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的冰与火之歌

近来行业etf被资金炒得热火朝天,奈何“蛋糕”只有一个:当被先行者抢占身位,很多同类etf只能失宠,即使是大产品,也难逃清盘的命运。无抵押贷款
6月18日,鹏华基金发布关于鹏华深证民营etf终止上市的提示公告。早在6月12日,鹏华基金即称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已表决通过终止鹏华深证民营etf基金合同相关事项的议案。6月16日,华安中证民企etf也宣告终止合同。
基金清盘虽然是常规操作,但发生在大热的etf之中却较为少见,尤其是在市场还存在“巨无霸”etf日进斗金的盛况的情况下。业内人士指出,迷你etf是基金不断咬牙坚持、亏损运行的产物,清盘则代表着优胜劣汰,正是etf市场化竞争的结果。
迷你etf困局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w数据显示,截至6月22日,目前存续的股票型etf中,场内份额超百亿份的etf共有17只,涵盖科技、证券、消费、医药类etf,而场内份额不足1亿份的共有58只,不足05亿份的则有32只。
即便是大热如etf,其马太效应也极为显著。与“巨无霸”etf相比,迷你etf基金陷入发展困局。“无论宽基etf或是行业etf,通常只有2-3只爆款,其余同类产品基本属于陪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受累于动辄百万元的开发成本,低于5亿元规模的etf基金都是在亏本运行。在咬牙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仍无起色,清盘止损实属正常。”
上海证券创新发展总部总经理刘亦千解释:“对etf基金来说,优先发行的产品具备先发优势,很容易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对于基金来说,就如同滚雪球一般形成良性循环,规模越大跟踪越容易,成本越低;对投资者来说,规模大代表市场流动性好,交易更方便。”
刘亦千指出,作为指数基金,etf基金跟踪相同的标的,基本属于同质化产品。在这种背景下,迷你etf不具备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甚至导致份额被其他相似的大型etf吸走。
行业和主题产品仍有发展空间
爆款etf的诞生和迷你etf的消亡均具备指数基金自身的特殊性。比如,在当前市场结构性行情下,热门行业和主题et就比宽基etf更吸引眼球。
自2019年四季度以来,随着科技股热潮的持续,科技etf产品也表现突出。今年春节后,科技类etf全面领涨,华宝科技龙头etf、华夏5g通信etf、国泰ces半导体etf、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等热门基金业绩表现均较为突出。
此外,无论是行业类还是主题类etf,也都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华宝中证科技龙头etf于今年2月成为规模最大的科技类etf,2月20日成立的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首募即突破百亿元。此外,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一季度吸金约27161亿元,国泰ces半导体行业etf吸金约8928亿元,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etf、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etf等科技etf,也都在一季度大举吸金。
随着科技股热潮的不断推进,多家基金密集布局科技类etf,涵盖半导体、5g、芯片、新能源车等各个细分行业,科技类etf的暴涨也使其陷入“危险”境地,业内一度出现科技etf暂停审批的传闻。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的最新公示信息显示,华宝中证电子50etf和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etf两只基金在6月8日同时获批。这是继1月21日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拿到批文后,首次有同类产品获批。