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做自媒体迟不迟?

以前一直在今日头条看东西,现在开始接触自媒体,现在开始做,迟嘛?
回答关注(61)|查看更多问答
14个回答
小姜看娱乐
7小时前4赞踩
尽管已经过了自媒体“红利期”,我想对刚走上自媒体创作之路的朋友说一声:2017开始做自媒体仍不晚。
我们从自媒体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渠道”、“盈利模式”来分析。
一、内容痛点:
1、不专业
因为“表达”对于每个人来说毫无门槛,所以很多人不管是痛苦的码字,还是快速堆积“资料”生产内容,都是在生产文字垃圾。你可能会说,虽然是文字垃圾,那为什么自己看到很多10万+的垃圾草根号?原因很简单,第一波自媒体红利已经过去了。就像当年很多草根qq空间大号一样,趋势来了,挡也挡不住。社交平台的生命周期特别明显,在社交平台中生产内容也一样,红利虽然走了,但风口还需持续一段时间,在这个阶段,拼的不是草根的“自带光环”,更多的是看“专业度”。
解决办法:
①学习专业知识,重点是消化专业知识,然后变成自己理解后的内容生产出来。
②编译文章,根据所选内容所在的领域,去google相应的外文站点,找到资料,编译汇总出来。(注意,一定要意译。)
③头脑风暴,根据所要生产的内容,做相应的选题,找相应“专家”讨论。(注:专家头脑风暴虽然不能天天进行,但是现在做自媒体的团队至少每天都要开选题会。)
2、无特色
自媒体强在一个“自”上面,每个人都能发声,只要发声、表达、传播就是在做自媒体,所以,那些有特色的人才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很多人把这个“特色”理解错了,把内容变成了堆积各种表情包的“水文”。
解决办法:
①人格化:给内容赋予人格。要让自媒体充满脾性,举个例子,你的自媒体可以是蜡笔小新,可以是李逵,可以是葫芦娃,可以是哲学家、历史学家……一切有特色的古今中外名人异士。
②标签化:人格化一旦确定,内容就要无形中自带标签了。蜡笔小新代表了调皮、好色、可爱……李逵代表了义气、憨厚……葫芦娃代表了正义、忠孝、善良……
③符号化:有了人格化,也自带了标签,就差外衣了,外衣就是符号。蜡笔小新的符号就是八字眉、漏屁股、“大象”,李逵的符号就是两把斧头,葫芦娃的符号就是头上戴葫芦……在自媒体中,符号相应的是:logo、排版风格、页眉页脚标志……音色、语调、色彩风格……一句solgan……
④ip化:人格化、标签化、符号化以后,如果不持续坚持,不持续体现这些特殊,就无法变成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ip。叫兽为了ip化,持续打造了“万万没想到”这个ip,暴走漫画为了ip化,做了“暴走大事件”、“脑残师兄”……
3、无目的
其实这是个定位的问题,很多自媒体毫无目的,看到别人做,自己也跟着做,觉得可以名利双收,其实,这是最大的问题,定位不清,愿景不明,你的粉丝有毛用,那些只是虚无缥缈不会增加价值的数字。
解决办法:
①找到你喜欢的东西:这时候,你做自媒体的目的就是在享受你的爱好。
②了解行业机密:每篇文章百发百中,被动接受利益相关方的连接。(这种是典型的媒体收取保护费模式,比较腹黑无良。)
③找到你擅长的事情:喜欢的东西跟擅长的事情是两码事。擅长的事情能让你既充满专业感,又能让你顺风而行。
从最近几个大的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冯仑风马牛、大象公会、公路商店……)来看,无一不很好的解决了上述的三个痛点。
二、渠道痛点:
1、内容形式单一
之所以,没有把这一痛点放在“内容”上,是因为,很多人都固话思维,觉得只有文章、视频才是内容。其实,在互联网富媒体产品日益发展的今天,大家忽略了富媒体的渠道途径:图片、音频、问答。
内容形式传播途径:
①图片:漫画app、instagram、微博……
②视频:视频门户、视频app(小咖秀、秒拍……)、ab站、直播……
③音频:soundcloud、echo、喜马拉雅、蜻蜓fm、唱吧……
④问答:quora、知乎、百度知道
2、文章传播渠道单一
自媒体最不要有的一种想法是:我只做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章传播途径:
①pgc新闻客户端
这里重点说几个必须入职的pgc平台
ⅰ、今日头条:老牌兴趣推荐阅读app,装机量大,上至博士教授,下至走卒贩夫必备资讯利器。目前最大问题是文字内无法植入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ⅱ、百度百家:百度良心平台,为广大自媒体提供了文章搜索影响力、读者转化到微信公众平台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ⅲ、天天快报:腾讯2015年扛鼎之作,2016年自媒体必须开拓的渠道,原因非常简单:腾讯不会让微信的体积越来越臃肿,也不会开放专业原创的腾讯新闻客户端,再加上张小龙是一个善于做减法的产品经理,天天快报的使命非常清晰明了:“微信公号内容精选平台”。目前经过我的体验,天天快报的优点非常明显:可以绑定微信公号,同步微信公号内容(注意,虽然其他pgc也有这个功能,但这是官方唯一许可的同步平台),另一个优点是,对微信公众号的回流(点击天天快报中的单篇文章,有明显的公号回流入口,听说下个版本更明显)。
②百度贴吧、垂直论坛:重点不是灌水,重点是把潜在的读者“洗”到社群里,慢慢引导关注。
③social media:微信朋友圈(重点在分享语,不在多,在于精。)、facebook&twitter&tumblr&独立博客(重点在于吸引海外用户、seo优化)
3、无管理
有了读者,很多自媒体没有做下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管理读者。
这里有两步洗&持续看原则:
①“洗”粉丝,这里的重点是:让一部分读者自动取消订阅,看似傻逼的行为,其实是在建立组织的重要一步,只有三观相同的人,才能在一个组织里。吴晓波因为写了“论屌丝”,洗掉了“无良粉”,这里没有任何要鄙视屌丝的意思,因为屌丝是这个社会的重要组成人群。罗振宇因为“洗粉丝”,那些不信仰罗胖那一套的有识之士自然取消关注。
②把核心粉丝“洗”到社群,升华成组织的“宣传队长”。有了社群,就容易建立实时互动、实时反馈的机制。线上、线下、跨时空、跨地域的活动随时可做。
③持续观察后台粉丝变化,善于分析数据,根据数据做相应的grouthhack计划。
三、盈利模式:
很多草根账号的盈利模式依然停留在收取公号头条广告的发布上、软文撰写上,其实,还有很多模式,我们这里简单说三种:
1、自媒体周边产品
这个跟很多微博上做淘宝店的大v一个思路,先做影响力,有了一定的受众,再卖货:可实可虚(实体货品、培训……)
2、自媒体众筹
只有“洗”过粉丝后,读者无比认同你的三观的情况下,自媒体就可以引爆一款众筹产品亦或者众筹股权(与粉丝一起做一个公司,也是一件开心有意义的事情)
3、收费社群
有人说社群收取的是智商税,但我想说的是,无服务的社群不是社群。有了贴心的服务,才是一个良性的社群。
自媒体的终极形态:产品化
中国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媒体变革期,所有新老媒体人都想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做了就会有结果,无非就是谁的格局大。(比较俗的说话是:谁的持续盈利能力强,谁能上市,谁牛逼)。但是,各位也别忘了,自媒体是整个社会经济体中的一个小的产业,整个tmt产业还是产品为王的时代。创业家创始人牛文文说得一句话值得所有自媒体深刻思考:“再厉害的写手写十年,到最后也会生不如死。什么时候把内容创造力转化成一个平台,一种不单依赖于个人的平台,什么时候完成这一步,什么时候就恭喜大家!”评论
许永硕
02-28 08:1616赞踩
无论什么时候做自媒体,都不迟,但要看你是否用心做了。
另外要选择对自媒体平台, 现在今日头条号还是有机会的。
以下是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
新的自媒体平台机会
记得2015年中的时候,要离开自己创办的媒体,思锐达传媒的老总蔡锦江强烈的建议我不要离开那个媒体:1、因为物联网行业很快就要启动;2、在当时,微信已经很难再做出有影响力的公众号。
微信在高速发展期间,参与两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所以总结出了一系列微信公众号如何运营的文章。而这两个公众号很好的借助微信的发展,成为两个知名的大号。但当大家都意识到微信公众号的价值的时候,纷纷开始做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的大号就很难再做出来了。
首先,在做微信公众号早期,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在微信群中碰到好的文章,一般会将这文章转出去;而后期,自己做公众号之后,遇到好的文章,他们不再转发,而是将好的文章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转载,然后再转到朋友圈和微信群。所以通过朋友圈传播的通道越变越弱。
其次,随着微信的普及,每个人朋友圈的好友数量再增加,微信群的数量再增加。朋友圈转发内容、微信群的内容在增加,很多人已经慢慢的不看、或者偶尔看看朋友圈和微信群的消息。所以微信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在我发的一系列的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文章中,介绍如何写文章还是有价值,但很多如何通过微信群和朋友圈传播的方法,可能已经不太适用,但很多原来还是非常有借鉴价值的。
自媒体的影响力,如果单纯靠自己的传播,是很难有影响力的,通过微信工具传播,借助的是社群的通道。但随着社群通道越变越弱,早期如果没有积累起一个大号,后续是很难成就一个微信大号的。
比如之后,为了做成一个大号,我在xuyongshuo-work这个账号做了很多测试,写过很多文章、转过很多好的文章。但很快发现,大家都想建立自己的平台,很少转我的公众号文章,因而公众号的粉丝增长非常非常缓慢。
我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自媒体平台,有传播的价值,它会持续的增长。而自媒体平台传播力下降之后,一定会有一个新的自媒体平台出现,替代它。微博作为最早的自媒体平台,早期出现了很多大v,全民微博时代到来之后,微博的替代者微信就开始成为自媒体平台的主流。
当有非常多原创内容的作者做不出微信公众号的大号之时,它作为一个自媒体的平台就开始走下坡路。那么一定会有一个新的自媒体平台出现。
2015年初曾经非常用心的做了很长时间微信公众号,后来发现实在是没有能力作出一个新的微信公众号的大号了。于是我开始关注各种自媒体平台,坚信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自媒体平台。根据我的经验,如果在早期卡位,会借助平台的快速发展而成就一个自媒体的大号。现在这个新的自媒体平台出现了。
正如我在那个如何运营微信公众号系列文章中讲到的,自媒体平台需要通过优秀的文章,实现粉丝与阅读量的自增长。需要有一个特别大的喇叭口,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接触到你的文章。而微信的这些通道都已经接近关闭,未来的自媒体平台,一定可以帮助新的自媒体打开这个与读者接触的通道。
所以2015年开始关注各种自媒体的平台,而今日头条的公众号的战略引起了我的关注:
1、2015年底,今日头条公众号开始尝试对个人用户开放。(这个期间对用户的审查非常严)。千人万元计划上线。
2、2016年7月26日,今日头条扩大转正范围,并调整了账号权限。
这几件事,在平常人看到是非常小的事情,但在我眼里,看到了一个新的自媒体运营平台的模样,借助于这个平台,可能成就一个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去年年底,可以说是今日头条在测试自媒体平台,而今年7月份的调整,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今日头条自媒体平台战略已经确认了。
今日头条的公众号,建立了文章与精准用户的直接通道,可以将高质量的原创内容精准传递到读者面前。今日头条公众号为原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了一个大的喇叭口,这个工具就是今日头条文章的推荐功能,会根据文章内容与质量向精准用户推荐文章。
在7月26日今日头条扩大转正范围之后,我的今日头条的公众号成为原创作者,这是我的公众号的一个优势。(在今年初,开始做今日头条公众号之后,我定的目标就是成为原创作者,并在成为原创作者之后,向大家推荐使用今日头条公众号,这个可能是微信公众号之后的一个自媒体平台)
看一下我不做任何传播写的两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公众号上发表之后的阅读量,就会发现这两个平台的差异。
这两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的平台上发布之后,在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分别是83和224。这样的传播量很难产生影响力。
再看看在今日头条公众号的传播量,对应的文章阅读量是3.6万和3.2万,阅读量的天壤之别,在于今日头条的推荐功能,两篇文章分别推荐给了19.2万和19.6万的精准读者。而这些读者的推荐文章打开率超过15%。
根据一直对微信公众号观察,微信公众号粉丝对公众号文章的平均打开率都不足5%。
比较今日头条公众号和微信公众号的数据,今日头条公众号为好的原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