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企业实力大对决|互联网平台公司(中国胜)

参考消息网9月27日报道据日本《东洋经济》周刊9月15日文章
日本没有bat这样的企业
日本对中国注定“不战而败”的领域是平台公司。平台公司指的是谷歌、苹果、脸书和亚马逊那样通过对外部企业提供可成为事业基础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取高收益的企业。
日本没有这样的企业。而中国的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家互联网平台公司正迅速成长。其中,阿里巴巴和腾讯不断推进使人们生活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革新。
在上海市郊区的一家食品超市的天花板上,各种颜色的包裹随着传送带迅速移动,简直令人无法想象这是在一家超市看到的光景。这里是阿里巴巴集团推出的新一代超市盒马鲜生。
盒马鲜生融合了传统零售店、电商和物流的功能。如果收货地点距离店铺3公里以内,顾客用手机app下单,30分钟内就可送货上门。不管是在店内还是家里,只要有智能手机在手,在哪里都可以完成购物。
盒马鲜生在上海和北京开设了约70家店铺,计划今年内将扩大至100家。阿里巴巴之所以大力发展零售店,是因为创始人马云抱有危机意识。
在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说:“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
“新零售”革命席卷中国
阿里巴巴通过支付宝获得了大量购物数据,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掌握消费者特点,进行相应的促销和广告活动。
尽管电商在中国消费市场所占比例有所扩大,但现在还不过是15%左右的水平。于是,马云提出了将电商、实体店和物流结合起来的“新零售”概念,将触手伸向占消费市场80%多的线下市场。
外资企业也开始紧追“新零售”潮流。韩国悦诗风吟化妆品公司在杭州市的一家实体店利用了阿里巴巴的ar技术,让顾客进行ar试妆。测试仪还可以检测毛孔和肌肤敏感度情况,将适合顾客肌肤的商品自动显示在屏幕中。这一服务吸引了许多年轻女顾客前来。
腾讯也不甘示弱。其业务包括在线游戏、视频网站和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服务。说腾讯是靠微信实现了成长也不为过。微信用户有10亿多人,微信上还有“小程序”和“微信支付”等,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基础设施。为增加支持微信支付的加盟店和用户数量,收集更多的数据,尽管略晚于阿里巴巴,腾讯也在积极发展“新零售”。
与阿里巴巴不同,腾讯没有自营的强有力电商。于是,2014年,腾讯对在物流方面颇具优势的中国第二大电商京东集团出资。
除对法国家乐福出资外,腾讯还与全世界第一大零售商美国沃尔玛合作。
新一代超市方面,腾讯出资的永辉超市开设了约50家“超级物种”。“超级物种”开店速度目前不如盒马鲜生,但腾讯宣布今后的战略投资集中在游戏和新零售上,今后可能加快发展新零售。
平台公司主导零售革命。野村综合研究所一位副主任咨询顾问表示,有关通过新零售搜集到的数据的有效应用方法,今后应该会出现具体例子。
在上海推动中日合作创新的匠新公司ceo田中年一指出,现在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派员工学习日本的零售经验。此举目的在于,学习实体店运营经验和提升服务质量。
企业间激烈竞争催生创新
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两家公司在主营支付软件、游戏和电子商务的同时,还陆续将共享单车、外卖、约车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大公司收归旗下。
两家公司出资的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和外卖平台美团点评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不断收购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还提供支付软件和云服务等基础设施,迅速成长为支配中国经济的平台公司。
前日本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现任ntt数据集团中国业务首席战略官的新川陆一指出,对于年轻的创业者们而言,创业公司能获得阿里巴巴和腾讯出资或被这两家公司收购是他们求之不得的。
两大平台公司在相同领域投资,引发了激烈的竞争。代表性例子是两家出资的约车平台滴滴出行。
阿里巴巴向共享单车公司ofo出资,腾讯也让美团收购摩拜进行对抗。两家公司创造了激烈的竞争环境,激活了创业公司的并购,给创业者和投资家们带来了巨额利益。其结果是,中国形成了可以催生诸多创新的风险生态系统。
两家公司在中国国内确立了压倒性地位。阿里巴巴关联企业蚂蚁金服在东南亚和印度提供结算服务等技术。2017年,蚂蚁金服收购在东南亚开展电子商务的拉扎达公司。今年3月,蚂蚁金服追加出资2100亿日元,防止被亚马逊和京东集团赶超。
腾讯谋求向海外出口自己公司开发的游戏。不过,也有人指出,腾讯在海外的品牌力还较低。在没有“保护墙”的全球市场,腾讯能在多大程度上显示存在感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