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谈企业转型

很多人都觉得,一个企业组织想要强大,管理肯定得科学而严谨,内部组织化和结构化的程度越高,对外的战斗力和对环境的适应力就越强。可是最近这两年,企业转型成为热门话题,但是转到哪里去?如何转型?没人给答案,我们今天也试着从组织管理模式下手,聊一聊我们的观察。
公司,做大了叫商业帝国。从这个名称上看,实际和封建王国这样的组织形式是差不多的。有一把手,高管、各部门领导人及下属各领导层、员工。说白了,公司就像王国一样一样的,从上往下,一层一层。我们把这种组织称之为中心化组织。从立体看,就是金字塔模式。把它平铺在纸上,就是一个中心的无数个同心圆,精英在最内层。
典型的中心化组织就是封建王朝。这种组织看似强大,实际带有诸多的弊端。根据《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洪业》两本书,我们得到这样一些信息。
至少,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弊端:
老板与高管团队思想脱节。一个公司的企业家是绝顶聪明的社会精英,他们对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洞察,但是老板与高管团队在思想意识和前瞻性预判方面往往存在巨大的差距,有时候老板的想法得不到大家的理解,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说服高管团队接受自己的想法。往往方案到最底层完全变了样。
战略清晰,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流失,认为是员工素质不高,执行力不强。但实际是员工对公司战略的认知有限,员工激励措施和沟通措施跟不上,造成脱节。
员工是上级的一颗棋子,只需要按照上级的指令做好分内工作就行。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员工才对当下工作是最了解和清楚的;应该实时做相应调整的是员工,但大多数公司的规定是不允许这么做的。这就造成员工应付了事;长期就会有积怨。
与竞争对手开撕的时候,员工往往是被动迎战的。员工往往这样想:公司又不是我的,大不了换一家咯。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公司会强调企业核心、公司文化,或者天天给员工打鸡血;但是会发现过不了几天就不管用了。
公司内部的一些弊端,如企业的市场促销与策划水平很高,但是产品创新能力跟不上;组织架构脱离客户价值链,内耗严重等问题我们暂且不谈。
如上所说,一旦上层出现问题,公司就会出现严重状况,甚至会树倒猢狲散。公司很难再有后续发展。
说到这里,举一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当年满族入侵中原,最后一统江山。先拿这么几个数据来对比:
看人数
明末的全国总人口在一到两亿之间,而整个国家的兵力至少有100万兵员。满族呢?总人口不过20万,军队只有2万至6万人。
单看这一点,你要说南明政权打不过清军,鬼才相信。更奇怪的是,好像清兵一到,明朝就土崩瓦解了。
看将领
北方四镇的将领是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和刘泽清。加上左良玉这个良将,再加上著名的史可法,将江北四镇的布防搞得是非常有章法的。怎么就打不过满族区区几万人的军队?
看财力
因为明朝是一个以实物税为基础的国家。他的绝大多数财政收入是以粮食和劳役的形式支付的,所以决定了它一年的税收是很少的。看过一则数据,在鼎盛时期,明朝一年的收入也才每年450万左右,除去开销,每年结余也就300来万。但是到后来抗击后金时一年的战时消耗就需要400万两。你说这个账还能怎么打?
单从这三点,不难看出明朝不可能打不过后金的。但为什么就一溃而败了呢?
这就是上面提到的几点:上层很用心,底层不来气。老百姓认为谁来统治都一样。领着军饷的军人心里想的也一样:就这点军饷,我为什么要为你老朱家卖命啊。加上制度的限制,军队内部也各自为营。就这样,中心化组织很快就亡了。
到后期,汉人将领还帮助后金攻打南明。你说奇怪不奇怪?
有人肯定会说,不奇怪啊,哪个朝代都会出一些汉奸走狗的哦。
你这就小看了八旗这个制度:
为什么这么奇怪?原因就是满清的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个什么样的制度?说白了就是一个创业制度。
怎么讲?
1.它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人实行了完全的控制。
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要想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归属感,无外乎就两点:第一点是土地,第二点是血缘。既在一个地方有地种,又有家族这样的组织形式。农民很自然就获得了内心的安宁。八旗制度将天下人分成八拨,固定在一个地缘和血缘上,从这一点上满足了农民的需求。但是重要的是一旦一个人编入一个旗,他们就只能一直在一起,跑都别想跑。因为其他任何一个旗都不可能收留你。而且你家世世代代也得属于这个旗。甭管今后你家谁发达了,官做得多大,都属于这个旗。
2、说他是个创业制度在于这一点:它不搞种族歧视。即使你是一个汉人,只要你做得好,你就可以按照既定的规则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所以清朝中有很多高官都是汉人。比如《甄嬛传》中著名的三朝元老汉朝高官张廷玉。
所以,这哪里是满族打汉族,这是一种政治制度打垮另一种政治制度。
通过上面的讲解,有两层含义为你传达:
1.也许你会清楚地意识到,公司的转型不是靠搞一些严明的制度、写几篇鸡血文章叫员工背背、或者搞个创新委员会出来,从上至下推广这件事儿。告诉你你这样做是成不了的。你必须跳出现有的思维模式或者框架,从另一个维度审视,权衡利弊,让大家都有心思一起搞。就像小平爷爷当年一样,先搞个特区来试试。然后慢慢扩大,不断推广。
2.如果你现在处在中心化组织公司中工作。也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现状和将来。居安思危、早作打算,才能游刃有余。因为现在有一个高频词出现在大家嘴里,叫去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