲑鱼和太平洋鲑鱼,这里海水清净,远离污染,周围是冰川为三文鱼的优质和可持续养殖提供了有两场所。
ocean quality ——加拿大
grieg seafood 是其三文鱼养殖的主要板块,1992年格里格开始在挪威养殖三文鱼以来,该公司产量与业绩都有了稳定的增长,如今格里格是全球主要三文鱼养殖公司之一,年产量约为69000吨。
法罗
5
群岛
-the fifth-
法罗群岛是北欧国家丹麦的海外自治领地。地理位置介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中间,处于挪威到冰岛之间距离一半的位置。法罗群岛陆地面居民多为斯堪的纳维亚人后代,各岛海岸线曲折、多峡湾,虽然地理位置偏远,却有冰冷清澈的水域、稳定的海水温度、强大的海流及延伸到岛屿深处的峡湾。使法罗群岛成为了三文鱼的理想养殖场所。
对于法罗群岛,渔业养殖和捕捞业是其经济支柱,其中三文鱼养殖是养殖业的重中之重。法罗群岛水产养殖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1967年。目前法罗群岛的三文鱼已经出口到六个国家。养殖三文鱼是法罗群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其三文鱼出口至中国一直名列前茅。
法罗群岛自2003年开始实施严格的水产养殖兽医管理法规,该法规禁止在三文鱼养殖中使用任何抗生素,致力于三文鱼的“鱼类福利”,并使三文鱼免受疾病的困扰。该法规同时规定三文鱼网箱的养殖密度要低于其他国家,给三文鱼更多的游泳空间,从而保证了三文鱼更高的品质。
bakkafrost(法罗冰霜)——法罗群岛
bakkafrost是法罗群岛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公司,1968年 hans和róland jacobsen兄弟创立该公司,1979年该公司成为法罗群岛最早养殖三文鱼的公司之一,2006年通过兼并与收购,使其年养殖能力达到18,000吨。
2010年法罗冰霜与 vestlax 合并,一跃成为法罗群岛最大的养殖公司,公司前景广阔不断地吸引着各国投资者投资,同年在挪威奥斯陆股票交易所上市。2013年法罗冰霜宣布了五年发展计划,使其业务更具效率,同时大力投资活鱼运输船。
澳大
6
利亚
-the sixth-
澳大利亚的三文鱼养殖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其北部港口城市朗塞斯顿市。塔斯马尼亚是澳大利亚唯一的岛州,这里气候温和适应养殖三文鱼的生长,另外这里也是澳洲贸易的主要集散地之一,交通方便也为其出口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016年澳大利亚三文鱼产量1万吨占全球产量的0.5%,尽管产量不高,主要用于本土消化,但是中国是其三文鱼出口的最大消费国。
澳大利亚养殖三文鱼季节性较强,一般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2月份是主产季,而3月-8月份产量则相对较低。
中国
近年来,中国除养殖大马哈鱼及虹鳟鱼外,也开始尝试养殖大西洋鲑鱼。2011年山东东方海洋公司首次尝试使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目前年产量约2000吨左右,另外,在东北、西北及华北地区均有零星试样,但均未成规模。青海、甘肃等地养殖的三倍体虹鳟是目前“国产三文鱼”的主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