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厂商做大数据平台还玩起了人工智能,什么叫“互联网+”,士力架就是一本行走的教科书。被互联网大师们骗得晕头转向的传统企业们,快来解锁一个真正的转型姿势!
近日,以“横扫饥饿”的口号横扫全球的“士力架”,推出一种所谓的饥饿算法hungerithm,实时分析互联网上网民的情绪,并据此实时调整7-11店内士力架的价格。
巧克力厂商竟敢偷袭人工智能后院!?
饥饿算法hungerithm到底是什么?据悉,这是士力架和bbdo墨尔本一起推出的一个平台,它基于一部拥有3000个词的词典,并且实时会扫描twitter,分析14000条推文内容。
据说它还能理解各种黑话和各种另类表达,并且能够较好的获取其中的意义,分析情绪。
撇开营销噱头,本质上这就是基于大数据算法的人工智能系统。
有说法称,饥饿算法可以计算出大众在网上的生气指数,然后根据网上的生气指数实时调整士力架的价格,大众越生气,生气指数就越高,士力架价格越低。
根据hungerithm分析结果,5月26日,在早晨5:10、5:20、7:40,上午8:00、8:10、8:20、8:40、10:00,中午10:50、11:40,下午4:20,晚上9:10、11:50,网络情绪最为平和,士力架价格达到一天最高,均为1.15美元。而在午夜12:50、凌晨2:40、早上6:40,以及下午1:20,人们最为愤怒,士力架最为便宜,为0.5美元。
这个饥饿算法还不是只停留在项目计划书上。目前,士力架已经在澳大利亚的630家7-11推出“饥饿算法”。消费者需要在手机上打开页面,锁定当前价格,点击“兑换士力架”按钮,获得条形码,接着就可以拿着条形码,按当时价格购买。
到2017年,这个平台将推广至全球。
士力架是不是一个大写的“会玩儿”?
从 “横扫饥饿,做回自己!”到“饿货,快来条士力架吧!”,现在又来了“生气了吗,快来条士力架”,士力架洗脑的功力再一次升级,这一次,利用的是互联网高科技。
除了精准定位高热量,并捆绑“饥饿”概念,士力架这次联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又成为快消品等传统行业植入互联网和科技基因的教科书。
一个快消品如何种植互联网基因?
士力架是美国玛氏食品公司出品一款巧克力产品,士力架内含烤熟花生和焦糖组成的“牛轧糖”,外部包裹以牛奶巧克,是一款能量型的巧克力。1930年士力架在美国上市,口味甜中带咸,广告说能扛饱。
士力架所处的快消品行业,实际上是非常传统的社会部门。但是互联网经济下,如何利用互联网工具来创造出新玩法,由此打造品牌提高销售,这已经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互联网极大的提高了商业的整体效率,摊薄了成本,如果快销行业还是局限于传统的方式生产、营销,实际上等于效率的相对降低,利润将持续缩小。
初级玩法:传统快消品转型电商o2o
传统快消行业要植入互联网基因基本上都以电商o2o方式切入,开始互联网化,包括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开设线上旗舰店,或者在微信上开设微商城等,拓展网络销售渠道。
案例不胜枚举。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线下实体店的租金、进场费、人力成本等。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快消品的一个重要消费特征就是“快“,这意味着消费周期短、频次高金额低。如果采用线上销售的方式,要符合快消品的市场规律,那就会对配送速度要求非常高,由此带来的是高物流成本。
若采取自产自营自建物流仓储配送的方式,需要长时间布局,并且投入大。而对于亟待转型的传统快消行业来说,时间正是短缺的资源。
升级玩法:原生快消品电商
原生的快消品在起点上不同于转型传统快销产品,直接脱离了传统的线下销售,以电商方式在互联网上诞生。例如三只松鼠,以坚果、干果等森林食品的研发、分装及网络自有b2c品牌销售的互联网食品企业,完全采取网络社会化运营的方式开展粉丝营销。
直接做互联网快消品电商,利用线上能够利用的一切方式,做营销推广。其中互联网思维运用的更加彻底。
但是这种脱胎于互联网的快消品,失去了线下实体的依托和体验,如何完全利用网络打开消费市场,并且获取消费者的信任,成为最大难点。因此到目前为止,在食品类品牌中,也只有三只松鼠真正实现了品牌的从线上到线下渗透。
但是这种方式本质仍旧是营销的互联网化,加上一些营销大数据的获取,其与互联网的结合仍旧停留在营销层面,对于互联网更深层次的挖掘非常有限。
因此并没有太多的想象空间。
开挂玩法:大数据的另类运用、人工智能、vr、黑科技?
从传统快消行业转型互联网化来看,士力架的创意毫无疑问为其他企业打开思路。即使同样是利用大数据,但是不再是营销大数据,而是利用交互性、娱乐性更强的社会化数据,增加了更丰富的互动体验,由此再与营销相关联。
此前,士力架围绕饥饿这个概念,在广告上反复强化。而在“饥饿”营销概念已经成功的“洗脑”全球时,又适时抛出“生气”的话题。而这一次,不只是在广告和营销过程中用重复和强化的方式给消费者植入观念,打造刻板印象,而是顺势在士力架品牌本身就定位于幽默恶搞的基础上,采用更加猎奇好玩,更加友善,互动性更强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用社交网络数据与消费者建立了除产品本身之外的消费联系,再关联于各种营销行为上,使得消费不单纯是一种购买行为,而是一种游戏与娱乐方式。
而这种方式完全不违背士力架精准的青年人品牌定位,甚至是完全符合目标消费人群的行为特征。
有了生气指数,复制出其他指数,构建社交平台、打造检测人体其他特征的可穿戴设备,这些在未来都将成为消费人群定位于青年人的士力架可以涉足的领域。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勾搭的正确姿势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勾搭的正确姿势
士力架这一次和互联网完美勾搭,象征着传统行业的一次漂亮转身。也给更多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上了标准的一课。我为什么欣赏士力架这一次的新玩法?
因为,用互联网将传统企业的特色发挥到极致,这才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应该建立的关系。无论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甚至以后来个vr或者什么黑科技,其本质都是利用互联网或者科技的手段,凸显出品牌的特色与价值。流于形式的o2o或者本末倒置都是误区。
士力架试水大数据,推出饥饿算法,实际上仍旧是牢牢的把握着其品牌年轻化的客户定位和高能量的产品定位,延续其一直以来在营销传播上的贴近年轻人生存状态与黑色幽默的风格定位,在此基础之上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互联网手段,去互动挖掘目标客户生存状态的新纬度数据并得出分析结论,再作用于营销活动之中,极大增加品牌张力。这种极具想象力的玩法能进一步拉近产品和客户距离,增加了原有客户的粘性,还能拓展出新的客户群体,真正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导消费本身。
那些走向o2o的传统企业,往往是将线下模式移植到了线上,由于没有线上运营经验,线上业务完全就是鸡肋,甚至摊薄了利润。更不要提运用互联网做销售之外的事情。
相反,一些组织看准传统企业转型的迷茫,把互联网的工具属性神话成商业模式本身,例如所谓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企业,建立项目引爆系统,打造1000个爆款,全球同频共振,实现原子弹引爆。这完全是将互联网妖魔化来吓唬传统企业。
或许传统企业需要的是想士力架一样,早就互联网能给企业带来与品牌性质定位吻合的业务,由此实现增值,就像一条漂流的船向互联网的海洋里伸出了一支桨,去划动水花推船前进。不是随波逐流,漫无目标。更不是干脆纵身跳到水里,想拥抱互联网,被互联网冲得撞死在暗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