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离心高强预应力水泥混凝土C80管桩尖

沉桩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挤土效应和振动影响?
原因分析:
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属于挤土类型,往往由于沉桩时使桩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产生挤土效应;桩机施工过程中焊接时间过长;桩的接头较多而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歇在硬夹层;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不当,每天成桩数量太多、压桩速率太快、布桩过多过密,加剧了挤土效应。
防治方法:
(1)控制布桩密度,对桩距较密部分的管桩可采用预钻孔沉桩方法,孔径约比桩径小50-100mm,深度宜为桩长的1/3-1/2,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或采用间隔跳打法,但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形成封闭桩。
(2)控制沉桩速率,一般控制在1m/min 左右;并制定有效的沉桩流水路线,并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宜先高后低,若桩较密集,且距建筑物较远,场地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若桩较密集,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若桩较密集,且一侧靠近建筑物时,宜从相邻建筑物的一侧开始,由近向远进行;桩数多于30根的群桩基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打;承台边缘的桩,待承台内其他桩打完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插桩施打;有围护结构的深基坑中的静压管桩,宜先压桩后再做基坑的围护结构,这样的施工顺序可以避免由于基坑四周的围护结构使压桩的土体无法扩散,造成先施工的管桩被后施工的管桩挤上来,使桩的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又避免了在基坑的压桩过程中土体扩散而挤坏四周的围护结构及降低基坑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同时应对日成桩量进行必要的控制。
(3)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减少挤土现象;设置隔离板桩或地下连续墙;开挖地面排土沟,消除挤土效应。
(4)沉桩过程中应加强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观测、监护,对靠近特别重要的管线及建筑物处可改其它桩型。
(5)控制施工过程中停歇时间,避免由于停歇时间过程,摩阻力增大影响桩机施工,造成沉桩困难。同时,应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制定合理的桩长组合。桩机施工时应注意同一承台内的群桩,需接桩的接头不宜在同一截面内,应相互错开,避免产生土压力以及水压力效应较大时,对整体桩身产生剪切破坏;同时应认真查看地质报告,了解土层分布情况,合理确定桩体组合长度,避免接头处于土层分界处及土层活动较多处,以防土层活动时对桩身的破坏。
二、沉桩时遇到浅层障碍无法继续沉桩?
原因分析:
由于地质勘察报告中未能特别强调浅层障碍物及局部的土层分布深度和性质,导致沉桩时遇到浅部(3-4m)的老基础、大孤石,较深部(20m左右)的硬塑老粘土和非常密实砂层、沙砾石层等情况无法施工。
防治办法:
(1)打桩前应对场地原有建筑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安排进行探桩施工;对浅层障碍物可采用挖土机挖除,当无法操作施工时,可采用钻机将障碍物钻穿,然后在孔内插桩后沉桩,严禁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的方法纠偏。
(2)当桩已入土较深,桩无法拔出时,可采用小型钻机将钻具放入管桩中间的空洞中钻孔,将障碍物钻穿后继续沉桩。
(3)选用的桩机能量大小应与设计要求、桩径、桩长及地质条件相匹配,即桩机选型、配重应符合施工要求。
三、斜桩?
原因分析:
(1)静压桩机机械维修不及时,如液压系统漏油导致桩机支撑下滑;
(2)静压桩机自重加配重总重量大,桩机基础如不平整坚硬,沉桩过程中,桩机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桩身易发生偏移;
(3)施工中桩身不垂直,桩帽、桩身不在同一直线上;
(4)接桩时桩身、桩帽不在同一直线上;
(5)施工顺序不当,导致应力扩散不均匀;尤其是有地下室深基坑的承台相邻桩身过近过密,使先施工的一边已有孔洞,再施工一面时桩身易滑动。
(6)沉桩过程中遇到大块坚硬物,把桩挤向一侧;
(7)采用预钻孔法时,钻孔垂直偏差较大,沉桩过程桩又沿着钻孔倾斜方向发生偏移;
(8)桩布置过多过密,沉桩时发生挤土效应;
(9)基坑开挖方法不当,一次性开挖深度太深,使桩的一侧承受很大的土压力,使桩身弯曲变形。
因地层较软,初打时可能下沉量较大,宜采取低提锤,轻打下,随着沉桩加深,沉速减慢,起锤高度可渐增。在整个打桩过程中,要使桩锤、桩帽、桩身尽量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必要时应将桩锤及桩架导杆方向按桩身方向调整。要注意尽量不使管桩受到偏心锤打,以免管桩受弯受权。打桩较难下沉时,要检查落锤有无倾斜偏心,特别是要检查桩垫桩帽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需更换或补充软垫。每根桩宜连续一次打完,不要中断,以免难以继续打下。
管桩从制造成型到打桩施工的间隔时间宜尽量长些,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以上(若在工厂制造,一般按80%的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出厂),故要求现场要堆存一定量的桩,按场桩先打的原则,满足管桩的强度要求。
管桩常见问题及防治对策
1、桩身断裂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无特殊变化时,桩身出现回弹现
象,即可能桩身发生断裂。因为桩身出现较大弯曲,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桩身无法承受抗弯影响,桩身在压应力大于混凝土抗压
强度时,桩身强度不足混凝土发生破碎,或管桩在堆放、运输过程中管桩产生裂纹或断裂,管桩本身存在
质量问题。
可根据现场地质情况、上部荷载、结构部位、施工方法等分析断桩产生原因,采取补打桩方法补救。
2、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
由于打桩区地质结构变化,局部出现浅层障碍物或强硬持力层,无法按照
设计要求沉桩。
因为设计部门地质勘探时布点不合理,勘探资料不齐全,设计时考虑地下持力层位置有误,桩长设计
过大,施工机械及配重过小或过大使桩沉不到或沉过设计要求的标高。
如果此种情况发区域较大,可由设计单位对地质情况补充勘探,重新设计桩长或标高调整。
3、桩位移
沉桩施工过程中,相邻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上升现象。由于沉桩时使桩四周的土体结构受到扰动,改变了土体的原有应力状态,产生了挤土效应,地下土层
饱和密实,桩间距过小,沉桩时土体被挤到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桩一起被涌起,在软土地质路段
沉桩时,沉桩引起的土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涌起等。可根据土质情况调整沉桩顺序,采取间隔跳打法沉桩,调整桩间距,控制沉桩速度,沉桩期间不得同
时开挖结构物基坑,需要沉桩完成后间隔一定时间再开挖,土体结构的自然稳定,基坑开挖时增加排水
措施。
4、 桩身倾斜
桩身垂直度偏差过大,由于施工场地不平,地基发生下沉致使打桩机本身倾斜,静压打桩机械维修不及时,如液压系统漏油
导致桩机失稳,稳桩时桩不垂直,送桩器、桩帽及桩身不在一条直线上。打桩前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和整平,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严格控制桩身垂直度,施工时可在打桩机行
走路线上加垫木等物,保持打桩机的平稳。
-/gbacb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